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童年那頭的年味

□熊燕

當小年來臨,年味便隨著雪花飄呀飄呀,翻山越嶺,伴著呼呼北風,一陣緊似一陣,興奮地一腳踩到院中宰殺年豬後漢子划拳行令的酒盅裡,不走了。悠哉悠哉,聞著甜酒餈粑的香,爬上炒紅薯片的灶,逗引孩子將炸炮丟在空中綻出滿世界的笑。

新衣新鞋喜滋滋地試穿後,又小心翼翼地擺放櫃中,等著正月初一去外婆家穿。春聯貼上了,胖娃娃抱著鯉魚跳龍門的畫掛上了,“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的窗花剪好了。門框上貼有“小子之言,百無禁忌”。淨了門庭,換了門神,連畜禽欄處也貼上“吉祥興旺”。

然後,除夕就到了。我開始仰著頭盼漁鼓、地花鼓、三棒鼓、舞獅、舞龍的節目上演。漁鼓是截竹筒三尺,一端蒙上皮革或油膜,左臂將鼓抱在懷裡,用右手三指鼓去下方鼓膜,再配合筒板,擊節為拍,自唱自伴。我雖聽不懂他唱的是什麼,卻喜歡他鼓聲中的年味。地花鼓就不一樣了,簡單耐看。一男一女二人完整演繹故事片斷。女子誇張地濃妝豔抹,穿上大紅大綠的衣裳,拿著摺疊的小花布扇,一邊唱一邊舞。男子扮成漁夫或者小丑,手拿大布扇,搞怪地緊圍女子,身體半成蹲跪式邊唱邊舞。最耳熟的要數劉海砍樵,一句“胡大姐”,一句“劉海哥”,飄著濃濃的年味。三棒鼓通常是一男子帶一三角叉,一鼓、一鑼、三根棒或者三把尖刀,來到住戶人家,用三角叉架起鼓,擊兩下,再敲一下鑼。隨著這彭彭鏘的節奏響起,男子邊飛舞手中的棒或尖刀,邊唱著吉祥詞。

最熱鬧的是舞獅、舞龍。舞獅有文舞和武獅之分。所謂文舞是舞蹈者模仿獅子搔癢、舐毛髮、打滾、抖毛等溫柔、可愛的動作。而武獅則是做一些跳躍、跌撲、登高、騰空、踩珠的剛勇動作。舞龍的隊伍最壯大,龍的製品也最多,有布做的,有用板凳紮成的,還有用稻草紮成的。其中,草龍最大,別的龍見了必須讓道。龍的節數有長有短,但肯定是單數。舞龍時,多是舞龍的指揮者手持珠叉戲龍作舞。其過程多為繞花、疊背,也有戲龍者騎上龍背,來個麒麟送子。舞龍品種共有四種:香草龍、夜遊龍、地滾龍、王龍。香草龍為敬拜天地之龍,用稻草、青藤編織,上插線香,舞時要請師公發猖,叩卦,隨著噢呵聲響,舞龍人即舞起草龍,大家跟著打噢呵,與此同時,鑼鼓、嗩吶一齊奏響,熱鬧非凡。然後到各家各戶圍著宅舍轉圈,到廳屋祭神向主人送吉祥。

記得小時候我最聽不得鑼鼓響,遠遠的鑼鼓一響,無論是前村還是後院,必抬腳就跑。路上總能遇上三五成群的玩伴,我們一邊跟著舞獅,舞龍的隊伍前行,一邊撿著沒燃放盡的鞭炮繼續燃放,嘻嘻哈哈將年味渲染得淋漓盡致。

很多年過去了,一想起那美好又熱鬧的年味,總是回味無窮。現在,生活水平有了提高,好吃的愛穿的好玩的,不必再等到年來了才享受。我們的日子天天過得像年。唯一的遺憾是這些傳統的節目漸漸淡出了視線,年味,便在這種遺憾中,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