03.02 杜甫的亲叔叔,为何成了唐朝最年轻的刺客?

冰蓝梦99


杜甫的亲叔叔,虚年十六岁的杜并,确实很年轻。

杜甫的爷爷叫杜审言,有些恃才傲物,看谁都不是他的对手,但他确实也牛,唐朝的五言诗就是他完善的。人家有牛的资本。有一年,杜审言带着二儿子杜并去吉州做司马参军,大概是因为嘴臭,因为才高看不起别人,得罪了司马周季童和司户郭若讷,两人联合起来构陷他,让他下了大狱,并被判了死刑。

年方十六的杜并血气方刚,手握短刀,混入府衙,当场刺死了周季童,自己也当场被杀死。这件事惊动了朝廷,便派人彻查,最终发现了杜审言被冤枉的真相,无罪释放。但是他儿子杜并却失去了年轻的生命。因为虚岁十六,所以被称为最年轻的刺客。
杜并是杜甫的亲叔叔,排行老二。杜甫继承了杜审言的才华,诗歌造诣在他那个时代达到了顶峰,家族传承,所以杜甫也有杜审言的风格,也是真有才华,便也有些恃才傲物。

我是青鸾惊鸿,70后蜀女一枚,喜欢行走和读书,感谢喜欢。感恩遇见。

青鸾惊鸿



我们知道,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一向说话大大咧咧,非常傲气,瞧不起这个瞧不起那个,在朝廷一直吃不开,结果越混越出溜,到了五十三岁那一年,竟然给被贬出京城,到现在的今江西吉安去当个九品的司户参军,说到吉安,我们知道有句词:“十万工农下吉安”,我们知道革命老区往往是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地区,近代如此,唐代更差。

宋之问和杜审言是朋友,关系还不错的,写诗送了他,陈子昂也有《送吉州杜司户审言序》一文送老杜,但不如宋之问诗出名,这首诗历来称颂,最后两句说:“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龙泉剑流落在江西丰城牢狱中,这个故事,用典虽然确切,但我觉得很不吉利,像是预兆着杜审言出事。果然,到了江西的吉安这个地方,杜审言就迎来一场牢狱之灾。

前面说过,杜审言的性格是非常狂妄的,当年在朝廷,交述职报告给吏部侍郎苏味道时,他竟然神神秘秘地出来对同僚说:“味道必死”,同事大惊,问其原委,杜审言说,苏味道这家伙见了我文章这么好,他却当得官比我大得多,岂不要惭愧而死?你想杜审言这么牛X,能看得上江南这地方的那些村官吗?

然而,强龙不压地头蛇,到了这些地方恶势力猖狂的地方,”是龙也得盘着,是虎也得卧着“,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文人才子遇上地痞压村霸,也不是对手,像王勃当年在地方上混时,也给诬陷入狱,差点死掉,吉安这里有两个歹人,一名郭若讷,一名周季重,具体是因为什么事和杜审言有了矛盾,这个史无明载,但是他们嫉恨了老杜,就捏造罪名,将他关进了黑牢,正所谓天高皇帝远,要是悄没声息地把杜审言暗暗结果了,还真没什么办法。如果是那样,杜审言就要和陈子昂一样,冤死在贪官的黑狱之中了。

然而,历史常因一些偶然的事情转折,一件震憾人心的事情扭转了杜审言的命运。杜审言有一个儿子叫杜并(即杜甫的亲叔叔),是个十六岁左右的少年,(这里据出土墓志,《新唐书》记载是十三),杜并遭此变故,当时是“盐酱俱断,形积于毁,口无所言”--饭食俱断,形貌瘦得不成样子,整天沉默着不说话。然而,杜并在沉默中爆发了,他悄悄弄来了一把尖刀,混入周季重正在饮酒作乐的场所,突然上去一刀捅死了这个仇人,不过,周季重手下的打手很多,杜并也没能逃走,弱小的他,寡不敌众,最终被打死了厅堂上,但是,这一出惨剧迅速传开,震惊了当时的朝野。顺便说一下,这件事发生时,杜甫并未出生。

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是崇尚侠义的,尤其是为父母报仇的子女,更是受到人们的尊敬。即使到了民国时代,施剑翘为父报仇杀掉孙传芳,最后得到特赦,近年来像于欢那桩辱母杀人案,也得到大众的广泛同情。

当时朝臣们知道后,纷纷同情杜审言,赞扬杜并的义举,朝堂重臣许国公苏颋,亲自为杜并撰写了墓志,这个墓志1919年发掘出土,参见图片,有心人可以自行研究一下。

女皇武则天亲自召见了杜审言,温言劝慰了一番,并给他升了官,问道:“卿喜否?”我想杜审言应该是又悲又喜吧,悲的是儿子死了,喜的是终于冤屈昭雪,还升官加爵。他当时趴下磕头,并写下《欢喜诗》一首。

回到中央,杜审言收敛了不少傲气,后来改任膳部员外郎一职,虽然唐朝人一般都觉得这个官不上档次,还是礼部、刑部什么的重要,因为这个官职是管祭器、牲豆、酒膳及藏冰等事,不过我觉得也有实惠,起码喝剑南春应该比较方便。

题目中把杜并称为刺客,虽然也不完全差,但一般来说刺客是受人指使的职业杀手,杜并刺杀周季重,是为父报仇申冤,称其为义士更确切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