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被宦官左右的大唐王朝皇帝唐文宗李涵

唐朝在中國歷史上是非常強盛的幾個朝代之一,在當時和阿拉伯帝國是世界上最強盛的帝國,盛名遠揚海外,以至於唐朝以後海外仍然稱中國人為唐人。


但是,大唐王朝的鼎盛時期只延續到唐玄宗前期,後期經過“安史之亂”,大唐王朝一蹶不振,再沒有以前的輝煌。而且多數情況下,朝政大權都不在皇帝手上,而在宦官手上,甚至有時候連皇帝的生死廢立都由宦官決定。這種情況在中國歷史上只有東漢和明朝有過類似情況,而明朝的宦官,也就是太監只是專權,排除異己謀私利,他們的權力是皇帝賦予的,至始至終還得依靠皇權,皇帝一句話就能收回他們的權力,甚至要了他們的小命,比如太監劉瑾。而唐朝宦官的權力之所以那麼大,是因為他們手上有兵權,掌握著軍隊。

被宦官左右的大唐王朝皇帝唐文宗李涵

唐玄宗時宦官高力士曾協助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唐玄宗寵信,後加封冠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晉爵渤海郡公。“安史之亂”時高力士因護駕有功,加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封齊國公。一生忠心耿耿,與唐玄宗不離不棄,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

所以後來的唐朝皇帝認為,宦官生長於後宮,沒有家人,不會造反,只會一心一意效忠於自己,除了他們,其他人都不可信,特別是各地藩鎮的將領。至此,經常有宦官到各地的軍隊中做監軍,一切的軍事行動必須在監軍的監管下進行。這些宦官統一由皇帝身邊的宦官管理,再加上大唐禁軍-神策軍的統領權也在宦官手上,故而宦官有著很大的權力,稍有異心對皇權都是極大地威脅。

被宦官左右的大唐王朝皇帝唐文宗李涵

唐朝第十三位皇帝唐敬宗李湛在位期間,奢侈荒淫,沉迷擊鞠,最喜歡半夜在宮中捉狐狸。話說這唐敬宗玩的時候興致一來,什麼顧忌都沒有。宦官有配合不好的,輕則辱罵,重則杖擊、鞭打、削職、流放、籍沒。搞得這些人滿懷畏懼、心中怨憤。於是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人將時年十八歲的唐敬宗殺死後,偽造遺詔,打算迎立絳王李悟為帝,結果兩天後,宦官王守澄帶領神策軍入宮殺死劉克明和絳王李悟,立十八歲的江王李昂為帝,是為唐文宗。

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是唐敬宗之弟。在位初期勵精圖治,放出宮女三千多人,又放出供君主狩獵時用的五坊鷹犬,遣散那些以捕捉鳥雀為名,橫行霸道,魚肉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各坊給事人員。之後又打算剷除宦官勢力,奪取政權,便從下層分別提拔了鄭注、李訓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為心腹。

被宦官左右的大唐王朝皇帝唐文宗李涵

電視劇《櫃中美人》劇照

唐文宗首先利用宦官之間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衛軍,以此削弱王守澄的軍權。接著,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權,下令王守澄飲毒酒自盡。唐文宗知道,要想徹底剷除手握禁軍的宦官勢力,就必須要有聽從自己的武裝力量,所以任命鄭注為鳳翔節度使,戶部尚書王璠為太原節度使、大理卿郭行餘為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太府卿韓約為左金吾衛大將軍,由他們召募兵卒和吏卒以誅宦官。

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一月,李訓等人本想以觀看甘露為名,將宦官誘至左金吾仗院內,一舉殲滅,結果計劃失敗。宦官退到含元殿挾持唐文宗退入內殿後,立即派遣神策軍五百人逢人便殺,死者千餘人。李訓、王璠、郭行餘、韓約等人先後被捕殺。事發時,鄭注正率親兵五百人趕赴長安,中途知事敗,返還鳳翔,也被監軍殺死。史稱“甘露之變”。

被宦官左右的大唐王朝皇帝唐文宗李涵

電視劇《櫃中美人》劇照

事變之後,唐文宗被宦官軟禁。國家政事由宦官專權,朝中宰相只是行文書之職而已。唐文宗一籌莫展,抑鬱成疾,不能下床。本想命宰相輔助太子李成美監國,結果仇士良偽造遺詔,廢太子李成美為陳王,立潁王李炎為皇太弟,負責處理軍國大事。唐文宗聞知後無可奈何,群臣更是沒人敢反對。

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唐文宗帶著無限的抑鬱和無奈病死於長安宮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二歲。唐文宗在位期間,不近女色、勤勉聽政、厲行節儉,廢除許多勞民傷財的事,本想有所作為,然而身不由己。《舊唐書》中說唐文宗是“有帝王之道,而無帝王之才”。再加上即位之初,朋黨之爭嚴重,許多清廉有志之士都成了黨派之爭的犧牲品,造成唐文宗無可用之人。最終是雖有心,而力不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