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那些常見的思維錯誤 丨 薦書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那些常見的思維錯誤 丨 薦書

說幾個小故事。

第一個。2014年世界盃的時候,有一場讓全世界大跌眼鏡的比賽:德國半決賽7:1狂勝東道主巴西。這是有史以來半決賽最大的分差,但仍然有一位球迷壓中了:荷蘭一位45歲的男子在喝醉酒之後買了200歐元的德國7-1勝,最終收穫了130萬歐元。時老大當時也買了足彩,但沒猜中。我跟他說,你當時要壓“其他可能比分”就賺大了。他說:誰能想到啊。

第二個。小時候好像在《故事會》上看過一則笑話:一個人到一個陌生國家旅遊,打車時發現出租車司機開得又快又穩,忍不住問道:“為什麼你們國家的司機車都開得這麼好?” 司機聳聳肩,說:“那些開得不好的司機都出車禍死了”。

第三個。6月2號那天參加行裡組織的龍舟賽,有一些部門組織了啦啦隊,在看臺上又唱又喊又跳,這些部門成績還都挺好。一個女同事說:“看來啦啦隊真起作用啊”。我說:不是這樣的,能組織得起啦啦隊的部門,肯定人多,人多的話,就能選出足夠的精壯小夥兒,成績自然不錯。

上面這三個故事,分別對應的是三種思維錯誤:第一個是事後之明,即事後諸葛亮偏誤;第二個是倖存者偏誤;第三個是把相關關係當成了因果關係。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犯類似的小錯誤,有些無傷大雅,有些則可能造成巨大損失。最近剛好讀到羅爾夫·多貝里的《清醒思考的藝術》,把人類常犯的52個思維錯誤和認知陷阱列了一個清單,既有很強的故事性,又有深厚的經濟學和心理學功底,深入淺出、引人入勝。

我把這52個思維錯誤做了一些梳理和點評,供大家參閱。


1、倖存偏誤

倖存偏誤裡是指由於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敗,你會系統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認識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

不要只看到姚明、劉翔、李娜們那麼風光,在龐大的金字塔底座下,是無數想成功成名的孩子們。

2、游泳選手身材錯覺

他們之所以成為出色的游泳選手,是因為他們擁有這樣的身材。

他們的身材是一種選擇標準,而不是運動的結果。

3、過度自信效應

過度自信不是受到了激勵,而是自然單純、生而有之的。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夠自信效應。(2)過度自信效應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顯——這也是為什麼政客多數是男人的原因。(3)不僅樂觀者會受到過度自信效應的影響,就連自稱悲觀的人也會高估自己——只不過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罷了。

4、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隨大溜、羊群效應)是指只要別人做什麼我也跟著做什麼,我的行為就是正確的。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過去的進化過程證明了這一行為是生存良策。如果一個原始人看到草叢裡有異響,他的第一選擇應該是跟著大家一起跑開,而不是去搞清楚那是什麼。

5、糾纏於沉沒成本

糾纏於沉沒成本經常也被叫作協和式飛機效應。它不僅導致成本巨大,而且還會造成後果嚴重的錯誤決定。

理性的決定意味著忽視已經投入的成本。你已經投資了什麼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現在的形勢及你對未來的評估——這也是最正統的經濟學思維方式。

6、互惠偏誤

互惠古來奮之。它的基本含義是“我幫你,你幫我。”我們發現那些食物總量變化很大的動物之間都存在互惠。沒有互惠,人類早就滅絕了。

但要警惕: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7、確認偏誤之一

確認偏誤是所有思維錯誤之父——它傾向於這樣詮釋新信息,讓它們與我們現有的理論、世界觀和信念相兼容。即過濾掉與我們的現有觀點相矛盾的新信息。

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互聯網讓我們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頭條算法使得相反的意見根本不會出現在我們的電腦屏幕上。這更加加深了確認偏誤。

8、確認偏誤之二——幹掉你的寵兒

請你寫下你的信條——有關世界觀、投資、婚姻。健康預防措施、節食、成功策略的,然後尋找反駁證據。

幹掉自己最心愛的理論,想想有沒有另外一種可能性。這是一樁艱苦的工作,但作為聰明人士,你不應該躲避。

9、權威偏誤

面對權威我們會將獨立思考調低一級。面對專家意見時我們往往會比面對其他意見粗心許多。還有,我們會服從權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無意義的地方。這就是權威偏誤。

10、對比效應

對比效應是常見的思維錯誤之一。

一種從100歐元降到70歐元的產品,會顯得比一直就賣70歐元的產品更便宜。可事實上,最初的價格根本無關緊要。

11、現成偏誤

現成偏誤是指我們依據現成的例子來想象世界。這當然是愚蠢的,因為外界現實中的某種東西不會因為我們更容易想到而出現得更頻繁。

“經濟學家習慣在路燈下尋找自己的車鑰匙,因為只有路燈下才有亮光,哪怕他的鑰匙其實是落在車庫了,經濟學家也不會想到去車庫裡找”。——何帆:《先放一把火》

12、“在好轉之前會先惡化”的陷阱

這是確認偏誤的一種變體。

使用這個花招有利於一個對專業一竅不通或對事情沒有把握的專業人員。如果情況繼續走下坡路,就證明了他的預言是正確的。如果情況意外地回升了,客戶開心,專業人員則可以將好轉歸功於他的能力。不管怎樣——他總是對的。

13、故事偏誤

在開始科學思維之前,人們先是通過故事解釋世界的。故事偏誤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簡化現實,它們排斥不合適編進故事的一切。

“歷史中充滿了偶然性,沒有什麼必然的規律,稍微拐個彎,歷史很可能就會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但這會讓大多數人感到非常難以接受,因為人們受不了認知上的不確定性,於是“陰謀論”才能大行其道——何帆:《先放一把火》

14、事後諸葛亮偏誤

事後諸葛亮偏誤絕對是最頑固的思維錯誤之一,可以恰如其分地稱為"我早知道現象",即事後回顧時一切都顯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

解釋過去頭頭是道貌似有理,預測未來躲躲閃閃錯誤百出——高善文

覆盤時頭頭是道的股評家,卻並不一定是炒股高手。

15、司機的知識

故事源自普朗克的司機。

查理•芒格認為知識有兩種:一種是真知識,來自那些投入大量時間和思考以獲得知識的人們;另一種是司機的知識,他們可能擁有動聽的聲音或具有說服力的形象。但他們傳播的知識是空洞的,他們高談闊論地揮霍著華麗詞彙。

16、控制錯覺

控制錯覺是指相信我們能夠控制或影響某種我們客觀上無法控制或影響的東西的傾向。

承認世界經濟是個基本上無法操縱的系統,對所有參與者都是無法忍受的。

17、激勵過敏傾向

第一,一旦有激勵加入遊戲或改變了激勵,人們就會迅速而劇烈地改變自己的行為。第二,人們是對激勵做出反應,而不是對激勵背後的目的做出反應。

請小心激勵過敏傾向。如果你對某個人或某個組織的行為感到吃驚,請你想想,那後面隱藏著什麼激勵機制。我保證,你可以這樣解釋90%的行為。激情、精神疾病、心理障礙或惡意最多佔到10%。

18、迴歸均值

極端成績與不太極端的成績總是來回交替。忽視迴歸均值,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

當你聽到諸如“我病了,去看醫生,現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醫生幫助了我”或“這一年公司業績很糟糕,我們請了個顧問回來,現在業績恢復正常了”的話時,很有可能就是迴歸均值在起作用。

19、公地悲劇

凡好處歸個人而成本由集體承擔的地方,就潛伏著公地悲劇。如果有人真想解決公地問題,只有兩種可能:將公地私有化或加強管理。

公地悲劇本是亞當斯密的"無形的手"的對立面。特殊情形下市場這隻無形的手並不能指向最佳效果——而是恰恰相反。

20、結果偏誤

我們傾向於以結果判斷決定而不是當時作決定的過程。這種思維錯誤又名史學家錯誤。

要判斷決定的好壞,必須置身於當時的情境之中,過濾掉我們事後知道的一切信息。

21、選擇的悖論

選擇多是進步的標尺,但這也有一個“度”,過多的選擇會降低生活質量。

你永遠做不出完美的選擇。要想做出在事後看來無懈可擊的選擇是非理性的,因為事情的發展永遠有無數種可能性。你就滿足於一個適合你的“好答案”吧。找對象也是。

22、討喜偏誤

它是指某人越討喜,我們就越傾向於從這個人那兒買東西或者幫助他。

你在判斷一筆生意時應該堅持不受賣方影響。請你不要考慮他,更好的辦法是:請你想象他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傢伙。

23、稟賦效應

我們感覺我們擁有的東西比我們沒有擁有的更有價值。換句話說:當我們出售某物時,我們要求的錢多於我們自己願意為它支付的錢。(敝帚自珍)

24、奇蹟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這是種未知力量的作用,他稱之為同步性。

不可思議的意外事件就是雖然少見但完全可能發生的事件。它們的發生沒什麼可吃驚的,如果它們從不發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25、團體迷思

一群智慧的人做出愚蠢的決定。團體迷思是從眾心理的一種特殊情況。

如果你領導著一支團隊,請你指定某人唱反調。他將不是團隊裡最受歡迎的人,但也許是最重要的人。

26、忽視概率偏誤

我們是對某件事的預期強度做出反應,而不是對它的概率。換個說法,我們缺少對概率的直覺理解。

我們很難區分各種風險,除非風險為零。由於我們不能直覺地理解風險,我們必須計算。

27、零風險偏誤

我們常願意投資過多的錢,就為了徹底消除微小的剩餘風險。

幾乎在所有情況下,人們本來都能更好地投資這筆錢,更顯著地降低另一種風險。這種思維錯誤稱為零風險偏誤。

28、稀少性謬誤

我們對稀少性的典型反應是喪失清晰思考的能力。

因此請你僅按價格和作用判斷一樣東西。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

29、忽視基本概率

精確描述誤導了我們,讓冷靜的目光偏離了統計真相。科學裡稱這種思維錯誤為忽視基本概率。忽視基本概率是最常見的思維錯誤之一。

30、賭徒謬誤

人們相信命運具有一種平衡力量。這就是常說的賭徒謬誤,但獨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

請你仔細觀看,看你面對的是否是獨立的事件——不過這主要存在於賭場、彩票和理論書籍裡。

31、錨定效應

現實生活中,錨定效應隨處可見,比如“建議零售價”。

科學證明,如果老師知道一位學生過去的學習成績,就會影響他給學生的新論文打分。在這裡,過去的成績起了錨定的作用。

32、歸納法

我們大家都有由觀察個體得出普遍適用的結論的傾向。一次例外就足以徹底否定一條經過上千次證明的理論。

以我們存在的事實來說明將來我們也會存在,這是一個嚴重的思維錯誤——估計是最嚴重的。

33、規避損失

人們害怕失去某種東西的想法要比獲得某種同等價值的東西的想法強烈。如果你損失了100歐元,你消耗的快樂要大於我送你100歐元讓你獲得的快樂。

如果你想說服某人,請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論據,而要說他這樣做可以規避一種可能的損失。

34、社會性懈怠

社會性懈怠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在團隊中個人的效率無法直接看到,而是與團隊融合在一起的。(大鍋飯,三個和尚沒水吃)。

划槳手身上存在社會性懈怠,而接力賽運動員身上卻沒有,因為接力賽時每個人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

35、指數增長

我們很容易就能理解線性增長,但我們對指數(或按百分比計算的)增長沒有感覺。為什麼?因為過去的進化沒有讓我們為此作好準備。我們祖先的經驗大多是線性的。

真正有助於你的是計算器。或者,在增長率小時,就使用計算倍增時間的訣竅(70法則)。

36、贏家的詛咒

贏家的詛咒是指拍賣的贏家大多是事實上的輸家。

請你記住沃倫巴菲特的建議"千萬不要參與拍賣"。如果你是在一個無法躲開拍賣的行業工作,那就確定一個最高價,從中扣除20%支付贏家的詛咒效應。請你將這個數字寫在一張紙上,然後堅決遵守它。

37、基本特徵謬誤

基本特徵謬誤是指,系統性地高估人的影響,而低估了情境因素。

不管戲劇多麼讓我們著迷,舞臺上的人絕非孤立的,他們的表演離不開一個個情景。你若真想理解正在表演的戲劇,就請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關注他們的表演或舞蹈。

38、錯誤的因果關係

相互關係不等於因果關係。

你要看仔細。有時兩者之間因果恰恰相反,有時兩者之間根本就沒有因果關係。

39、光環效應

光環效應是指我們讓某一個方面照花了眼睛,並由此推及全貌。

光環效應擋住了我們的視線,讓我們看不到真實的特徵。因此你要看仔細。

40、替代途徑

替代途徑是指,所有同樣可能發生但沒有發生的事情(類似於機會成本)。

風險從來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請你時刻考慮你有什麼樣的替代途徑。比起你通過無驚險的平凡途徑獲得的成功,別拿通過冒險的替代途徑獲得的成功太當真。

41、預測的錯覺

“預言未來的人有兩種:一種是一無所知的人,另一種是不知道他們自己一無所知的人。”哈佛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恩寫道。

專家不必為錯誤預測付出代價——無論是以金錢損失還是以失去好名聲的形式。換句話說,社會給了這些人不受約束的預測的權利。

42、關聯謬誤

我們為什麼會掉進關聯謬誤的陷阱呢?因為我們會直覺地理解"和諧的"或"可信的"故事。

卡尼曼認為存在兩種思維:一種是直覺、機械、直接的思維,另一種是有意識、理性、緩慢、有邏輯性的思維。只可惜早在有意識的思維開始之前,直覺思維就得出了結論。直覺思維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決定時不順從它們對你是有好處的。

43、框架效應

框架效應是指視表達方式的不同,我們會對同樣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應。

只有半瓶水 VS 還有半瓶水

44、行動偏誤

行動偏誤:即使毫無用處,也要採取行動。

特別是在遇到新情形或不明情形時,就會發生行動偏誤。

為什麼會有行動偏誤?在一個狩獵採野果的環境中,行動比思考價值大得多。在過去,閃電式反應關乎生死存亡,思考則可能會致命。

45、不作為偏誤

不作為偏誤的形勢大多是一目瞭然的:今天的行為可以防止未來的損害,但防止損害對我們的激勵並不強。

如果你不解決問題,那你等於就是在延續問題、加重問題。當然你就成了問題的一部分。

46、自利偏誤

認為別人的成功靠運氣,自己的成功靠實力。別人的失敗是人品不好,自己的失敗是運氣不好。這就是自利偏誤。

科學證明,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他們對自己為伴侶關係正常運轉所作貢獻的評價都高於50%。

47、享樂適應症

我們工作、升遷、給自己購買更多更漂亮的東西,但幸福感通常也就持續三個月。同樣,我們也會系統性地高估負面情緒的持續時間和強度。

心理的適應能力。

48、自我選擇偏誤

當我們本身是樣品的一部分時,我們必須注意,不要掉進一種以自我選擇偏誤著稱的思維錯誤的陷阱中。

49、聯想偏誤

聯想偏誤:將相互毫無關係的事件聯繫到一起的傾向。

聯想偏誤會影響我們作決定的質量。比如,我們傾向於不喜歡送來壞消息的人。英語裡稱這種現象為"斬來使綜合徵“(Shoot the Messenger Syndrome)”。

50、新手運氣

聯想偏誤的一種特殊情況,錯誤地與從前的成功建立聯繫。

比如認為:打牌時新手的牌通常會比較爆。

51、認知失調

狐狸有3種方式可以緩和這惱人的矛盾(失調),(1)它最終還是想辦法搞到了葡萄,(2)它承認自己的能力不夠,搞不到葡萄,(3)事後做出別的解釋。最後一種情況人們稱之為認知失調。

52、雙曲貼現——及時行樂

雙曲貼現又稱為非理性折現。這個現象描述折現率並不是一個不變量,具體是指人們在對未來的收益評估其價值時,傾向於對較近的時期採用更低的折現率,對較遠的時期採用更高的折現率。

大多數人可能會選擇今天拿60元,而不是一年後拿到100元。但如果讓人們選擇在一年後拿到60元,或者在兩年後拿到100元,結果大多數人會選擇在兩年後拿100元。也就是說,對於同樣時間間隔的兩筆收入(一年),人們會因為收到錢的時間距離現在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決策。

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那些常見的思維錯誤 丨 薦書

ps,多貝里還有一本《明智行動的藝術》,以同樣的寫作風格又列了52個思考和行動的偏誤,也可一讀,但沒有這本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