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如何看待網紅經濟?

門叄兒


網紅,即網絡紅人,特指一些在網絡世界和平臺上有名氣,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個人或群體。

從最早期的鳳姐、芙蓉姐姐算起,這些人經由網絡曝出,或因為驚人的言論,或因為行為大膽,最終走進大眾視野。

而網絡紅人也可基本分為兩大類:一是自己擁有可以用來“吸粉”的一技之長,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可以說是多才多藝,讓人眼前一亮。二是靠著大膽的言語風格,出格的表演行為或是自己較好的外形而走紅,至於乾貨,可能並沒有很多。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群人怎麼就能構成一種經濟現象呢?

這或許要歸結於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人人都是自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平臺與個人能夠直接瞭解用戶的喜好從而製作出受歡迎的內容。再加之大眾已經習慣碎片化閱讀,而網紅們所提供的內容信息大多符合大眾接受信息、獲取信息的需求,因此被廣泛接受。

其實網紅經濟的本質就是販賣自己生產的內容,我們說“消耗自己”也不為過。至於是否開淘寶店,倒也是因人而異,只能說開店是網紅進一步獲利的方式之一。

當然,除了娛樂文藝界,知識付費時代的到來,學術界也有很多“網紅”,但歸根結底,不同的領域內,不同的網紅也都是在根據用戶和受眾的痛點,兜售自己的內容。

但如今,網絡也是一片紅海的時代,光靠複製、雷同早已遠遠不夠,如何能找到下一個風口,創新出屬於自己的路徑才是網紅迭代的關鍵,也是決定網紅經濟的首要因素。


家族企業雜誌


三年前到現在,從一個關注者二十萬出頭的自媒體主筆到小型傳媒公司創業者,算是見證了網紅經濟的萌芽和發展吧。早些年剛到美國的時候,新媒體在同齡人的眼裡仍舊屬於信息傳播的一種互聯網模式,也可以理解成對傳統媒體的一種互補。那時候,大V、網紅等表達還不是專有名詞:用戶更願意將自己當做信息接受者,而非“粉絲”。

真正近距離接觸是2016年聖誕節,在前輩的引薦下有幸在如涵控股擔任運營。這家落址杭州的公司獲得了阿里巴巴3億元投資,旗下擁有數百名網紅,其中就包括淘寶頭部紅人店主張大奕。互聯網行業的整體趨勢,包括人格化、IP化自然不必多說,作為親歷者我想以自身經歷和如涵這個明星案例分析一些個人觀點。

首先,網紅經紀公司並非外界想象的一般光鮮和新潮。如涵控股的總部坐落於杭州餘杭,地段遠離城區。在辦公樓的旁邊有公司自有的工廠,也就是如涵引以為傲的供應鏈體系。第一天入職的時候總裁辦的姐姐帶我參觀了公司,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董事長馮敏的辦公室:十分寬敞、配有大幅字畫和氣派的沙發。辦公樓的陳設與大部分互聯網公司大相徑庭的內在原因是如涵本身並不完全將自己定位成一家創業公司,而是典型的“新浙商”。

董事長馮敏是溫州人,早年做服裝品牌和外貿的時候便熟知供應鏈、銷售和物流的各個環節,也有自己同鄉背景的一整套班子。機緣巧合下接觸了當時還是廣告模特的張大奕,一起打造了第一個屬於“如涵”的明星店鋪。在經歷了2015至2016年的迅猛擴張後,如涵控股廣納賢才,其中就包括天健會計師事務所一名即將擔任合夥人的青年才俊作為公司的財務總監。在業內嶄露頭角後慕名而來加入如涵的紅人、運營人才和下游公司同樣不勝枚舉。

網紅經紀公司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後,會將業務拆分成若干個版塊,在產業結構上屬人才和勞務密集型的結合體。除了最知名的張大奕,明星店鋪左嬌嬌、大蟲等也有自己的團隊。如涵公司內部將這類團隊的主管稱為品牌隊長,享受店鋪利潤的直接分成。這種模式有些類似國內的律師事務所,或是公關公司的模式:企業孵化、承接項目,由具有一定主權的小團隊將其落實並享受分紅。勞務密集型的表現模式則更顯性一些,走進如涵辦公大樓第三層客服區域,數百人敲擊鍵盤、回應電話,一步步夯實著地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涵控股的“大公司”問題。作為一家近千人的紅人經紀公司,如涵的運營成本高過創業團隊不少。比較反直覺的是,相比於供應鏈體系中邊際成本與產量的反向關係,人力版塊一定程度上的支出是遞增的。包括微信公眾推送、媒體採購甚至流量分發工作,如涵的運營成本均高於中小型傳媒公司近50%。對應到我自己創辦的傳媒公司紫臨文化,工時成本大約是如涵的40%左右。

2016、2017年談網紅經濟往往會討論其風口價值,而2018年開始則已將它定位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產業。產業的核心是通過人格化IP、內容和價值觀的輸出獲取關注,以用戶碎片化時間完成變現。

如果以一個較高的視角看待傳媒行業,從最初的傳統媒體信息守橋人式的傳播,到隨後互聯網門戶時代,再到如今“人人都是自媒體”這一概念的深入人心。網紅經濟算是過往所有模式磨合下的一種新傳播生態,尊重個性的同時,兼有傳媒業的輿論節點屬性。

喜歡這篇文章的朋友,希望留下你的贊和關注,來支持小編寫出更多優秀的原創,謝謝!


佩子臨


來源丨烏瑪小曼(ID:wumaxiaoman)

1997年,美國學者邁克爾戈德海伯在一篇題為“注意力購買者”的文章中指出:“獲得注意力就是獲得一種財富。在信息爆炸的新經濟下,這種形式的財富使你在獲取任何東西時處於優先位置。”當下,網紅經濟無疑已成為注意力經濟最極致的體現。

人人都能做10分鐘網紅?

20世紀知名藝術家安迪·沃霍爾曾說:人人都能當15分鐘的明星。移動直播的興起,讓此言更容易成為現實。關於“網紅”,以下三點值得關注:

1、傳統大號VS新興網紅,個體受眾成主導

傳統大V,主要以微博大號為代表,貴在垂直領域的專業度、權威性。粉絲聚眾圍觀前,大V已具有一定知名度,粉絲先關注,再每日查看其狀態,輕度互動。

新興網紅往往依靠出眾的外形或搞笑內容一炮而紅,用戶在接觸多次、體驗均良好的情況下,才會關注並信賴。

用戶與傳統大V的關係,更多是吸納其觀點、隱形構建自身的邏輯和價值觀;而用戶與新興網紅的關係,則是好奇、窺探動機下的嚐鮮和屢次試探,最終作出篩選、持續關注的動作。

從“跟從”到“篩選”,用戶開始決定誰紅誰不紅。

2、網紅屬性不同,發展路線不同

網紅各有各安身立命的本錢,有靠才華的,也有靠臉的。兩者雖然都坐擁大量粉絲,經營方式卻大相徑庭。

內容網紅持續產出高質量、稀缺性的爆款內容,利用內容IP實現規模化變現。而顏值網紅商業變現的關鍵在於如何進行專業的培訓,系統的包裝及營銷推廣。

目前,網紅商業化在廣告代言和娛樂化方面還未成趨勢,變現模式主要集中在電商、直播領域。

無論是靠內容還是靠顏值,網紅們都必須將具體的內容、外形才藝抽象為個性化標籤,樹立在用戶中的影響力,形成品牌。用戶對網紅的“總體印象+認知價值”決定了網紅們未來的變現潛力。

要麼刺激,要麼有用,眼球和腦子,總得佔一個。

顏值網紅依靠外在形象刺激受眾眼球,使其醉心於新鮮感,所以顏值網紅應注重規模化的經紀孵化。內容網紅,以提供個性、趣味的內容吸引用戶,隨著用戶對優質內容的“變本加厲”,內容必須向“有用性”靠攏。

總而言之,網紅想要一直紅下去,建立不可複製的自品牌,提升不可替代性是長久之計。

3、網紅產業化才有商業價值

個體網紅常常跟“短命”掛鉤,那麼快速孵化網紅的經紀公司是不是前途光明?我個人覺得並非如此。

圍繞“個性化”“獨特性”等關鍵詞展開的網紅,與“可複製性”“規模化”天然就是矛盾體。網紅經濟的核心不是提升錐子臉網紅生產線的產出效率,而是圍繞有價值的網紅IP打通上下游供應鏈。

內容網紅,考的是內容IP的延展性,是對內容生產、團隊運營的能力。顏值網紅,背後是否有專業培訓、包裝、推廣能力的網紅孵化公司,是否具備供應鏈完善的電商渠道,是否具備可持續盈利模式的直播平臺,這些都是顏值網紅變現需要考慮的問題。

網紅商業化的出路何在?

1、單打獨鬥者死,背靠平臺者生

個體網紅、類MCN平臺、網紅經紀公司,是網紅產業鏈上的關鍵詞。個體網紅初期獲得用戶注意力,熱度過後,用戶關注的是持續的、具有競爭力的優質服務。好的服務則是基於專業的、可持續的產業鏈。網紅輸出的專業、垂直內容的剪輯生產、形象包裝以及一系列商業變現,都需要團隊、平臺來幫助網紅實現。網紅的孵化、變現,則需要平臺型公司助力,需要資本支持,需要從“現象”走向“趨勢”。

所以,網紅變現要成規模化,必須依賴於產業鏈的逐步完善,而非個別網紅的單打獨鬥。

2、選MCN還是經紀公司,關鍵看網紅有多紅

有一定名氣的中高端網紅,看重的是各類變現模式的探索,所以應該去選擇一個“合作伙伴”而非“大嗓門的指揮者”。類MCN平臺將為中高端網紅提供IP版權管理、招攬廣告和品牌贊助、挖掘營銷推廣機會等各類服務。總之,“錢”的事讓平臺去管,網紅個人才有餘力持續產出高品質內容。

新銳網紅初出茅廬,有潛力、無經驗,國內經紀公司的做法多是先簽下,再進行培訓、包裝和推廣。擁有美貌和才華只是第一步,粉絲基數小、名氣尚無的現狀,使得新生網紅必須選擇專業的網紅經濟公司才可能孵化成功乃至最終實現商業變現。

我認為,有多紅,決定了網紅到底選擇MCN的win-win雙贏模式,還是傳統的經紀公司模式。中高端網紅向平臺靠攏,新生網紅靠經紀公司孵化推廣是未來網紅經濟的基本格局。

3、MCN+經紀公司,MIX模式存在可能

MIX模式即MCN模式和經紀公司聯手合作,大家和氣生財,不為爭奪優質網紅資源撕破臉皮。

類MCN平臺將為個體網紅提供流量支持、基於大數據的分類推薦、豐富的變現方式。誰提供更專業的服務、更合理的分成機制,誰就決定金字塔上層網紅的去留。專注培育新銳網紅的經紀公司,將擔當“造血”大任,源源不斷地為類MCN平臺輸入新鮮血液。

新興媒介拓寬了網紅變現的渠道,但最重要的因素還是人。直播的出現,讓網紅看到了更多可能。儘管目前直播的變現方式,還主要集中在虛擬打賞一項,但未來讓產品、品牌植入的場景化營銷、與用戶深度互動的畫面卻讓所有人心動。

不該忘記的是,用戶follow的一定是個性鮮明、特色顯著的個人,而非新興媒介本身。在網紅千姿百態的面孔背後,品牌方最在乎的,永遠是他們身後的流量和屏幕面前神色各異的細分用戶群。

本文地址:http://www.1zhao.com/2017/04/14/3411/關注我們:微信公眾號 yizhaotv溫馨提示: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一招對觀點贊同或支持。版權聲明:本文為轉載文章,來源於 公眾號:烏瑪小曼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歡迎分享本文,轉載請保留出處!

一招媒體


我就舉一下網紅重慶這個例子吧!

最新旅遊消費數據顯示,“90後”“00後”已經超越“80後”成旅遊市場的主力,這些“說走就走”的年輕群體讓很多“網紅”新景點和目的地火了。

對於“網紅經濟”帶給重慶的零售消費市場紅利,從重慶的解放碑商圈就可以看出來。解放碑商圈是重慶商業的發源地,常年以本地消費客群佔據主導,核心商務區的經濟職能帶動商務消費增長,輻射範圍涉及全市,也是重慶首個百億級商圈。

近年來,隨著重慶商業版圖逐年向外拓展,市場競爭亦愈演愈烈,本地客流開始向觀音橋、南坪等商圈及社區商業分流。

如今網紅熱潮席捲重慶旅遊市場,解放碑商圈以洪崖洞、長江索道、解放碑為代表的景區快速升溫,旅客到訪量爆發式增長,尤其是節假日遊客更成為解放碑商業客流的首要支撐。而伴隨其他商圈競爭加劇及客群結構悄然改變,解放碑商圈樓齡相對較高的傳統百貨與購物中心也相繼調整了定位、業態及運營模式。

外地到訪的旅遊客群不再侷限於重慶本地居民的消費慣性,網紅打卡景點、熱門餐飲店鋪、軌道交通站點三者之間兩兩流動逐步形成解放碑商圈新動線。

在地形阻隔的地理環境與城市向北的發展趨勢中,本地客群尤其是三北區域流入觀音橋的傾向性已超過解放碑。但於外地遊客而言,解放碑的核心地位、網紅標籤的識別度明顯更強。

未來,網紅所帶動的旅遊熱潮仍將加持解放碑零售消費客流,而商業項目運營應抓住轉型契機,進一步增加本地特色產品及新興、創新業態佔比,精準定位旅遊客群的消費需求。

解放碑商圈遊人如織的景象映襯出消費客流結構及商圈動線的演變,網紅經濟正重新定義重慶商圈格局。

所以說,“網紅經濟”對旅遊景區人流提升及周邊零售商業的價值是不容小覷。


高德商業


所謂“法無禁止即可為”,對於市場主體的經營行為,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和一般社會道德準則,就應當允許這種經濟形態存在。拋除道德上的評判,某種產業經濟是否有市場、有多大的市場規模,要看這種產業生產的商品和服務的供求關係,尤其是消費者需求有多大的規模;判斷某種市場交易方式是否擁有生命力,就要看這種交易方式能否更具有效率,能否降低交易成本,帶來生產者和消費者福利總和的提高。從這方面說,網紅產業相對於以前的明星經濟、傳統的娛樂產業,是一種升級,在生產者和消費者的互動、消費者定製內容上,降低了交易成本,更符合消費者在細分領域的需求。

網絡是全世界的信息傳遞方式,滲透於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網紅不只是中國有,國外也有,特朗普也可以說是一個網紅。網紅經濟同樣全世界流行。

2016年《中國企業家》雜誌的某一期就有關於《網紅經濟學》的文章,讓我印象深刻,以下引述其中的一些內容。

關於網紅的某種定義:網紅是各個領域裡有粉絲追捧的小明星。網紅藉助移動互聯網的優勢,直接跳過傳統的造星培養模式,以及漫長的培養時間,迅速碾壓傳統的成名與吸金機制,改變著許多行業的生態鏈。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品牌,依託網紅進行品牌及形象宣傳。

網紅的另一種定義(阿里巴巴張勇):網紅其實是新一代知識經濟工作者中的一類人群,網紅和傳統明星的區別歸根到底只是成名的平臺不同而已。網紅們依靠自己的天賦或風格,網絡一批垂直領域的粉絲,進而得以將互聯網紅利變現。

網紅背後,更多被顛覆的是受眾信息接受的習慣,許多網紅正帶動舊有的內容產生模式進行著升級換血。網紅已經成為明星,未來的明星或許也會網紅化,越來越多地通過移動互聯網獲得注意力。

網紅的整體產業鏈上,從業人數已十分龐大。有依靠個人才能的視頻創作者、自媒體網紅,有主打顏值的電商類、直播類網紅,以及成體系的網紅經紀公司。經紀公司工作分為前端和後端,前端為打理網紅形象、炒作新聞、保持受眾關注度,後端支持負責供應鏈變現。

網紅產業也正在面臨洗牌,UGC短視頻代表著變現空間更大、速度發展更快的模式,但會很快走向寡頭壟斷。直播對傳統娛樂內容以錄播為主的生產方式的顛覆,會帶來新的產業發展機會。


羨之說


累死累活創業還不如當網紅?消費者到底在為什麼買單

首先我們來看看網紅這個群體,主要分為草根網紅和大咖網紅。大咖網紅好理解,但凡是有點名氣的企業家,名人,知名博主都算,草根網紅就真的是魚龍混雜,高手在民間。要成為網紅無非有兩種辦法,要麼一夜爆紅要麼團隊操縱,但無論是哪種方式,如果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的概率奇低。

一夜爆紅不僅自身需要有一技之長,而且處於有一定影響力的大平臺,最後需要某個事件成為媒體傳播的引爆點,例如奧運會的傅園慧事件;團隊操縱的水就比較深了,一般都是有專業的公關公司或團隊進行一系列的包裝和營銷,即使是這樣,最終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還是你自身的閃光點,即便是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再來看創業,每一個創業者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一個成功的商業模式背後一定有一堆失敗的商業模式作為墊腳石,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其難度自然比當網紅要難得多。所以,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具備當網紅的能力,但是一個成功的網紅卻不一定具備創業的能力,這就是兩者最大的區別。

這年頭,沒兩把刷子連當網紅的資本都沒有。從商業價值和品牌塑造的角度來說,網紅經濟帶給消費者的是更加接地氣的信任感,比如說在某些專業領域的網紅和自媒體,能夠實實在在的幫助粉絲解決生活上的一些難題, 甚至是在消費決策上起到關鍵的影響力,這才是資本看重網紅背後真正的價值。

所以,消費者到底在為什麼買單?我覺得還是認知。不知道曾經在哪兒聽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他們就等著別人來告訴他們,所以,只要你用很誠懇的態度告訴他,他想要什麼就對了。”

一旦消費者在生活中遇到認知不足,或者說遇到已有的知識層面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消費者的社交依賴心理就凸顯了,通俗點說就是找個專業人士給自己出點主意,通過這樣一個社交契合點來為自己的品牌加分,網紅完全是市場自發的、民眾擁戴形成的品牌,而創業在商業變現之前也是在創品牌。

網紅經濟似乎也在改變著人們對互聯網時代商業本質的認知,過去的創業者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一番事業,先有盈利現金流,然後才考慮做品牌;網紅經濟反其道而行之,先通過個人魅力,知識技能形成自己的品牌,然後通過商業影響力進行流量變現,鮮活的網紅品牌更能夠實現產品的精準傳播。

於是,網紅成了很多年輕創業者成功的捷徑,因為人總是習慣從阻礙最小的地方尋求突破。但是別忘了,網紅的生命週期和企業的生命週期是無法相提並論的,正所謂紅得了一時紅不了一世,但是一家著名的企業卻能夠家喻戶曉,網紅的核心是個人魅力,企業的核心是團隊力量。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紅的品牌就是自己的全部,沒有持續的內容輸出就算明星也會過氣,更何況網紅,一旦品牌失去競爭力,失敗就是一瞬間的事而且想要再起來就難了,而創業不一樣,就算短時間遇到挫折和瓶頸,總是有機會可以彌補的,就算失敗了東山再起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可以將自己打造成網紅,對企業的品牌來說是錦上添花,一個成功網紅的誕生背後一定是有團隊的力量,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奉勸那些啥本事沒有,頭腦發熱想當網紅的朋友,網紅不是你想當相當就能當,說白了即便你有才華,民間能人那麼多憑什麼輪到你?當網紅還是要量力而行。

當然我不是在這裡鼓吹大家去創業,創業要經受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壓力比網紅大多了,先腳踏實地讓自己充實起來,時機成熟了自然會有你大展拳腳的地方,只要是自己選擇的就不要後悔。

對於那些不想吃苦,想通過當網紅賺快錢的偽創業者我只能說:生活沒有捷徑可走,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愛合夥


1.網紅現象如此普遍,可能是這個時代裡大家都想出名吧,被更多的人知道,心裡會有一種自豪感和優越感,網紅現象這麼普遍,也有另一種原因可能是因為網紅掙錢很快且多,比如遊戲主播和長相秀色可餐的女生做主播,既滿足了心裡上,物質上也能有所安慰。網紅現象可以算是這個浮躁社會的小範圍縮影,另一方面也算是人們為了不勞而獲取得物質和心理滿足的快捷方式。以上觀點僅針對網紅中的部分現象,僅代表個人觀點。如有冒犯,還望原諒。

2.我覺得網紅可以指火起來的任何事情,既然網紅可以給我們人類帶來科技性的發展,給我們的生活提供便利和歡樂,我們為什麼還要責怪網紅現象的不公呢?看看國外的網紅節,一樣痴迷風潮。




孤獨先生M


網紅經濟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迭代,改變了人們接受信息,產生信息的方式,消費場景也從傳統的店面轉移到人們的手機上,換句話說,人們的生活習慣,消費習慣開始變得更為靈活和碎片化。我們不需要像以前那樣,通過固定的時段固定的渠道來獲取信息,只需要擁有一步智能手機,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瀏覽我們感興趣的內容,以傳統的電視,廣播,門戶網站為主要渠道的傳播方式,正在逐漸被以碎片化時間為主的信息傳播與消費模式所取代

網紅1.0時代,:榕樹下走出的安妮寶貝。

主要是指1977-2002

該階段網紅們主要依靠文學作品吸引粉絲,進而出名,比較出名的有:安妮寶貝,今何在,莫容雪村等

網紅2.0時代,圖文並茂捧紅的天仙妹妹

主要是指2003-2009年。在這期間,國內網民數量開始急劇上升,以圖文的方式獲得最新資訊,代表人物有:芙蓉姐姐,鳳姐,奶茶妹妹,天仙妹妹等
網紅3.0時代:微博竄紅的
毒舌段子手--作業本

主要是在2010年左右,社交平臺微博的橫空出世,收到了眾多網友的喜愛,一批觀點犀利,語言有深度的網絡段子手在微博平臺上初入頭角

網紅4.0時代,ip產業下的papi醬

2010年至今,移動互聯網大肆盛行,自媒體,實時社交成為這個時代的標誌。網紅開始ip產業化發展,通過電商,段視頻,直播等移動app平臺輸出內容,形成ip,代表:papi醬


周某人2111


家族財富密碼評論員周婷婷:

說到網紅經濟讓我想到現在的各種網紅食品。總是看到網紅門店門口排著長長的隊伍。不過圍繞著網紅食品最多的評論是貴且後悔。但是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願意去買單呢。

其實為網紅食物排隊,本質上與食物並沒有太大關係。排的是心理的滿足。

第一,追隨網紅食品,顯得自己比較合群,且有共同話題,大家都在追當下的潮流,那我也追追吧。

第二,可以獲得幸福感,為什麼,因為網紅的東西總是看起來那麼稀缺,排隊排上幾個小時獲得的無論是食物還是其他的東西,都會覺得來之不易,是自己努力的來的,且少部分人才會擁有的,所以幸福感會噌噌噌上升。

第三,可以在朋友圈塑造一個虛擬的人設,這時候網紅食物就成了一件完美的道具,下午茶時間坐到咖啡廳,吃著50元藍莓蛋糕,喝著60元美式咖啡,再發一條朋友圈,美妙的一天從下午茶開始。多麼小資。

其實,網紅店,就相當於智商稅,十家有九家不如意。朋友們,你們追網紅嗎?


家族財富密碼


首先,我們來看下網紅是什麼?

網紅要通過社交媒體來打響名氣,吸引粉絲以此來提高自己的關注度,以papi醬為例,papi醬2015年開始在社交平臺上發佈視頻,其吐槽犀利幽默,正中網友下懷,而且最重要的是,她的視頻非常有創意,使用了變聲器,連打廣告的方式也很新穎不會讓人覺得反感。


其次,在打響知名度及有一定的粉絲基礎之後,這個社交賬號不再是一個普通的號了,它是一個具有營銷價值的這麼一個載體。

當然緊緊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尤其是自媒體和開網紅店鋪的網紅,他們必須要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團隊來維持營銷號的經營,確保它的價值不會流失。

第三,像papi醬一樣的網紅,火起來之後都會接廣告,這是營銷號賺錢最主要的一種途徑。像網紅貓那種會更物質化一點,博主會製作一些小動物的周邊,比如手機殼、抱枕等等進行販賣,當然也可能接廣告……



第四,打廣告有了錢,進一步提高營銷手段和加強團隊建設,持續圈錢圈粉,形成穩定的粉絲經濟群。

網紅經濟的實質是粉絲經濟,只要能夠迎得某個群體的青睞,就能迅速得到大量粉絲用戶。



網紅經濟的利弊?

做起來了,是利大於弊,做不起來 就是弊大於利了。

增加消費啊,擴大內需,促進供給向高質量高效率的轉變。

網紅經濟、粉絲經濟很大一部分是吃青春飯的,如果沒有持續性內容的輸出,很容易被淡忘,而且最終都將面臨如何變現,品牌的節點問題。所以網紅經濟對於輸出文化的內容方面要保持創新活力,即網紅經濟要保持活力,必須要以創新為源泉。

我們如何看待網紅經濟?

網紅不是壞事物,但網紅也絕對不該“放置”於被崇拜的位置,他只不過是互聯網經濟大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能紅火多久,尚不得而知。所以,淡然圍觀,冷靜甄別。而對“出格”“踩線”則必須加強管理,這才是看待網紅以及網紅經濟的正確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