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恭城的“水浸粑”是怎麼做的啊?

guai66


桂林人很喜歡吃糯米飲食的,逢年過節的時候大家喜歡製作糯米食物,比如說清明節的時候會製作鬆糕、青糰子、艾葉粑粑、綿子菜粑粑,中秋節的時候包粽子,過年的時候打餈粑等等。老媽超級喜歡吃麵粉食物的,每次外出吃酒回家,媽媽都會把鬆糕、餈粑放進冰箱裡面冷藏起來,等到她想吃的時候再拿出來蒸熱吃,鬆糕趁熱吃或者用油煎起來吃味道都挺不錯的。

桂林人廚藝了得,很多人都是大神級人物,製作出來的美食讓人垂涎三尺,吸引很多人來桂林吃喝玩樂。桂林縣城裡面的人挺喜歡製作粑粑的,製作的粑粑種類繁多,有甜的,有鹹的,有青團、艾葉粑粑、糯米粑粑等等。恭城是桂林的縣城,縣城歷史文化底蘊濃厚,當地的農業發展挺迅速的,恭城這邊種植了大量的月柿和柚子,樹上面掛滿了果實,每年秋天都會有個好收成,恭城的油茶挺出名的,恭城油茶噴噴香,吸引很多人品嚐。恭城人挺喜歡製作水浸粑的,味道挺不錯的,製作工藝簡便,家族代代相傳,發展到今天製作工藝挺成熟了。


桂林新鮮事


1.把米滲泡一個晚上

2.淘乾淨米然後打漿

3.中等大的鍋,放點油,加小半瓢水燒開,放5斤左右的米漿

4.用鍋鏟一直鼓搗,火候掌握好,發現粘鍋的時候放點油,直到變成8成熟米漿坨,用手捏的時候不粘手即可起鍋

5.起鍋後放桌面上用力揣,大約10分鐘即可,然後扯下0.5-1斤左右的下米漿坨再揣幾分鐘,再把它做成形狀

6.全部做好以後,用漏氣的篩子拼好並放到大鍋裡面蒸一個小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