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固廢處理政策頻出臺 危廢處理市場空間有望加速釋放

固廢處理政策頻出臺 危廢處理市場空間有望加速釋放

環境治理和市場利益博弈加劇亟須“疏堵結合”

固廢汙染治理風暴仍在延續,近期,包括生態環境部、工信部、海關總署等部門的政策和行動密集落地,其中,“清廢行動2018”計劃持續至6月底。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清廢行動的進行,近期一些地方危廢處置價格“水漲船高”,出現了應激式非理性上漲。

固廢治理政策組合拳之下,固廢、危廢市場空間加速釋放。但在環境治理和市場利益博弈之下,仍需有序引導行業良性發展,避免進一步增加產廢企業成本,從而引發高壓之下仍有偷排的風險。

中國固廢汙染現狀

我國固廢汙染防治形勢嚴峻。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危廢處理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僅歷年堆存的工業固廢總量就達到600億至700億噸。其中涉及建築垃圾339個,一般工業固廢253個,生活垃圾164個,危險廢物58個,以建築垃圾和生活垃圾為主的混合類345個,砂石、渣土等其他類149個。

以固廢中的危廢為例,我國危廢處理能力存較大缺口。2016年,全國危險廢物產生量5347.30萬噸,同比增長34.49%。全國危險廢物綜合利用量2823.71萬噸,同比增長37.76%;全國危險廢物處置量1605.80萬噸,同比增長36.78%。我國危險廢物處理能力存在較大缺口,2016年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為79.27%,剩餘1158.26萬噸危險廢物未得到有效處置而被貯存。

清廢行動2018行動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織“清廢行動2018”,使得固廢汙染治理再次引發市場廣泛關注。打擊固體廢物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現場督查。通過對長江經濟帶11省(市)2796個固體廢物堆存點位進行現場摸排核實,共發現1308個問題。

要求摸清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情況;分類科學處置排查發現的各類固體廢物違法傾倒問題,依法嚴厲打擊各類固體廢物非法轉移行為;全面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和全過程信息化監管水平,有效防範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非法轉移傾倒引發的突發環境事件。

環境治理和市場利益博弈加劇

值得注意的是,大規模的環境督察行動推動了行業規範,在市場層面則帶來了危廢處置價格的上浮波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焚燒處置的價格為上海8500—10000元/噸,江蘇5000—7000元/噸,廣東3500—4500元/噸,浙江3000—4500元/噸,廣西4000—4400元/噸,河北5000元/噸左右。其中,廣西地區近期價格上漲約10%,河北近3個月上漲約60%。

在環保執法趨嚴、處理能力卻存在缺口的當下,危廢處置價格隨著需求釋放節節攀升,在處置能力與產廢量存在較大缺口的情況下,政府指導價需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引進良性競爭機制,避免出現區域行業壟斷,建立公開透明監督機制,保障產廢單位及處置企業的雙方利益。

系列政策組合拳下危廢治理市場空間有望加快釋放

隨著包括清廢行動在內的越來越多的政策出臺,以及不斷強化的督查,將倒逼出更大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多的危廢處理廠將出現。

前危廢處理廠建設週期大概在三年左右,預計接下來兩三年危廢處理能力會有大幅提高。而隨著處理能力的提高,處置價格也會回落到正常區間,市場也會實現更加規範和良性的發展。

根據前瞻產業院統計數據,能處理25種以上危廢的公司僅佔全國總數1%左右,處理種類小於5的公司佔比達到88%,且目前危廢處置規模達到1000噸/日的企業不足1%,大部分企業危廢處置規模小於50噸/日。根據報告,2016年,危廢無害化處置市場排名前10的企業市場佔有率僅為6%,排名第一的東江環保市佔率為1.8%,市場集中度較低,未來存在進一步整合的空間。

對於固廢危廢處置的“疏堵結合”也是重要政策方向。一方面,各地要對本地區進行科學評估,加快固廢危廢處置能力建設,充實地方監管力量;另一方面,要通過信息化建設將點多面廣的危廢產生企業納入監管,保障危廢得到合法處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