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即位後,躬親政事頗思圖治,橫掃前任奢侈腐敗之風

李昂即位後,躬親政事頗思圖治,橫掃前任奢侈腐敗之風

李昂即位後,躬親政事頗思圖治,橫掃前任奢侈腐敗之風


唐文宗李昂,原名李涵,生於元和四年(公元809年),是唐朝的第十四位皇帝。他是唐穆宗李恆第二子,母貞獻皇后蕭氏,也是唐敬宗之弟。曾被封為江王,寶曆二年(公元826年),被大宦官王守澄、楊承和等擁立為帝。唐文宗一心想剷除宦官勢力,奪回政權,便從下層分別提拔了鄭注、李訓為御史大夫和宰相,作為心腹。文宗採納鄭注等人的建議,首先,利用宦官之間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掌管一部分禁衛軍,以削弱王守澄的軍權,接著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權,下令王守澄飲毒酒自盡。在意圖剿滅宦官的“甘露之變”失敗後,憂鬱成病。開成五年(公元840年),唐文宗病死在大明宮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二歲。死後葬於章陵,諡號為元聖昭獻孝皇帝。

唐文宗登基時十八歲,在位十四年,執政期間,政治黑暗,官員和宦豎爭鬥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型時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

唐文宗恭儉儒雅,聽政之暇,博通群籍,見識淵博。他經常就經書詩賦中的名物詢問大臣,也很喜歡把他認為有學問的大臣召到宮中講談經義,評論文章。

他和當時的翰林學士兼侍書柳公權留下過“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流傳千古的聯句。

寶曆二年(公元826年),宦官劉克明與蘇佐明殺害唐敬宗李湛後,假冒敬宗旨意,選立了憲宗的另一個兒子絳王李悟“權勾當軍國事”,並商議著剝奪其他宦官手中的權力,此舉惹惱了內樞密使王守澄、楊承和以及神策軍左右護軍中尉魏從簡、梁守謙。王守澄等密謀商定,動用了所掌握的禁軍力量,將穆宗的次子江王李涵迎入宮中,此舉還得到了三朝元老大臣裴度等朝廷官員的支持。神策軍中尉派出的精銳禁軍,將劉克明與蘇佐明一夥全部誅殺,絳王李悟也死於亂兵之手。江王李涵就是文宗,即位後改名為李昂。

唐文宗即位後,躬親政事,頗思圖治,橫掃穆宗、敬宗以來的奢侈腐敗之風,曾“釋放宮女三千、裁減冗員一千二,放五坊鷹犬,罷地方進獻”。

唐文宗還比較重視發揮諫官的作用,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十二月,文宗令鑄造“諫院之印”,改變了諫官進奏表章,還要在其他部門請印,造成奏事洩密的狀況。

自唐德宗以來,宦官典掌禁軍成為制度,宦官勢力的膨脹有了充足的理由,已經無法簡單根除。由於唐文宗也是宦官擁立,所以,宦官的權勢更是不斷擴大。

大和五年(公元831年),唐文宗與宰相宋申錫暗中策劃,除掉宦官,但是,被宦官王守澄及其門客探聽出來,誣告宋申錫謀立漳王李湊。唐文宗中計,宋申錫被貶死。文宗又重用鄭注、李訓,開始翦除宦官。

大和九年(公元835年),李訓引誘宦官往左金吾衛衙中,取石榴樹上的“甘露”,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情敗露,導致宦官大肆屠殺朝官一千餘人,史稱“甘露之變”。事變後,唐文宗更被宦官鉗制,曾對大臣慨嘆曰:“今日朕受制於家奴,還不如周赧王、漢獻帝受制於諸侯大臣”。

開成年間(公元836--840年),各地水旱蝗災不斷,田苗顆粒無收,文宗發出了存撫百姓,實施賑濟的詔書。

開成三年(公元838年)正月初五,京城內發生了宰相李石遭到刺客襲擊事件,引起了京城的巨大恐慌。

開成四年(公元839年)六月,久旱無雨,派往各處祈雨的使者卻沒有帶來多少值得鼓舞的消息。文宗一度對宰相表示,如果上天再這樣不下雨,他就將退居南內興慶宮,另選賢明之主,不再做皇帝。

唐文宗倡導節儉,自己的飲食從不鋪張,特別是遇到各地發生災荒的時候,他更是主動地減膳。

十月十日是他的生日,這一天被立為“慶成節”,文宗也不允許宰殺豬牛,只許食用瓜果蔬菜,他還特別詔令京兆尹暫停在城南的曲江池宴請百官和在宮中為他祝壽。

唐文宗穿著樸素,史書上也稱讚他“恭儉儒雅,出於自然”。

十二月,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發生了大火,唐文宗的身體也出現了不適。

開成五年(公元840年)正月初四,唐文宗病死於大明宮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二歲。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