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1 騰訊微視磨刀霍霍向抖音,勝算有多大?

5月8日的時候,有一張朋友圈的截圖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刷了屏,相信大家都已經看到過了吧。

這張截圖來自張一鳴,也就是今日頭條的創始人,火山、抖音等等也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張一鳴在朋友圈發文,慶祝抖音的國際版“Tiktok”2018年第一季度在蘋果商店下載量全球第一,並且在評論區裡面劍指騰訊,稱“微信的藉口封殺,微視的抄襲搬運擋不住抖音的步伐”。

當然,馬化騰也沒有坐視不理,任人宰割,當即就選擇回懟,表示“可以理解為誹謗”。

騰訊微視磨刀霍霍向抖音,勝算有多大?

微信有沒有對抖音進行封殺,微視有沒有抄襲搬運自有公證,但這劍拔弩張的氣勢讓我們意識到:抖音和微視的這場戰爭,在所難免。

今天,學姐就跟大家一起來對抖音和微視進行一下分析比對,看看在這場戰爭中,抖音和微視各自的發展路線是什麼樣子的?各自的優勢和劣勢分別在什麼地方?

騰訊的微視算是捲土重來。

從2015年開始,“短視頻的風口”才開始受到重視。但騰訊第一次推出微視是在2013年,遠遠早於誕生在風口上的其它產品。

並且,騰訊還給微視制定了明確的定位,就是8秒短視頻分享社區。然而在這之後,微視卻經歷了一段不溫不火的階段,最終於2017年4月被騰訊宣佈關閉應用。

在微視不溫不火的這段時間裡,抖音在2016年底上了線。

經歷了大半年的蟄伏期後,從去年9月份開始,抖音在App Store上的單日下載量便開始持續走高;從去年12月份開始,抖音開始長期制霸iOS排行榜前兩位,攝影與錄像細分類目第一。

在春節期間,抖音霸佔了中國App Store單日下載量第一的位置長達16天,創下上線後保持榜首最長時間的記錄。據第三方統計機構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抖音在春節期間增長了近3000萬DAU。

即使在上個月經歷了被相關部門約談、整改,抖音的勢頭也並沒有受阻。據易觀數據顯示,4月份抖音的月活躍人數為16630.9萬人,比上月增長了32.7%。

可以說,抖音的高歌猛進讓騰訊重新看到了希望。

關停1年之後,騰訊在今年的4月上線了微視安卓4.0版本,對內容進行了改版,也對logo和slogan進行了升級,還對微視給予了QQ空間、QQ音樂、企業號等等支持。

同時,據聞騰訊還投入了30億元來扶持微視。

騰訊微視磨刀霍霍向抖音,勝算有多大?

那麼,在微視和抖音正面剛之後,兩者各自的優勢和劣勢有分別在什麼地方呢?

我們先來看看抖音。

經過這一年多的時間,抖音的內容已經積累了很多,而且大多是偏娛樂化的內容。

抖音所採取的方式,是由抖音的運營團隊提供創作劇本,用戶則根據這個劇本模型來創作同類內容,然後自主上傳。

像我們在抖音上經常看到的幻燈片式的PPT視頻、各種教程視頻、化妝視頻、聊天截屏視頻、舞蹈視頻、記錄生活的流水賬視頻等等。

通過這樣的方式,抖音積累了海量的內容,其中還出現了不少堪稱現象級的內容,比如小豬佩奇手錶、海草舞、手指舞、海底撈吃法、土耳其冰淇淋等等。

抖音的視頻抓住了用戶的好奇心、新鮮感,以及情感的共鳴,同時通過挑戰、話題等設置,引導用戶的內容生產行為,將話題內容發展下去,繼承下去,讓抖音的內容擁有更高的發展性、繼承性和連貫性。

但這種內容創作方式的缺點也是顯而易見的。

抖音的內容生產方式決定了抖音的短視頻內容很難向深度發展,而且由於內容大多都很平民化,創意易於模仿創作,用戶的抖音上面上傳的短視頻內容越來越趨向於同質化。

同時,由於很多抖音的用戶為了獲得更高的推薦,在內容的創作上過於追求所謂的“有趣”,這些短視頻內容正在逐漸向快手式的低俗化內容靠近,這也是為什麼抖音在上個月會陷入準頓風波。

在流量方面,抖音的流量大多來自於強大的內容營銷和今日頭條的的引流,關於抖音的內容營銷,學姐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討論過,這裡就不贅述了。

雖然抖音已經積累了億級的用戶規模,但目前為止,抖音的流量還在處於高速增長階段,而且抖音已經探索到了流量變現的方法。

一個是與淘寶連接,接入電商。

從3月份開始,就有人發現抖音開始批量出現關聯到淘寶的賣貨鏈接,可以實現跳轉和購買,體驗也較為順暢。

騰訊微視磨刀霍霍向抖音,勝算有多大?

除了接入電商,抖音上的品牌營銷也成為了抖音的另一個流量變現方式。為此,抖音還舉辦了年度營銷峰會,邀請了900位品牌主到場,跟品牌主們探討如何合作,品牌應該怎樣玩轉抖音。

但問題在於,這種商業變現模式價值鏈較短,沒有微視背後完成的產業鏈做依靠,商業價值有,但是不足

我們再來看看微視。

微視最大的優勢就是背後的騰訊,不管是內容方面,還是流量方面。

從內容方面來看,微視的創作素材庫可謂豐富,有佔據最多音樂版權資源的QQ音樂提供大量的歌曲來滿足用戶的創作需求,也有騰訊遊戲、動漫、綜藝等文娛方面的內容來提供視頻內容支持,還能與一些熱門的IP聯動,比如絕地求生、王者榮耀等等。

但目前最大的問題是,雖然微視投入了大量的資金用於補貼原創內容的創作者,但大部分遷移到微視的短視頻達人只是將發佈在其它平臺的內容搬運到微視上,而沒有創作獨家原創內容,很難與競爭對手形成差異化。

就像用戶說的,“我們只需要一個抖音,就像我們只需要一個微信一樣”。

從流量來看,微視背靠騰訊,有天然的流量優勢,如果未來騰訊還能夠撬動微信等,成為微視的流量入口的話,應該能實現快速增量。

騰訊微視磨刀霍霍向抖音,勝算有多大?

不過,騰訊的兩大流量入口的流量增長最近似乎也觸摸到了天花板。

根據騰訊今日發佈的第一季度財報顯示,QQ月活躍賬戶數為8.05億,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6.4%,環比增長2.8%,而在此之前的連續7個季度,QQ的月活躍用戶數環比都在下降。

QQ空間也不容樂觀。

QQ空間的月活躍用戶數為5.62億,同比下滑11%,環比下滑0.2%,這也是QQ空間連續6個季度出現環比下滑。

微信的流量雖然處於增長趨勢,但增長趨勢已經明顯放緩。

總的來看,抖音已經實現了內容的積累和流量的商業變現,但短在內容的深度不夠、同質化嚴重以及商業價值不足。

而微視目前還處於燒錢賺吆喝的階段,還無法實現商業化,雖然有內容資源豐富的優勢,但卻沒有形成內容與競品的差異化。

微視的突圍之路其修遠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