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萍鄉市推進鄉村振興綜述

芒種時節,在湘東區排上鎮荷塘村的田野上,平整規範的高標準農田裡,隨處可見農民勞作的身影。放眼望去,是觸目可及平坦整潔的道路,綠樹掩映下的村落,以及繞村而過的清澈河水……

行走在萍鄉的鄉村,這樣的場景比比皆是。田野裡、山嶺上綠意盎然,荒地上建起休閒廣場,泥濘的鄉間小路變成寬闊的水泥路或瀝青路,嶄新的太陽能路燈夾道而立,一個個休閒農莊、山莊喜迎賓客……伴著仲夏的陽光,鄉村振興的生動圖景正在萍鄉大地悄然鋪開。

萍鄉市推進鄉村振興綜述

萍鄉市推進鄉村振興綜述

萍鄉市推進鄉村振興綜述

高位推動:春雷動地布昭蘇

如何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如何促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黨的十九大作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決策,繪就了“三農”事業新徵程的宏偉藍圖,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5月3日,我市召開市委常委會,會上審議通過了《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和《2018年萍鄉市鄉村振興戰略“十大工程”實施方案》,一輪鄉村振興的急行軍已吹響號角。

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一直是我市黨委、政府農村工作的主要目標。近年來,我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工作重中之重,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統籌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五位一體”建設,力促現代農業發展,狠抓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推進鄉風文明建設,一個個生態秀美、生活富裕的新農村漸次綻放,一批特色小鎮正在蓬勃興起,一股新動能正驅動著老工礦區的鄉鎮華麗蛻變。

萍鄉市推進鄉村振興綜述

精準發力:青山著意化為橋

傍晚時分,走進蘆溪縣上埠鎮坪裡管理處直衝村小組,但見亭臺廊道掩映在綠樹之間,村民們三五成群,或閒坐,或聊天,或在文化廣場上跳舞健身。一條新修的瀝青路穿村而過,連通村民家門口,而居民庭院大多飾以竹籬笆,院內樹木蓊鬱。

這樣宛如江南田園風情圖的村莊,在萍鄉已是星羅棋佈,成為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我市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和最大的民生工程,高度重視、高位引領、高效聚能、高位推進,各縣(區)各顯其能,紛紛打造了一批拿得出手、看得上眼的示範點,使許多昔日破敗的村落華麗變身,當地村民目睹變化之後都連連驚呼:“做夢都想不到!”

2016年至2017年,我市用於淨化、亮化、硬化、綠化、美化、文化等“六化”建設上的投資累計達86億元,充分保障了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錢袋子”。同時,採取效能監督的手段來“驅趕慢牛”,實行“照鏡子、揚鞭子、罰票子、丟面子、摘帽子”等考評問責辦法,一級一級傳導壓力、一層一層夯實責任。

當前,我市正盯緊盯牢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重點、難點、薄弱點,精準發力、靶向施策,大力推進“垃圾不落地”“汙水不入河”“黃土不見天”三大工程。以垃圾處理為例,我市就運用市場化手段購買社會服務,在安源區、蓮花縣、蘆溪縣實施城市街道環衛市場化成功試點的基礎上,又在湘東區、經開區、上栗縣全面鋪開環衛市場外包改革,由以城區為主的市場化邁向城鄉全境市場化,清潔效果大幅提升。

萍鄉市推進鄉村振興綜述

示範引領:美麗鄉村入畫來

前不久,上栗縣雞冠山鄉石上村養豬戶彭葉把自家養的250頭生豬賤賣了。此前,他已將進價近5萬元的良種母豬以2萬元的價格賤賣。在接到鄉里下發的《關於取締、拆除生豬養殖場的通知》之後,彭葉沒有一句怨言,無條件支持政府的決定。原來,雞冠山鄉全區域被劃為禁養水源保護區,政策上不允許有生豬養殖場。“為改善環境作出一點犧牲算不了什麼,保護水源是我們大家的責任。”彭葉大度地說。據市農業部門統計,全市禁養區內77家規模豬場,現已全部關停或搬遷。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領下,生態建設在我市全線推進。出臺了《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等法規,大力實施“藍天碧水淨土·行動計劃”,不折不扣抓好問題整改和生態文明建設,全市生態環境實現了“大變樣”。

加大綠化力度,去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67.24%,居全省第三位。上栗縣去年完成新造林7800畝,並湧現出上慄鎮新坊綠色示範路、赤山幕衝村、長平山水美、桐木荊坪村等一批示範點。

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安源5A景區等為契機,大力推進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投入治理資金2億餘元,生態修復廢棄礦山65個,面積近1.2萬畝。城郊略下的“陽光花海”、安源鎮張家灣的老虎坡,以往塵土飛揚的煤矸石山經過生態修復後,花木扶疏,泉水淙淙。

加快城鄉汙水管網提升改造,加大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堅決剿滅劣Ⅴ類水。2016年以來共投入管網建設資金約2.3億元,全市共新建汙水管網88公里,改造汙水收集管網27公里。全市建成57個鄉鎮汙水處理廠,6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全部配套建設了汙水處理廠。流經高坑礦區的新華河是贛江源頭之一,去年採用格豐科技的生物分解治理方法後,短短數月水質從治理前的劣Ⅴ類達到了地表水Ⅲ類,昔日的“龍鬚溝”如今小河淌水清悠悠。

環境變美了,生態變好了,一個個山清水秀的村莊,如一幅幅秀美的畫卷,在全市各縣區、各鄉鎮鋪展開來。去年,安源區五陂鎮紅旗分場還被評為中國美麗休閒鄉村。

萍鄉市推進鄉村振興綜述

產業振興:化作春泥更護花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支撐。近幾年來,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我市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物聯網試點為契機,大力推進綠色生態農業標準化建設,建設了一批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推廣了水稻免(少)耕直播、水稻拋秧、水稻集中育秧、油菜高密度免耕直播機收等簡明易懂的輕簡生產技術。綠色大米、蔬菜水果、有機茶葉、生豬養殖……各縣區農業產業特色鮮明,尤其是休閒農業更是遍地開花,成為我市提升農業、美化鄉村、富裕農民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全市現有湘東區綠色稻穀、綠色油菜,蘆溪縣綠色水稻、綠色榨菜,上栗縣綠色油茶,蓮花縣綠色水稻等7個國家級綠色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蘆溪縣蘆溪鎮官塘水產專業合作社、江西武功山水產開發有限公司、上栗縣望峰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等健康養殖基地14個;萍鄉市新華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標準化畜牧養殖示範場31家;安源區桃花紅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等經濟作物標準園建設點8個;建成了安源糧倉蓮花縣高洲鄉有機稻等綠色水稻生產基地;蘆溪金澤蔬菜基地、鑫強蔬菜無土栽培基地成功完成了物聯網試點,提升了產品質量、提高了生產效益。

蘆溪縣銀河鎮紫溪村原來是一個省級貧困村。通過加快實施脫貧產業項目,大力發展蔬菜、水果種植產業,昔日貧窮的小鄉村正一步步實現美麗蝶變,煥發出勃勃生機,摘除了省級貧困村“帽子”;安源區高坑鎮鼓勵各村利用豐富的光熱資源、閒置空地,借光生金,助推傳統產業向新能源光伏產業轉型升級,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並將此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舉措;蓮花縣持續推廣油菜種植,春賞菜花,夏收菜籽,將賞花經濟和種植業有機融合;武功山風景名勝區利用優良的生態資源,扶持發展高山綠茶、高山無公害蔬菜、獼猴桃、中華果、皇菊等特色產業,並依託景區與鄉村旅遊有機結合,將餐飲住宿與採摘融合,新辦各類農家樂,盤活了山下經濟。

“全景萍鄉、全域旅遊”,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升級版”。全市各縣(區)因地制宜,憑藉悠久的歷史文化、農耕文化和生態文化,把風景變成產業,將美麗轉化為生產力,著力打造集生態休閒、觀光度假、農事體驗等於一體的鄉村旅遊路線。湘東區錦旺農林生態園、雙月灣溼地公園;蘆溪縣仙鳳三寶農業觀光園、綠行生態園;上栗縣山水美主題公園、赤山鎮幕衝村、豆田農博園;蓮花縣荷花博覽園、沿背村紅色教育基地……一批有特色、有規模的休閒農業示範點成為市民週末和節假日出遊的好去處。

萍鄉市推進鄉村振興綜述

截至目前,全市形成了以體驗農家生活、品味農家酒菜、親近田園風光等各種形式的農業休閒點607個,其中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2家、江西省4A級鄉村旅遊點11家、江西省3A級鄉村旅遊點6家;湘東區麻山鎮麻山村被評為“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村”,蓮花縣蓮花人家休閒度假村獲評“中國鄉村旅遊模範戶”,全市27家農家樂獲評“中國鄉村旅遊金牌農家樂”……蓬勃發展的鄉村旅遊,逐漸成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朝陽產業。

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現在,在萍鄉鄉村聽到最多的話題是“發展”,看到最多的是“實幹”的場景。鄉村振興的美好願景正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生根發芽,相信不久的將來定會結出豐美的果實。(萍鄉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