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划龍舟、吃粽子、掛艾葉,湖南端午佳節這樣過,你的家鄉呢?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圖為湖南婁底市新化縣某農村的留守婦女在包粽子。

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春秋之前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統治者為樹立忠君愛國標籤將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法。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圖為連續包粽子,老人的手已變色。

粽子,分為甜粽子和鹹粽子,最近,南北方的人民又打起了口水戰,關於甜粽子好吃還是鹹粽子好吃的話題。小編覺得,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何必在乎哪個口味好吃呢?圖為包粽子的老人。


距瞭解,新化包粽子一定不能缺一樣東西,那就是草木灰,將稻草、枯草、柴火等燒掉後將灰白色的灰跟糯米一塊浸泡,使糯米變色。這樣做出來的粽子因口味獨特備受歡迎。圖片裡的婦女告訴小編,她們在端午節前10天就開始包粽子,每天可以包2000來個,直到端午節當天結束,大概可以賺10000元補貼家用。

當然,端午佳節肯定少不了龍舟,只見舵手們隨著鼓手的節點奮力劃漿,龍舟如箭一般往前飛馳,兩岸的村民則給自村的龍舟加油、吶喊,再輔以鞭炮激勵。

划龍舟的漢子。

艾草也是端午的必備物品之一。艾草在農村隨處可見,然而城裡就沒有了。於是,農村裡又頭腦的人就割了一些前來售賣,2元一把或者論斤賣,小販笑著說:“我也可以賺個煙錢,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