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慢性糜爛性胃炎有什麼症狀?

qzuser215967580


慢性糜爛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病變侷限在胃黏膜層,在胃鏡檢查下的一種診斷分型,也稱非萎縮性淺表性胃炎,胃鏡下表現為胃黏膜的糜爛 、炎症、紅黃相間,或粘膜皺襞腫脹增粗 ,多因不良的飲食習慣(辛辣刺激食物、菸酒過度、咖啡、濃茶)、十二指腸—胃反流、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非甾體類抗炎藥、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引起。



常見症狀有:上腹部隱痛、脹滿、反酸、噯氣、消化不良等症狀。當病變持續發展導致胃潰瘍時出現可自行緩解的規律性上腹部疼痛。


治療以去除病因,保護胃黏膜,促進糜爛癒合為原則:如養成良好的飲食及生活習慣;在服用有損傷胃黏膜的藥物時與抑酸劑(法莫替丁類)或胃黏膜保護劑聯合用藥;有幽門螺桿菌感染時用“三聯療法”(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生素或一種鉍劑+兩種抗生素)殺滅清除幽門螺桿菌;補充複合維生素,改善胃腸營養;適當應用胃動力藥(莫沙必利類)、胃黏膜保護劑(鉍劑或鋁碳酸鎂製劑)。


小克大夫


這張關於糜爛性胃炎的漫畫詳解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KK健康


中醫常說“十人九胃”,意思就是說十個人裡面,九個人就有胃病。要想知道慢性糜爛性胃炎有什麼症狀?就得先知道什麼是糜爛性胃炎。

糜爛性胃炎分為急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糜爛性胃炎。

慢性糜爛性胃炎一般見於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對於這些病人某些胃鏡報告有些模糊,雖然報告說糜爛,其實沒有你想的那麼嚴重。大多是飲食、飲酒造成得,其實就是粘膜層輕微受損或嚴重,或充血、微細血管出血。

一、那到底嚴不嚴重呢?

急性的要及時處理(因為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約佔上消化道出血的20%,往往會危及生命),慢性的不嚴重,甚至可以自愈。

糜爛性胃炎是一種良性疾病,胃的粘膜受多種原因:物理、化學等等,刺激造成黏膜的炎症,稍微嚴重一點就是達到黏膜層,黏膜糜爛,它不嚴重,是一種良性疾病,是完全可以自愈得,有黏膜保護劑家抑酸劑,適當的飲食控制,大約7-10天就可以自愈。

通俗的說,飲食和飲酒以及進食刺激食物引起的糜爛性胃炎,其實就是粘膜充血紅腫,黏膜層有點損傷而已。

二、都有啥症狀?

1.糜爛性胃炎症狀多為非特異性(就是指不典型),包括噁心、嘔吐和上腹部不適。慢性糜爛性胃炎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視,如果不及時治療,有效的遏制疾病的發展,那麼就會產生消化性潰瘍,甚至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

2.大部分患者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部隱痛、泛酸、餐後飽脹、食慾減退等。

3.慢性糜爛性胃炎一般沒有典型症狀,或者僅僅是消化不良或飽脹,有的偶爾會疼。

1.根除幽門螺桿菌

2.抑酸藥物、粘膜保護劑、促胃動力藥。(比如奧美拉唑、果膠鉍、嗎丁啉等)

四、飲食的控制

1.飲食上避免粗糙,過熱食物,辣椒、胡椒、芥末等,以減少對粘膜的刺激;

2.多吃新鮮水果,蔬菜,少吃或不吃煙燻(燒烤)、醃製食物,減少食鹽的攝入量

3.飲食要定時定量,多吃易於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細嚼慢嚥。最忌暴飲暴食,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是治療胃病的關鍵。

3.忌烈酒、戒菸,少喝濃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尤其是空腹喝酒、碳酸飲料;

4.不要有精神壓力,不熬夜,少吃外賣;勞逸結合,有規律的定時定量的進食。

結語:胃病都是“三分治,七分養”,所以良好的生活習慣是治療胃病的關鍵中關鍵。


鄭醫生健康科普


糜爛性胃炎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有脘腹脹滿、腹痛腹脹、泛酸、噯氣、打嗝、消化不良等症狀。糜爛性胃炎急性發作會造成胃出血,會有嘔血及黑便,嚴重者會大量出血引起休克、昏迷,長期會造成貧血。慢性糜爛性胃炎主要是消化不良、上腹部隱痛、食慾不振、泛酸,尤其是以飯後疼痛和撐脹的厲害。造成的主要原因是長期肝氣鬱結、情志不隨,或者由於飲食不節、寒熱不拒而引起,也有長期服用刺激性的藥物造成。




胃為水穀之海,是人的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人的心情不好就會影響食慾,特別是肝氣鬱結、心情鬱悶,就會造成胃的消化不良,長期下去就會形成胃痛胃脹,這是造成糜爛性胃炎的主要原因。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暴飲暴食、過食油膩都會引起胃的消化不良,食物長期停積、於阻在胃中就會造成胃的疾病。

寒、熱、虛、實都會造成胃的疾病,慢性糜爛性胃炎,主要是長期胃病造成胃粘膜糜爛、脫落而形成,治療可以用疏肝理氣和補氣養血的方法,可以用柴胡、芍藥、枳殼、炙甘草、白朮、茯苓、黨參、厚朴、砂仁、當歸、熟地、黃芪等治療,也可以用蒲公英、甘草、枸杞、大棗、枳實泡水喝,都有很好的療效。


胃病的治療是以調養為主,平時注意調理心情,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避免油膩和辛辣刺激食品,長期喝小米粥、麵條、稀粥等,也可以熬山藥、枸杞、大棗、生薏仁粥喝。胃病就是慢慢調理,多活動、保持心情舒暢、注意飲食調理、戒菸戒酒,糜爛性胃炎都會好起來。


中醫雜症


糜爛性胃炎分為急性糜爛性胃炎和慢性糜爛性胃炎。急性糜爛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發性糜爛為特徵的急性胃炎,又稱急性胃黏膜病變或急性糜爛出血性胃炎,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約佔上消化道出血的20%。慢性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或痘疹狀胃炎,一般僅見飯後飽脹、泛酸、噯氣、無規律性腹痛及消化不良等症狀。

一般來說,慢性糜爛性胃炎如果病變範圍侷限,病變深度沒有達到粘膜下肌層,患者的症狀表現不會太嚴重,一般僅有餐後脹氣、反酸、呃逆以及無規律的中上腹部疼痛等,特別是在進食高脂肪油膩、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後。

嚴重的糜爛性胃炎,可由於損傷範圍過大,胃黏膜的自我修復能力無法代償,造成胃黏膜穿孔,這種情況患者一般會有突然的、劇烈的上腹部疼痛,迅速蔓延到整個腹部,查體可有腹肌緊張,板狀腹、腸鳴音消失等症狀;另外,胃黏膜長時間的糜爛,或者是反覆的糜爛→癒合→糜爛→癒合,則最終會形成萎縮性胃炎,患者會有明顯的腹脹、消化不良、早飽等症狀。

最嚴重的後果就是,由於胃黏膜的表面屏障的破壞,粘膜下固有腺體減少,胃酸分泌減少,為幽門螺旋桿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在加上日積月累食物摩擦,裸露在外的粘膜下組織,會有癌變的可能,在原有症狀的基礎上,患者會感到胃部持續不適、納差等。


康德樂大藥房


糜爛性胃炎還是有典型症狀的。

1.糜爛性胃炎症狀多為非特異性,包括噁心、嘔吐和上腹部不適。慢性糜爛性胃炎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不可忽視,如果不及時治療,有效的遏制疾病的發展,那麼就會產生消化性潰瘍,甚至出現上消化道出血,直接危及病人的生命。

2.大部分患者常無症狀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狀如上腹部隱痛、泛酸、餐後飽脹、食慾減退等。

3.慢性糜爛性胃炎一般沒有典型症狀,或者僅僅是消化不良或飽脹,有的偶爾會疼。

糜爛性胃炎首先要檢查是否有幽門螺桿菌感染,80%的糜爛性胃炎跟幽門螺桿菌有直接的關係,所以在檢查出幽門螺桿菌後要及時清除,並通過養護胃黏膜來治癒,具體方法是

1、三聯藥物治療,在偏遠地區依然存在這個治療方法,並且對免疫力高,多年沒有使用過抗生素的患者效果很明顯。但不建議給兒童和體弱的老年人使用。

2、四聯藥物療法,是目前使用比較普遍的清除幽門螺桿菌的方法,也是三聯藥物的升級版,多加了一個抗生素,由兩個抗生素來清除幽門螺桿菌,但是隨著近年來抗生素的濫用,四聯療法的副作用和耐藥等問題日益突出,清除成功率只有70%。且對兒童、孕期及體弱老年人都不宜使用。

3、微生態食療新四聯,是一種食療四聯療法,通過衛樂舒益生菌的複合益生菌與蛋白肽的組合配方來修復胃黏膜並抑制幽門螺桿菌的生長,同時改善胃部微生態環境,徹底破壞幽門螺桿菌的生存環境,最終達到轉陰的目的。此方法多用於兒童和孕婦等特殊人群,因四聯藥物殺菌失敗而不能再使用藥物治療的人群也通常會選擇這個方法。

清除幽門螺桿菌並不是最終目的,胃黏膜損傷的細胞得到修復,並持續不復發幽門螺桿菌才是最終的目的。所以在清除幽門螺桿菌後日常生活要做到飲食規律,忌食辛辣生冷刺激食物,同時不熬夜,保證睡眠治療,降低壓力等。


夏權威


慢性糜爛性胃炎發病人群多為成人,很多因素均能刺激胃部,像飲食不合理,病毒、細菌感染、服用藥物等都會導致此病發作。

此病症具有以下表現:

噁心、嘔吐

此病症一般為非特異性,存在噁心、嘔吐、上腹不舒服等表現。

消化不良

很多病人存在無症狀或程度不一樣消化不良表現。如上腹痛、反酸、進食後飽脹、食慾下降等。當此病轉成慢性萎縮胃炎,會出現貧血、拉肚子、舌炎等表現,有的病人還存在黏膜糜爛,存在上腹疼痛,出血情況。

突發上消化道出血

有嘔血黑便情況,出血一般屬於間歇性。多量出血會造成暈厥、休克,貧血。

病症人群注意事項:

  • 食用易消化食物

適宜食用營養豐富、易消化細軟東西,多食用含植物蛋白、維生素東西。如多吃,熟粟子、米粥、酸乳、白乳酪等。若症狀較重,宜食用軟的東西,如米湯、香蕉、南瓜等。蔬菜弄碎,在烹調食用。

  • 飲食規律

飲食要規律,定時、量進行合理飲食。不能暴飲暴食,不可不食用早餐。

  • 吃流食

急性胃炎,宜臥床休息,於胃易產生刺激食物、藥等,均不可吃,宜食用流食,對於出血病人,要進行止血醫治。

  • 不宜食用粗糧

忌吃粗糧,過硬、辣、鹹、熱、等食物。像油炸、醃製、辣性、等食物不宜食用。橘汁、西紅柿、咖啡、酒等,可能直接刺激到食道東西易形成胃酸,不要食用。

  • 防止吃高脂肪食品

如酒、糖類、奶油類等,可令括約肌放鬆,導致迴流,故,若有胃灼熱情況,需禁止吃這些食物。


養娃視頻


糜爛性胃炎症狀表現有:可包括上腹疼痛、飽腹感強、胃出血、反酸等等,糜爛性胃炎治療週期也較長,需要認真對待,好好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糜爛性胃炎我們應該多注意哪些

1.糜爛性胃炎患者飲食方面一定要選擇易消化的食物,而且有豐富的營養物質最好。尤其是新鮮蔬菜和水果要多吃,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生冷油膩性食物。


2.不建議吸菸喝酒。這樣一來就可以減少對胃粘膜的刺激,尤其是要控制鹽的攝入。值得注意的是,要養成一日三餐良好習慣。不要吃得太飽,也不可暴飲暴食。


3.糜爛性胃炎患者要注意營養均衡,不要挑食。儘量多吃具有保護胃腸道的食物,常見的就有紅棗、粥、山藥以及紅薯等等。


4、一定是需要根據病因來服用一些對症藥物的。建議是日常需要服用金渭泰,一段長時間的調理,要是嚴重就需要採取手術治療等手段了。


生活營養師敏姐


胃炎是目前人群中常見的疾病,它和飲食因素、身體整體狀況、服藥情況等密切相關。慢性糜爛性胃炎,又稱疣狀胃炎,顧名思義,是胃炎的一種類型,所以它也常常合併其他類型的胃炎,或者和其他胃部疾病同時發生。例如慢性糜爛性胃炎可以同時伴有胃潰瘍或者慢性萎縮性胃炎等。同時,慢性糜爛性胃炎有胃粘膜上皮的損傷,引起胃粘膜糜爛。

從症狀講,慢性糜爛性胃炎可以表現為吃完飯後肚子脹、反酸、噯氣、噁心、腹痛、消化不良,甚至出血等症狀。

慢性糜爛性胃炎是慢性疾病,而且很多人的症狀表現不盡相同,不同人對於身體不適的耐受程度不同,所以很難單從症狀進行明確診斷,其確診主要是依據胃鏡和胃粘膜的病例活檢。一旦確診,或者即便還未確診,但是經常有消化系統不適的症狀,都需要及時進行治療或者調養,當然,這其中最基礎的就是保持心情舒暢,做到飲食有節。從中醫上來講,肝氣犯胃是胃部不適的一個常見原因,所以心情好了,氣機順暢了,胃部不適就常常可以緩解甚至自愈。平時的飲食上也要儘量顧護胃氣,避免食用過熱、過涼、辛辣刺激的食物,且飲食節制,勿過飽、過飢,吃飯時間規律。如果病情較嚴重,基礎的調養並不能緩解胃部不適的話,則需要患者及時就診,接受藥物治療。


藥事健康


糜爛性胃炎,是指在各種病因,例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非甾體類抗炎藥物、高鹽和缺乏粗纖維飲食、長期酗酒、膽汁胰液反流等因素作用下,胃黏膜遭到大範圍的破壞,胃組織由於失去了胃黏膜的保護屏障,而受到胃酸的腐蝕,從而引發的一系列症狀。慢性糜爛性胃炎的胃黏膜多以出現紅斑、粗糙不平、水腫、表面覆蓋有炎性滲出為主要症狀,病變以胃竇部為主。

一般來說,慢性糜爛性胃炎如果病變範圍侷限,病變深度沒有達到粘膜下肌層,患者的症狀表現不會太嚴重,一般僅有餐後脹氣、反酸、呃逆以及無規律的中上腹部疼痛等,特別是在進食高脂肪油膩、刺激胃酸分泌的食物後。

嚴重的糜爛性胃炎,可由於損傷範圍過大,胃黏膜的自我修復能力無法代償,造成胃黏膜穿孔,這種情況患者一般會有突然的、劇烈的上腹部疼痛,迅速蔓延到整個腹部,查體可有腹肌緊張,板狀腹、腸鳴音消失等症狀;另外,胃黏膜長時間的糜爛,或者是反覆的糜爛→癒合→糜爛→癒合,則最終會形成萎縮性胃炎,患者會有明顯的腹脹、消化不良、早飽等症狀。最嚴重的後果就是,由於胃黏膜的表面屏障的破壞,粘膜下固有腺體減少,胃酸分泌減少,為幽門螺旋桿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在加上日積月累食物摩擦,裸露在外的粘膜下組織,會有癌變的可能,在原有症狀的基礎上,患者會感到胃部持續不適、納差等。

本期答主:葉梓,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