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那些常见的思维错误 丨 荐书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那些常见的思维错误 丨 荐书

说几个小故事。

第一个。2014年世界杯的时候,有一场让全世界大跌眼镜的比赛:德国半决赛7:1狂胜东道主巴西。这是有史以来半决赛最大的分差,但仍然有一位球迷压中了:荷兰一位45岁的男子在喝醉酒之后买了200欧元的德国7-1胜,最终收获了130万欧元。时老大当时也买了足彩,但没猜中。我跟他说,你当时要压“其他可能比分”就赚大了。他说:谁能想到啊。

第二个。小时候好像在《故事会》上看过一则笑话:一个人到一个陌生国家旅游,打车时发现出租车司机开得又快又稳,忍不住问道:“为什么你们国家的司机车都开得这么好?” 司机耸耸肩,说:“那些开得不好的司机都出车祸死了”。

第三个。6月2号那天参加行里组织的龙舟赛,有一些部门组织了啦啦队,在看台上又唱又喊又跳,这些部门成绩还都挺好。一个女同事说:“看来啦啦队真起作用啊”。我说:不是这样的,能组织得起啦啦队的部门,肯定人多,人多的话,就能选出足够的精壮小伙儿,成绩自然不错。

上面这三个故事,分别对应的是三种思维错误:第一个是事后之明,即事后诸葛亮偏误;第二个是幸存者偏误;第三个是把相关关系当成了因果关系。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犯类似的小错误,有些无伤大雅,有些则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最近刚好读到罗尔夫·多贝里的《清醒思考的艺术》,把人类常犯的52个思维错误和认知陷阱列了一个清单,既有很强的故事性,又有深厚的经济学和心理学功底,深入浅出、引人入胜。

我把这52个思维错误做了一些梳理和点评,供大家参阅。


1、幸存偏误

幸存偏误里是指由于日常生活中更容易看到成功、看不到失败,你会系统性地高估成功的希望,认识不到成功的概率有多微弱。

不要只看到姚明、刘翔、李娜们那么风光,在庞大的金字塔底座下,是无数想成功成名的孩子们。

2、游泳选手身材错觉

他们之所以成为出色的游泳选手,是因为他们拥有这样的身材。

他们的身材是一种选择标准,而不是运动的结果。

3、过度自信效应

过度自信不是受到了激励,而是自然单纯、生而有之的。

(1)不存在相反的不够自信效应。(2)过度自信效应在男人身上比在女人身上更明显——这也是为什么政客多数是男人的原因。(3)不仅乐观者会受到过度自信效应的影响,就连自称悲观的人也会高估自己——只不过高估的幅度要少些罢了。

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随大溜、羊群效应)是指只要别人做什么我也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过去的进化过程证明了这一行为是生存良策。如果一个原始人看到草丛里有异响,他的第一选择应该是跟着大家一起跑开,而不是去搞清楚那是什么。

5、纠缠于沉没成本

纠缠于沉没成本经常也被叫作协和式飞机效应。它不仅导致成本巨大,而且还会造成后果严重的错误决定。

理性的决定意味着忽视已经投入的成本。你已经投资了什么并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现在的形势及你对未来的评估——这也是最正统的经济学思维方式。

6、互惠偏误

互惠古来奋之。它的基本含义是“我帮你,你帮我。”我们发现那些食物总量变化很大的动物之间都存在互惠。没有互惠,人类早就灭绝了。

但要警惕: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7、确认偏误之一

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它倾向于这样诠释新信息,让它们与我们现有的理论、世界观和信念相兼容。即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

人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互联网让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志同道合者。头条算法使得相反的意见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的电脑屏幕上。这更加加深了确认偏误。

8、确认偏误之二——干掉你的宠儿

请你写下你的信条——有关世界观、投资、婚姻。健康预防措施、节食、成功策略的,然后寻找反驳证据。

干掉自己最心爱的理论,想想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这是一桩艰苦的工作,但作为聪明人士,你不应该躲避。

9、权威偏误

面对权威我们会将独立思考调低一级。面对专家意见时我们往往会比面对其他意见粗心许多。还有,我们会服从权威,哪怕是在理性或道德上毫无意义的地方。这就是权威偏误。

10、对比效应

对比效应是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

一种从100欧元降到70欧元的产品,会显得比一直就卖70欧元的产品更便宜。可事实上,最初的价格根本无关紧要。

11、现成偏误

现成偏误是指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这当然是愚蠢的,因为外界现实中的某种东西不会因为我们更容易想到而出现得更频繁。

“经济学家习惯在路灯下寻找自己的车钥匙,因为只有路灯下才有亮光,哪怕他的钥匙其实是落在车库了,经济学家也不会想到去车库里找”。——何帆:《先放一把火》

12、“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

这是确认偏误的一种变体。

使用这个花招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如果情况继续走下坡路,就证明了他的预言是正确的。如果情况意外地回升了,客户开心,专业人员则可以将好转归功于他的能力。不管怎样——他总是对的。

13、故事偏误

在开始科学思维之前,人们先是通过故事解释世界的。故事偏误是指用故事扭曲和简化现实,它们排斥不合适编进故事的一切。

“历史中充满了偶然性,没有什么必然的规律,稍微拐个弯,历史很可能就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但这会让大多数人感到非常难以接受,因为人们受不了认知上的不确定性,于是“阴谋论”才能大行其道——何帆:《先放一把火》

14、事后诸葛亮偏误

事后诸葛亮偏误绝对是最顽固的思维错误之一,可以恰如其分地称为"我早知道现象",即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

解释过去头头是道貌似有理,预测未来躲躲闪闪错误百出——高善文

复盘时头头是道的股评家,却并不一定是炒股高手。

15、司机的知识

故事源自普朗克的司机。

查理•芒格认为知识有两种:一种是真知识,来自那些投入大量时间和思考以获得知识的人们;另一种是司机的知识,他们可能拥有动听的声音或具有说服力的形象。但他们传播的知识是空洞的,他们高谈阔论地挥霍着华丽词汇。

16、控制错觉

控制错觉是指相信我们能够控制或影响某种我们客观上无法控制或影响的东西的倾向。

承认世界经济是个基本上无法操纵的系统,对所有参与者都是无法忍受的。

17、激励过敏倾向

第一,一旦有激励加入游戏或改变了激励,人们就会迅速而剧烈地改变自己的行为。第二,人们是对激励做出反应,而不是对激励背后的目的做出反应。

请小心激励过敏倾向。如果你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的行为感到吃惊,请你想想,那后面隐藏着什么激励机制。我保证,你可以这样解释90%的行为。激情、精神疾病、心理障碍或恶意最多占到10%。

18、回归均值

极端成绩与不太极端的成绩总是来回交替。忽视回归均值,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当你听到诸如“我病了,去看医生,现在我好了,因此是那位医生帮助了我”或“这一年公司业绩很糟糕,我们请了个顾问回来,现在业绩恢复正常了”的话时,很有可能就是回归均值在起作用。

19、公地悲剧

凡好处归个人而成本由集体承担的地方,就潜伏着公地悲剧。如果有人真想解决公地问题,只有两种可能:将公地私有化或加强管理。

公地悲剧本是亚当斯密的"无形的手"的对立面。特殊情形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并不能指向最佳效果——而是恰恰相反。

20、结果偏误

我们倾向于以结果判断决定而不是当时作决定的过程。这种思维错误又名史学家错误。

要判断决定的好坏,必须置身于当时的情境之中,过滤掉我们事后知道的一切信息。

21、选择的悖论

选择多是进步的标尺,但这也有一个“度”,过多的选择会降低生活质量。

你永远做不出完美的选择。要想做出在事后看来无懈可击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因为事情的发展永远有无数种可能性。你就满足于一个适合你的“好答案”吧。找对象也是。

22、讨喜偏误

它是指某人越讨喜,我们就越倾向于从这个人那儿买东西或者帮助他。

你在判断一笔生意时应该坚持不受卖方影响。请你不要考虑他,更好的办法是:请你想象他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

23、禀赋效应

我们感觉我们拥有的东西比我们没有拥有的更有价值。换句话说:当我们出售某物时,我们要求的钱多于我们自己愿意为它支付的钱。(敝帚自珍)

24、奇迹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认为,这是种未知力量的作用,他称之为同步性。

不可思议的意外事件就是虽然少见但完全可能发生的事件。它们的发生没什么可吃惊的,如果它们从不发生,那才令人感到意外。

25、团体迷思

一群智慧的人做出愚蠢的决定。团体迷思是从众心理的一种特殊情况。

如果你领导着一支团队,请你指定某人唱反调。他将不是团队里最受欢迎的人,但也许是最重要的人。

26、忽视概率偏误

我们是对某件事的预期强度做出反应,而不是对它的概率。换个说法,我们缺少对概率的直觉理解。

我们很难区分各种风险,除非风险为零。由于我们不能直觉地理解风险,我们必须计算。

27、零风险偏误

我们常愿意投资过多的钱,就为了彻底消除微小的剩余风险。

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人们本来都能更好地投资这笔钱,更显著地降低另一种风险。这种思维错误称为零风险偏误。

28、稀少性谬误

我们对稀少性的典型反应是丧失清晰思考的能力。

因此请你仅按价格和作用判断一样东西。不要在乎它是否稀少。

29、忽视基本概率

精确描述误导了我们,让冷静的目光偏离了统计真相。科学里称这种思维错误为忽视基本概率。忽视基本概率是最常见的思维错误之一。

30、赌徒谬误

人们相信命运具有一种平衡力量。这就是常说的赌徒谬误,但独立事件不存在平衡的力量。

请你仔细观看,看你面对的是否是独立的事件——不过这主要存在于赌场、彩票和理论书籍里。

31、锚定效应

现实生活中,锚定效应随处可见,比如“建议零售价”。

科学证明,如果老师知道一位学生过去的学习成绩,就会影响他给学生的新论文打分。在这里,过去的成绩起了锚定的作用。

32、归纳法

我们大家都有由观察个体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的倾向。一次例外就足以彻底否定一条经过上千次证明的理论。

以我们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将来我们也会存在,这是一个严重的思维错误——估计是最严重的。

33、规避损失

人们害怕失去某种东西的想法要比获得某种同等价值的东西的想法强烈。如果你损失了100欧元,你消耗的快乐要大于我送你100欧元让你获得的快乐。

如果你想说服某人,请不要用可能的收益做论据,而要说他这样做可以规避一种可能的损失。

34、社会性懈怠

社会性懈怠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在团队中个人的效率无法直接看到,而是与团队融合在一起的。(大锅饭,三个和尚没水吃)。

划桨手身上存在社会性懈怠,而接力赛运动员身上却没有,因为接力赛时每个人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35、指数增长

我们很容易就能理解线性增长,但我们对指数(或按百分比计算的)增长没有感觉。为什么?因为过去的进化没有让我们为此作好准备。我们祖先的经验大多是线性的。

真正有助于你的是计算器。或者,在增长率小时,就使用计算倍增时间的诀窍(70法则)。

36、赢家的诅咒

赢家的诅咒是指拍卖的赢家大多是事实上的输家。

请你记住沃伦巴菲特的建议"千万不要参与拍卖"。如果你是在一个无法躲开拍卖的行业工作,那就确定一个最高价,从中扣除20%支付赢家的诅咒效应。请你将这个数字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坚决遵守它。

37、基本特征谬误

基本特征谬误是指,系统性地高估人的影响,而低估了情境因素。

不管戏剧多么让我们着迷,舞台上的人绝非孤立的,他们的表演离不开一个个情景。你若真想理解正在表演的戏剧,就请你不要只注重表演者,而是多关注他们的表演或舞蹈。

38、错误的因果关系

相互关系不等于因果关系。

你要看仔细。有时两者之间因果恰恰相反,有时两者之间根本就没有因果关系。

39、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指我们让某一个方面照花了眼睛,并由此推及全貌。

光环效应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让我们看不到真实的特征。因此你要看仔细。

40、替代途径

替代途径是指,所有同样可能发生但没有发生的事情(类似于机会成本)。

风险从来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因此,请你时刻考虑你有什么样的替代途径。比起你通过无惊险的平凡途径获得的成功,别拿通过冒险的替代途径获得的成功太当真。

41、预测的错觉

“预言未来的人有两种:一种是一无所知的人,另一种是不知道他们自己一无所知的人。”哈佛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恩写道。

专家不必为错误预测付出代价——无论是以金钱损失还是以失去好名声的形式。换句话说,社会给了这些人不受约束的预测的权利。

42、关联谬误

我们为什么会掉进关联谬误的陷阱呢?因为我们会直觉地理解"和谐的"或"可信的"故事。

卡尼曼认为存在两种思维:一种是直觉、机械、直接的思维,另一种是有意识、理性、缓慢、有逻辑性的思维。只可惜早在有意识的思维开始之前,直觉思维就得出了结论。直觉思维偏好可信的故事,作重要决定时不顺从它们对你是有好处的。

43、框架效应

框架效应是指视表达方式的不同,我们会对同样的事情做出不同的反应。

只有半瓶水 VS 还有半瓶水

44、行动偏误

行动偏误:即使毫无用处,也要采取行动。

特别是在遇到新情形或不明情形时,就会发生行动偏误。

为什么会有行动偏误?在一个狩猎采野果的环境中,行动比思考价值大得多。在过去,闪电式反应关乎生死存亡,思考则可能会致命。

45、不作为偏误

不作为偏误的形势大多是一目了然的:今天的行为可以防止未来的损害,但防止损害对我们的激励并不强。

如果你不解决问题,那你等于就是在延续问题、加重问题。当然你就成了问题的一部分。

46、自利偏误

认为别人的成功靠运气,自己的成功靠实力。别人的失败是人品不好,自己的失败是运气不好。这就是自利偏误。

科学证明,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对自己为伴侣关系正常运转所作贡献的评价都高于50%。

47、享乐适应症

我们工作、升迁、给自己购买更多更漂亮的东西,但幸福感通常也就持续三个月。同样,我们也会系统性地高估负面情绪的持续时间和强度。

心理的适应能力。

48、自我选择偏误

当我们本身是样品的一部分时,我们必须注意,不要掉进一种以自我选择偏误著称的思维错误的陷阱中。

49、联想偏误

联想偏误:将相互毫无关系的事件联系到一起的倾向。

联想偏误会影响我们作决定的质量。比如,我们倾向于不喜欢送来坏消息的人。英语里称这种现象为"斩来使综合征“(Shoot the Messenger Syndrome)”。

50、新手运气

联想偏误的一种特殊情况,错误地与从前的成功建立联系。

比如认为:打牌时新手的牌通常会比较爆。

51、认知失调

狐狸有3种方式可以缓和这恼人的矛盾(失调),(1)它最终还是想办法搞到了葡萄,(2)它承认自己的能力不够,搞不到葡萄,(3)事后做出别的解释。最后一种情况人们称之为认知失调。

52、双曲贴现——及时行乐

双曲贴现又称为非理性折现。这个现象描述折现率并不是一个不变量,具体是指人们在对未来的收益评估其价值时,倾向于对较近的时期采用更低的折现率,对较远的时期采用更高的折现率。

大多数人可能会选择今天拿60元,而不是一年后拿到100元。但如果让人们选择在一年后拿到60元,或者在两年后拿到100元,结果大多数人会选择在两年后拿100元。也就是说,对于同样时间间隔的两笔收入(一年),人们会因为收到钱的时间距离现在的不同,而做出不同的决策。

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那些常见的思维错误 丨 荐书

ps,多贝里还有一本《明智行动的艺术》,以同样的写作风格又列了52个思考和行动的偏误,也可一读,但没有这本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