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從“四朵金花”之首到破產拍賣 新飛20年數度起伏

這一天還是來了,曾被稱為冰箱界“四朵金花”中的老大——新飛,給它一生的輝煌與糾葛都畫上了一個句號。

近日,新飛宣佈破產,清退所有員工,同時新飛全系品牌——新飛電器、新飛家電、新飛製冷器具三家公司的100%股權將於6月28日10時-29日10時(延時除外)在河南省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活動,起拍價為4.5億元。

從鄉鎮小廠到國產冰箱品牌龍頭,再到連年虧損直至賣股還債,新飛書寫的不止他一人的興衰,更是映射了在世紀變革的浪潮中傳統企業的掙扎。

新飛員工,曾是最令人羨慕的人群

新飛的隕落,引發了無數人的惋惜,不少人感嘆,家裡第一臺冰箱就是新飛,部分使用期限超過十年。

新飛電器的前身是河南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當時這家企業是隸屬於原國家四機部管轄的小型地方軍工企業。那一年,劉炳銀是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排名最末的副廠長。

1981年,該廠累計虧損已達70餘萬元,連續3個月靠貸款為職工發工資。軍工廠連年虧損即將瀕臨倒閉,劉炳銀擔下了這個“爛攤子”,出任廠長。

此後的兩年,新鄉市無線電廠不僅還清了全部欠款,還摘掉了虧損的帽子。在對電冰箱市場進行考察之後,劉炳銀決定轉產電冰箱並引進意大利飛利浦IRE公司的設備和技術。

1984年,一期工程破土動工,新飛誕生了。

而後六年的時間,新飛專注電冰箱生產,但那個新飛還並未真正火起來。真正讓人印象深刻的是1990年,劉炳銀一把錘子砸響了新飛的牌子。

1990年5月20日,劉炳銀當著數百名新飛冰箱銷售商代表、新聞媒體和新飛員工的面,掄起大錘砸向400多臺不合格的冰箱。同年9月,劉炳銀再次集中銷燬了1000多臺不合格的冰箱。共計直接損失200多萬元。此外,劉炳銀將技術副廠長貶為普通工人,在電冰箱生產的旺季,全廠停產一個月,全廠管理人員的工資下調30%。

1991年12月18日,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以新鄉電冰箱廠為基礎,聯合省內外數十家電冰箱配套件生產廠家、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組建成立了河南新飛電器集團。

1994年1月18日,河南新飛電器集團改製為河南新飛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員工內部持股比例佔17.04%,國有資產股權比例佔82.96%。

彼時的新飛風光無兩。1994年旺季,普通工人月收入只有三四百元的時候,新飛電器員工一個月開了1700元工資。為此流傳過一個段子:新飛一發工資,員工就擔心下班被打劫。據說那時身著新飛藍色工裝服,比穿西裝還有面兒,連相親的成功率都會高很多。

1996年,新飛躋身全國冰箱前三強,與海爾、容聲、美菱並稱中國冰箱業“四朵金花”。那一年,新飛電器年生產100萬臺冰箱,利潤即高達3億元。一直到2005年,新飛冰箱的銷量達到300萬臺,最高市佔率一度達到20%,最高年產600萬臺,一度成為四朵金花之首。

四次停產,新飛終成回憶

然而這朵開得最豔麗的花,也是最讓人唏噓的一朵。

最近幾年,新飛情況不樂觀,相繼關閉了空調線、新飛九廠和小冰箱線。2011年出現第一次整體業績下滑,鉅虧2億元,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而後,出現了四次嚴重的停產事件。

2012年10月9日,新飛總部大量員工聚集,拉橫幅罷工,還擺出了去世多年的老廠長劉炳銀的遺像。原因在於,新飛10年不漲工資,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令人眼紅的千餘元月工資,在十年之後,卻讓人生活拮据,難以養家。員工心生怨道卻無可奈何,只得擺出劉炳銀的遺像,用這樣激進的方式表達訴求。

第二次停產發生在2013年,那年5月,新飛宣佈從當月28日起部分生產線開始停產,部分員工被辭退。雖然當時新飛給出的官方回應是應對家電補貼政策到期而調整的戰略。但有人分析指出,迴天無力的銷售也許是新飛電器全線停產、裁削工人的根本原因。

第三次停產開始於2017年10月31日,一份河南新飛家電、新飛電器、新飛製冷的聯合聲明在網上曝光,稱競爭激烈,新飛在幾年持續虧損,盈利越來越難,“迫於資金鍊壓力”,惟有停產。據媒體報道,去年11月1日,新飛電器廠區內已經空無一人,倉庫和車間均已貼上封條。

據中怡康市場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前9個月,新飛冰箱的市場零售量、零售額佔比分別為1.83%、1.04%,早已被擠出行業前十強,產品均價僅為2202元,徹底告別主流市場,只能在區域和三四線市場存活。

第四次停產就在前不久,2018年2月。在2月8日新飛恢復部分生產後,由於豐隆亞洲未能按其承諾注入復產資金,新飛再次陷入停產狀態。

跌宕起伏數十載,新飛為何而亡

有人說新飛的沒落主要是外資豐隆亞洲加入的原因,也有人說時當年劉炳銀拒絕多元化、拒絕上市,才是新飛跟不上時代的緣故。同身患頑疾的病人一樣,如山倒的病痛必然是日日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所累積。新飛也一樣,它並非哪幾種“病因”致死,而是在漫漫長途中,幾度起落波折而累積的隱患。

1994年8月2日,河南新飛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新加坡豐隆電器私人有限公司、新加坡豫新電器有限公司合資成立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三方持股比例分別為49%、45%和6%。同年10月13日,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新飛電器註冊資本66863.77萬元,其中新飛集團出資32763.24萬元,新加坡兩方出資34100.53萬元。

因新飛本如日中天,且豐隆集團試圖控股,所以劉炳銀很抗拒。但豐隆的加入的確讓新飛有了新的發展,合資之後投資了4.2億建設了中國最大的無氟冰箱廠房,順應了國際環境保護的趨勢。1996年當年,新飛冰箱銷售量突破120萬臺,利潤總額首次突破3億元大關。

隨後第一個隱患出現了。新飛沒能及時跟上“品牌化”打造,劉炳銀對於“多元化”和上市也不支持。李連印在書中披露的數據:“與走多元化的美的相比,1997年美的品牌價值為29億元,而新飛的品牌價值高達32億元。2001年的時候,美的系列產品的銷售額幾乎接近150億元,而新飛的銷售額卻在25億-30億元之間徘徊。”而與冰箱行業“四大家族”成員的科龍、榮聲、青島海爾相比,差距就更大了。

據澎湃新聞,1993年,美的電器和青島海爾紛紛登陸資本市場,利用資本市場便利的融資條件,兩家企業在多元化的路上越走越遠,將新飛遠遠地甩在了身後。在意識到差距之後,劉炳銀也曾兩次推動新飛進行多元化,進入空調產業。不過,兩次都未能如願。

而後,“在劉炳銀同志的晚年,新飛中層乃至高層管理人員都缺少決策自主權,不能適應市場的快速變化,使得新飛的市場反應變得非常遲緩,加之營銷手段和營銷平臺都相對滯後,新飛電器的整體業績開始下降,應對市場變化一度陷人被動局面。”《廣告到底》一書中寫到。

2010年,新飛先後5位高管離職,暴露了第二個隱患,新飛人與新加坡資方的矛盾。豐隆入主後,認為新飛品牌形象過於“鄉土”,投入巨資,要將新飛改造成高大上的樣子。結果錢都被用於各種鉅額廣告贊助,並沒有在生產效率提升、產品優化升級、經營模式創新方面下功夫。前幾年,新飛邀請黃小廚打造新電視廣告片,也未能挽救頹勢。

此外,涉足小家電的策略也很不理智。豐隆派駐的管理方決涉足小家電,摸索著向包括電飯煲、油煙機、電磁爐等小家電領域進軍。但新飛本身就不具備小家電的技術、工藝和人才。這導致了新飛的小家電在上市之後,因為產品質量問題而負面不斷。

小結

那些蘸滿回憶和時代色彩的老品牌,沒能陪伴我們走進接下來的時代,實在讓人惋惜。不少人還記得那時候的環宇電視機、北京牡丹電視、熊貓牌電視、維力飲料、燕舞收錄機、長城電扇、小天鵝洗衣機等等,在千禧之年後,有的已經成了泛黃的回憶,而有的不斷跟隨時代的變革注入新鮮血液,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長。

輝煌一時還是輝煌一世,就要看品牌是否原因打破自身,在不斷變革的經濟浪潮中抽絲剝繭、蛻變融入了。

部分資料綜合自:澎湃新聞、金錯刀

本文源自新芽NewSeed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