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怎樣預防心血管病?

玉傑中醫


您好,感謝您的提問!

心血管疾病以其發病時的高風險性,成為人類健康的一大殺手。那麼,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發作的風險呢?

1.預防心血管疾病要堅持適當運動: 適當活動要堅持:生命在於運動,但過度的運動也可導致心血管意外。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其它如太極拳、慢跑、乒乓球、羽毛球、爬山、跳舞、游泳等均可以。

2.預防心血管疾病要戒菸戒酒: 戒菸戒酒要重視,吸菸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比不吸菸者高2-3倍,因此對於吸菸來說,戒比不戒好,早戒比晚戒好。如果戒不了煙的,一天不超過4支菸。大量飲酒同樣有害,可少量飲酒,最好是不要飲酒。

3.預防心血管疾病要注意減肥:降低體重很關鍵:肥胖者(體重指數BMI>28)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的2-3倍。4.控制血壓、血糖、血脂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很重要的一點:糖尿病併發冠心病者高達70%以上,約80%的糖尿病患者死於心血管併發症。高血壓患者患冠心病比正常人高2倍,只要使收縮壓降低10-12mmHg,舒張壓降低5-6 mmHg,心梗可減少16%,心衰可減少50%。因此控制血壓、血糖非常重要。

5.合理膳食:1)多吃魚肉,魚肉富含甲硫氨酸、賴氨酸、脯氨酸及牛黃氨酸的魚類等優質蛋白,有改善血管彈性、順應性及促進鈉鹽排洩作用。2)多吃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富含精氨酸補腎填精食物有助調節血管張力、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血管舒張因子--氧化的合成,減少血管損傷。3)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若膳食中缺乏葉酸及維生素B6、B12,會使血中高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易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而補充葉酸對降低冠心病和中風的發病率有重要作用。4)多攝入天然抗凝與被凍脂食物,攝食此類食物有助於減少心肌梗死和缺血性中風。

6.定期做身體檢查,監測血壓、血脂、血糖濃度。老年人應每年做體檢一次,並要對血壓、血脂、血糖進行監測,因老年人常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脂類糖類代謝紊亂、血液粘滯度增加、紅細胞變形能力低,易使血栓形成,可達到定期監測,根據情況及時調整。

謝謝,希望能幫到您。


高血壓管家


你好,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齡化程度的加劇及飲食結構的變化,心血管病患者人數不斷上升,已成為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因此,通過預防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可降低其發病率、死亡率及併發症等。

心血管疾病屬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CD),吸菸、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高血壓等都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建議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心血管疾病的預防:

1. 對於吸菸者,戒菸是預防心血管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據調查,吸菸者比不吸菸者冠心病發病率高3.5倍,心肌梗死發病率高3-6倍,終止吸菸3年以上可減少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

2. 缺乏鍛鍊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與病死率密切相關,適量運動可以提高提高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應努力達到每週至少4天,每天進行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包括慢跑、游泳、爬山、快步走等。

3. 控制體重,肥胖也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之一,合理飲食,飲食中降低鹽攝入,每天攝入適量的蔬菜(200g/d左右),水果,穀物類,建議每日飲水1200ml以上,合理作息,避免長時間熬夜。

4. 高血壓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險因素,減少鈉鹽的攝入,增加低脂乳製品的攝入,並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將血壓控制在130-140/80-85 mmHg範圍內,若為糖尿病或慢性腎病患者,則建議控制在 140/80 mmHg以下。

5. 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情緒應激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自我調節,消除不良情緒,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通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改善不良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心血管守護者貢鳴說


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要從控制其高危因素做起,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戒菸,無論是主動吸菸還是被動吸菸,均有危害,吸菸與心血管疾病、腫瘤及很多呼吸道疾病都有關;

2、限制飲酒:中國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中規定,男性一天的飲酒量≤25克,女性≤15克,25克的概念,比如易拉罐的啤酒,易拉罐啤酒摺合酒精大概9.24克,三聽易拉罐啤酒已超出此要求,所以飲酒也是心血管疾病的易患因素,一定要限酒;

3、適當運動、控制體重:適當運動對降低血壓、血糖、血脂都非常有益處,甚至可以預防腫瘤的部分疾病,

4、飲食,主張低鈉高鉀飲食,世界衛生組織WHO要求每天鈉的攝入量≤5g,中國的要求是≤6g,因為中國人吃鹽普遍比較多,只是低鹽飲食;高鉀飲食即平常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都是含鉀高的食品,其他奶類、蛋白質類都可以適當的補充;

5、平時做好血壓、血糖、血脂和體重的監測,控制好血壓、血糖、血脂都非常有助於預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現在正值秋冬交際,氣溫波動比較大,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及心臟不好的中老年人群一定要主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避免因為寒冷刺激血管,引發急性心梗等。


王藥師心血管講堂


心血管疾病大家都很熟悉,它對人體健康危害是很大的。想要預防心血管疾病,就得從日常飲食做起。

保護好我們的心血管對我們的人生健康是很重要的,而良好的生活習性和飲食原則是保護心血管健康的基本前提。那麼怎麼預防心血管疾病呢?

預防心血管疾病有哪些飲食原則?

1.避免高鹽攝入

食鹽(氯化鈉),不僅是日常飲食必需的調味品,更可為人體提供必要的常量元素鈉。可以說,食鹽對人體健康不可或缺。然而,鹽絕非“多多益善”。食鹽過量,易導致血壓增高。研究表明,在一般情況下(夏季大量出汗等特殊情況除外),每日攝入2-3克鈉鹽即可滿足生理需要。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日食鹽攝入量以等於或低於5克為宜,這已經兼顧到生理和口味兩方面的需要。


2.食用橄欖油和菜籽油

飲食中應控制不健康脂肪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攝入量,以降低血脂異常和冠心病的風險,我們儘量控制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每日攝入量分別不超過攝入熱量的7%和1%。在食油方面,最好選擇橄欖油和菜籽油,而黃油、豬油、燻肉脂肪、可可油等等能不食用就不食用。

3.選擇全穀食物

多吃全穀食物,因為裡面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多種營養,有助於調節血壓及保持心臟健康。例如:全麥麵粉、全麥麵包、燕麥片、糙米、大麥和蕎麥等、亞麻籽等。要少吃白麵包、威化餅、炸麵包圈、餅乾、蛋糕、爆米花、膨化食品等。


4.戒菸

首先,必須戒菸。因為有確鑿證據表明煙中的尼古丁能使血液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濃度升高,更可損害血管內膜。其結果不僅導致血中脂質成份增高,更易造成這些脂質在血管壁上沉積,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煙齡和煙量與血管的損害程度正相關,即吸菸世間越長、吸菸數量越多,動脈壁纖維越厚,黃斑形成和冠狀動脈鈣化越嚴重,患動脈硬化的機會就越高。

5.限酒

首先,所有酒(包括白酒、啤酒和紅葡萄酒)對人體都有相似的負面影響,包括損害神經系統、損害肝臟、損害胃腸道粘膜等。但對血管的影響,又有著微妙的差別:大量、長期飲用烈性酒會促進肝內膽固醇合成,使血中膽固醇及甘油三酯含量升高,從而導致動脈粥樣硬化風險增高;而紅葡萄酒因含有一定量抗氧化物質(如多酚等),可能對維護血管健康有所益處。由此,目前認為:不提倡飲酒;若飲酒,應飲用紅葡萄酒,且每天不宜超過一小杯(約150毫升)。


預防心血管疾病吃什麼好?

1.多吃新鮮的果蔬

研究表明,每天食用至少8份果蔬的人群,比那些每日食用少於3份的人群心臟死亡風險降低了22%。新鮮果蔬中富含維生素、葉酸、纖維素和多種抗氧化物質,能夠減少氧化反應對血管損傷,增加血管的擴張力,保持血管的暢通。每天的餐食中至少要保證500克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其中一半要是深色的,如西紅柿、菠菜、紫甘藍、胡蘿蔔等。

2. 早晚一中藥飲品

平臥菊三七可以降低動脈血壓,血管阻力;人參可以調節循環系統,加強心肌收縮力;甘草用於心律失常、原發性低血壓等心血管疾病;山藥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茯苓可以降血壓,保護心血管;玫瑰茄降低血液的總膽固醇值和甘油三脂值,防治心血管疾病。現在有以上藥材,輔之以黑蒜、百合、山楂、烏梅、荷葉等十幾種藥材熬製而成的飲品,可以從內部養護血管,清理血管垃圾,改善血管堵塞,恢復血管彈性,活血化瘀,補中益氣,預防各種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3.多吃深海魚

深海魚中富含歐米伽3脂肪酸,是護心最重要的。如果從現在起每週吃兩次深海魚,每次約吃60克左右,比如三文魚、金槍魚等,4—8周後,心臟健康就會有明顯的改善,還能減少中風的危險,這也是食深海魚多的國家和民族中風發病率低的原因之一。人體中只要甘油三酯超標,就意味著血管和心臟將承受更多的壓力,而歐米伽3脂肪酸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甘油三酯的含量。需要注意的是,歐米伽3脂肪酸非常容易被破壞和氧化,所以生吃深海魚可以最大限度地留住營養。若不習慣生吃,最好清蒸。另外最好還能搭配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一起吃,更利於歐米伽3脂肪酸的吸收。

4.多吃堅果

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司局(FDA)的一份健康聲明表示,多數堅果,如大杏仁、核桃、開心果等,作為不飽和脂肪酸和低膽固醇飲食的一部分,每天進食約42克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是最佳的護心小零食。堅果最好選擇原味或低鹽的,過多鹽分的攝入反而會帶來高血壓的風險。


健康無憂49


據統計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已達2.9億!自然界中的河流都有固定的河道,如河道堵塞,水流便減慢停滯不前,不能正常運送物資。人體同自然界一樣,血液在血管中流動,如血管堵塞,血流便減慢停滯不前,不能正常運送氧氣和營養。

人體血液的流動依靠心臟提供動力泵血,同樣心臟要工作也需要血供,若心臟供血出現問題則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危害健康,威脅生命!多數心血管疾病可通過生活方式預防,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呢?

1、飲食搭配合理,心血管疾病最忌高鹽高油,注重清淡的飲食。高鹽高油食物會改變血脂、血糖的平衡,刺激血管,最終導致動脈硬化等疾病的發生。

選擇清淡的蒸煮燉的烹調方式,多吃蔬菜,增加部分粗糧或薯類替代主食食用可補充膳食纖維,改善血管內環境。

2、運動要適宜。我們內體的脂肪和糖分,都和代謝有關。只有通過運動才能夠把它們消耗。所以我們要保持運動的習慣,一週至少要有5天運動的。每次堅持20分鐘的有氧運動,達到消耗脂肪的狀態。保持機體平衡,保護血管。

3、保持充足的睡眠狀態。我們身體的恢復是通過睡眠來調節的,如果長期的睡眠不規律和熬夜,會影響我們自身恢復,增加誘發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所以不論如何都不要熬夜,做到早睡早起。

在我們餐桌上,有一種食物,對預防血管疾病,清理血管有很大的作用。

這種食物是目前醫學很推薦的一種稀釋血液、預防血栓的養生方法——麥豆。取麥豆30克,搗碎成粉末之後,放入水中煮熟,約煮30分鐘的時間即可,去渣飲汁水。堅持服用,血液粘度會穩步降低。

藥理分析:麥豆中的葉酸、維生素、纖維、鉀、類胡蘿蔔素,聯合作用能夠清除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具有清理血管垃圾、降低血液粘稠度、稀釋血液的作用,達到預防血管、動脈硬化的作用。

麥豆煮水喝其實是很久以前中醫的做法,現代中醫用雪豆預防血栓多是採用麥豆蛋白質粉的方法。

麥豆蛋白質粉,僅採取麥豆中的有效活性成分,沒有其他影響,營養成分更濃,不管吸收還是效果都比麥豆煮水喝更明顯。麥豆蛋白質粉是目前一種很流行的防治心血管疾病的養生吃法。

除了飲食之外,每天自然伸展雙膝,用盡全力勾腳10秒鐘後再用盡全力繃腳,反覆進行,在不引起疼痛的前提下不限次數,越多越好。可以增強下肢的血液循環,預防血栓的形成。

特別是建議40歲以後的人多吃多動,因為年齡越多血管的垃圾越多,想要長壽就要堅持做到這2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老齡化程度的逐漸加劇,以及飲食結構的日益變化,患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呈逐年攀升的趨勢。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的頭號死因,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多於其它任何病因。


因此,心血管疾病已成為目前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亟待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做好這方面知識的科普,幫助人們正確認識心血管疾病,科學預防心血管疾病,是我們醫務人員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介紹預防措施之前,我們有必要一起來充分認識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環系統的疾病,屬於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循環系統,是指我們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主要包括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換句話說,心血管疾病就是一組心臟和血管的疾患,主要包括:高血壓(血壓升高)、冠心病(心臟病發作)、腦血管疾病(中風)、周圍血管疾病、 心力衰竭、風溼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和心肌病。




這些心血管疾病近年來發病率逐步上升,而且其種類也並不是單一的,發病率、死亡率、致殘率、複發率都很高,對於我們人體的身心危害極大。


心血管疾病都有兩個共同的病理改變,那就是動脈粥樣硬化與血栓形成。因此,我們就要圍繞這兩點來採取預防措施,從而降低其發病幾率,減少其對我們人體的危害,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存壽命。


名醫扁鵲的故事,相信大家耳熟能詳,其中就提到扁鵲三兄弟治病的不同重心。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曾提出過:“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即醫術最高明的醫生並不是擅長治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疾病的人。有些疾病一旦發生再進行干預,就為時已晚。防勝於治,這是眾所周知的道理。


下面我們就重點談談怎樣預防心血管疾病。

沒錯,大多數心血管疾病都是可以通過面向全民的戰略,解決諸如菸草使用、不健康飲食和肥胖、缺乏身體活動和、濫用酒精等危險因素而得到預防的。


1、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首先要控制鈉鹽的攝入,這樣有利於降低高血壓和心臟病的發病幾率。其次,要調整飲食結構,科學合理地膳食,改變重葷輕素的不良飲食習慣,防止血管內皮功能的損傷、炎症反應與氧化應激反應,從而預防血栓形成。

2、戒菸限酒,是預防心血管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措施!據調查,吸菸者比不吸菸者冠心病發病率高3.5倍,心肌梗死發病率高3-6倍,終止吸菸3年以上可減少非致死性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抽菸與飲酒對血管的影響也是不可小覷的。因為抽菸可以引起高密度脂蛋白的增加,增加血栓發生的風險;長期大量的飲酒,可以引起高血脂與動脈硬化等等。

3、控制體重。肥胖也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合理飲食,飲食中降低鹽攝入,每天攝入適量的蔬菜(200g/d左右),水果,穀物類。多飲水,建議每日飲水2000ml以上,合理作息,避免長時間熬夜。

4、堅持適當的體育運動。有研究表明,缺乏鍛鍊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病死率密切相關,適量運動可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因此,日常我們要積極的加強身體鍛鍊,增強心肺功能,促進心血管的血液循環,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我們應堅持每週至少抽空運動4次,每次進行不少於30分鐘的中等強度以上的有氧運動,比如慢跑、游泳、爬山、快走等等。

5、預防高血壓和控制血壓。高血壓是導致冠心病發生的主要危險因素。應減少鈉鹽的攝入。如已患高血壓,則應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堅持用藥,將血壓控制在130-140/80-85 mmHg範圍內,若為糖尿病或慢性腎病患者,則建議控制在140/80 mmHg以下。

6、保持良好心態,情緒穩定。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情緒應激與冠狀動脈病變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注意自我調節,消除不良情緒,可以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7、定期體檢,有異常及時就醫。堅持每年體檢,及早發現隱患,提早進行干預。如果發現自己身體有異樣的病症表現,特別是出現呼吸急促、心悸、氣短等症狀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進行檢查,以便得到及時的發現與治療。


總之,全民健康,健康中國,讓我們 一起來通過預防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改善我們不良的生活方式,來降低心血管病的發病率、死亡率及併發症等,來提高我們的生活質量。


PS:我是健康小助手----xiefengjiao83,感謝您的閱讀,希望能幫到您!如果喜歡此文,就請點個贊吧。😊關注我,可以定期收看到健康科普小常識哦。


xiefengjiao83


心腦血管疾病病因有很多,病理比較明確,如果目前很健康只是預防的話,那麼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對自己身體損傷風險小的運動都可以,需要堅持運動,儘量不要一星期不練,一練練一天。鍛鍊方法很多,可以選擇自己比較喜歡的運動,沒事的時候可以多學學科學運動方法,循序漸進,長期堅持下去會感覺身體機能有明顯改善,對心臟的泵血能力血液循環以及對機體代謝廢物的快速排除都有很大提高。

飲食習慣對心腦血管疾病也有很大影響,保持自己的健康體脂率,多吃些高蛋白低脂肪食物,碳水化合物不過量,多吃蔬菜和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適量水果。儘量避免植物油高溫做菜,因為植物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是有益的,但是化學結構不穩定,高溫容易造成氧化反而對人體不利。攝入大量鈉鹽也會增加細胞外液的儲水,會造成血流量加大,對血管壁等也會產生一定的壓力,所以如果鹽攝入過多要多喝水,儘量把鹽早早地排出體外。

飲食與運動相結合,同時培養長期堅持下去的生活習慣,提高身體免疫力,對預防各類疾病都會有所幫助。


青葉竹隼


心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死亡的第一大殺手,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就顯得非常重要了。預防心血管疾病要做到以下幾點,咱們一起來認識和學習一下。

第一,生活方式的干預。

幾乎所有的疾病都需要進行生活方式的干預,心血管疾病也是如此,生活方式的干預主要包含有戒菸、限酒、適量活動、控制體重以及規律的生活等諸多方面。


第二,控制好原發病。

許多疾病都會誘發和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的出現,比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等,所以積極控制好原發病就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概率,而如果不控制好原發病,那麼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都會誘發和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

第三,良好的心態去面對。

心態對於心血管疾病來說也非常重要,比如a型性格的人和b型性格人,前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是後者的五倍以上,所以良好的心態和性格對於心血管疾病的預防也非常重要。


第四,避免誘發因素。

如果我們這些因素都進行了干預,但患者仍然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患者,那麼就需要儘量避免誘發因素,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病,常見的心血管疾病發病誘發因素主要有感染,勞累,生氣等,避免這些因素的出現,也可以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

第五,必要時進行藥物預防。

藥物進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一二級預防也非常重要。如果患者有高危風險,那麼就有必要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如果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那麼就需要藥物進行心血管疾病的二級預防。


看懂了嗎?關注我們每天都有更新的科普,推送給您。


心健康


心血管疾病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首要疾病,其死亡率較高,因此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是目前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重中之重。

但是,並非所有的心血管疾病開始就必須進行藥物治療,中醫學早已提倡人們通過以下方式來增強正氣從而抵禦病邪:如適度鍛鍊,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調攝精神等。

適度鍛鍊

恰當的鍛鍊可以使機體的氣血流通,關節滑利,情志暢達,對於抵禦疾病具有重要作用。還有研究表明,肥胖者容易出現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等症狀,而經過鍛鍊減肥後血壓、血脂、血糖等均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甚至可以降至正常範圍。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

大量的研究表明高血壓病的形成和高鈉攝人有著密切的關係。過量的吸菸和飲酒會增加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的發生率。因此,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對一個人的健康乃至生命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調攝精神

中醫上有“百病皆生於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的說法,情志刺激可導致正氣虛弱,從而外邪容易侵襲人體而致病。由此可見,精神狀態是衡量一個人健康狀況的重要標準。如果心情舒暢,則人體氣血平和,氣機調暢,有利於保持血壓的穩定,並且對疾病的預防、發生和發展有重大的意義。反之,現代醫學認為長期的壓力、憤怒、抑鬱等不良情緒,可引起交感神經、植物神經、內分泌、免疫等方面的變化,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產生高血壓等疾病。因此,調攝精神,可以增強人體的正氣,抵禦病邪,預防疾病,同時也是預防和治療高血壓病的重要的方法之一。

所以說,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因素並不是單一的,而是相互聯繫的,如缺乏引動會造成身體肥胖,身體肥胖會導致血脂異常及血壓升高,增加心血管病的患病幾率。所以在對心血管疾病進行預防時,首先應加強體育鍛煉。一般來說,中等量的體力活動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最強,大群肌肉的有氧鍛鍊效果最好;其次應平衡飲食,根據中國營養學會提出的中國成人平衡膳食基本成分與結構,我國成年人應每日攝人穀類300-500克;蔬菜類400-500克;水果100~200克;動物性食物125~200克;奶類100克;豆類50克;油脂類25克以下;最後,應戒菸、適量飲酒,並放鬆身心,這才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


老漢與藥膳


)麼麼噠 一摸就大

所有年齡段的預防:

選擇一個健康的飲食計劃。 你吃的食物可以降低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選擇低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 鈉的食物。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多吃水果和蔬菜,富含纖維的全穀物,魚類(最好是油性魚類 - 每週至少兩次),堅果,豆類和種子,並嘗試吃一些沒有肉類的食物。選擇低脂肪乳製品和家禽(無皮)。限制含糖飲料和紅肉。如果您選擇吃肉,請選擇最精簡的切肉。

身體活躍。 您可以每週至少進行2½小時(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例如快步行走)或1小時15分鐘(75分鐘)的劇烈強度有氧運動(如慢跑,運行)或兩週的組合。瞭解美國心臟協會關於成年人 和兒童體育鍛煉的指導方針。

此外,每週2天或更多天,您需要肌肉強化活動,適用於所有主要肌肉群(腿部,臀部,背部,腹部,胸部肩膀和手臂)。孩子們應該每天至少參加60分鐘的活動。

學習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警告信號永遠不會太早或太晚。不是每個人都會突然發生中風或伴有心臟病發作的嚴重胸痛。和心臟發作的症狀的女性可能比男性不同。

在你20歲的時候的預防:

儘早瞭解自己的心靈,讓你走得更遠。“你做什麼 - 不要做 - 是告訴你多久以及你的生活有多好,”理查德斯坦說,“我沒有人知道誰說過''我感覺自己好久坐了。我感覺更好吃一種可怕的飲食,“”紐約大學醫學院的心臟病學家和醫學教授斯坦說。“所有這些事實上讓你感覺更好,而他們幫助你。”

找醫生並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健康的人也需要醫生。與醫生建立關係意味著您現在可以開始心臟健康篩查。和你的醫生談談你的飲食,生活方式,並檢查你的血壓,膽固醇,心率,血糖和 體重指數。如果您懷孕,超重或患有糖尿病,您可能還需要檢查您的血糖。瞭解你的數字在哪裡站得早,可以更容易地發現未來可能發生的變化。

身體活躍。如果你年輕時就開始活躍並保持活躍狀態會更容易。“如果你習慣於體育活動,你會堅持下去,”斯坦博士說。通過混合並找到新的激勵因素,讓您的鍛鍊常規變得有趣。

不要吸菸,避免二手菸。如果你十幾歲起吸菸,現在該戒菸了。即使暴露於二手煙也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危害。根據美國外科醫生總報告,不吸菸者在家中或工作中暴露於二手煙暴露的心臟病或肺癌的可能性高達30%。

在你30歲的時候的預防:

雜耍的家庭和事業讓許多成年人沒有時間擔心自己的心。以下是平衡這三者的一些方法。

讓心臟健康的生活成為家庭事務。在你的孩子中創造和維持心臟健康的習慣,你也會從中受益。在沙發上花更少的時間,在旅途中花更多的時間。徒步或騎自行車探索附近的公園。拍一些籃球或遛狗。

在院子裡一起種植蔬菜和水果花園,邀請你的孩子們進入廚房幫助做飯。

瞭解你的家族史。搖下你的家庭樹,瞭解心臟健康。患有心臟疾病的親屬會增加你的風險,如果親屬是父母或兄弟姐妹,則更是如此。

這意味著你需要關注可以控制的危險因素,保持健康的體重,定期鍛鍊,不吸菸,飲食正確。

此外,讓你的醫生了解你在家庭中學到的任何心臟問題。

馴服你的壓力。長期壓力會導致心率和血壓升高,從而損害動脈壁。

學習壓力管理技術 不僅有利於你的身體,而且有利於你的生活質量。嘗試深呼吸練習,並每天找時間做一些你喜歡的事情。

在你40歲的時候預防:

如果心臟健康未成為優先事項,請不要擔心。你現在做出的健康選擇可以加強你長久的心靈。瞭解你為什麼需要改變生活方式,並有信心做到這一點。然後,一次解決它們一個。美國心臟協會志願者斯坦說:“每一次成功都會讓你更有信心接受下一次成功。”

注意你的體重。你可能會注意到你的新陳代謝在40多歲時放緩。但是你可以通過遵循心臟健康飲食和鍛鍊身體來避免體重增加。訣竅是找到你喜歡的鍛鍊程序。

如果你需要動力去運動,找一個鍛鍊夥伴。

檢查您的血糖水平。除了血壓檢查和其他心臟健康篩查之外,您應該在45

歲時進行空腹血糖測試。這第一次測試可以作為未來測試的基線,您應該每三年進行一次測試。如果您超重,糖尿病或有糖尿病的風險,可以更早或更頻繁地進行測試。

不要刷掉打鼾。聽聽你睡覺的伴侶對打鼾的抱怨。

五分之一的成年人至少有輕微的睡眠呼吸暫停,這種情況會導致睡眠時呼吸暫停。如果治療不當,睡眠呼吸暫停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臟病和中風。

在你50歲的時候預防

不像皺紋和灰白頭髮的出現,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看不到的是衰老對你心臟的影響。所以從50歲開始,你需要採取額外的步驟。

吃健康的飲食。 很容易陷入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所以通過 吃大量的水果和蔬菜,富含纖維的全穀物,魚類(最好是油性魚類 - 每週至少兩次),堅果,豆類和種子,以及嘗試吃一些沒有肉的飯菜。

瞭解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警告信號。現在是瞭解症狀的時候了。

不是每個人都會突然發生中風或伴有心臟病發作的嚴重胸痛。和心臟發作的症狀的女性可能比男性不同。

遵循你的治療計劃。到現在為止,你可能已經被診斷出患有高血壓,高膽固醇,糖尿病或其他條件,增加你的心臟疾病或中風的風險。

按照您的處方計劃降低風險,包括藥物治療,生活方式和飲食改變。





在你60歲的時候預防

隨著年齡增長,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你的血壓,膽固醇和其他與心臟有關的數字往往會上升。仔細觀察你的號碼並管理出現的任何健康問題 - 以及必要的健康飲食和運動 - 可以幫助你活得更長,更好。

進行踝臂指數測試。從60歲開始,作為體檢的一部分進行踝臂指數測試是一個不錯的主意。

該測試評估腳中的脈搏以幫助診斷外周動脈疾病(PAD),這是一種鮮為人知的心血管疾病,其中斑塊積聚在腿部動脈中。

注意你的體重。隨著年齡的增長,你的身體需要更少的卡路里。過量的體重會讓你的心臟更加努力地工作,並增加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膽固醇的風險。定期鍛鍊並吃少量營養豐富的食物可以幫助你保持健康的體重。

瞭解心臟病發作和中風的警告信號。 女性心臟病發作的症狀可能與男性不同。瞭解何時發生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意味著您更有可能立即獲得幫助。快速治療可以挽救你的生命並預防嚴重的殘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