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有一種玉石在全世界廣受青睞,在中國擁有近萬年的使用歷史,它是夏代的“神玉”,是清代的“祭月寶玉”,是藏族人的寄魂寶物——它,就是綠松石。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中國綠松石擁有悠久的使用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人們的政治宗教日常生活方方面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中國最早的綠松石出自新石器時代的裴李崗文化。裴李崗文化賈湖遺址(距今八千多年前)出土了一批綠松石幾何形飾,位於墓主頭部,擺放成特殊的天文圖形,象徵先民溝通天地的理想。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到新石器時代中晚期,綠松石開始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徵。如大汶口文化的嵌綠松石骨雕筒與龍山文化的嵌綠松石玉冠飾,材質精美、工藝精湛,為特殊階層所用。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在夏代,綠松石地位達到頂峰,成為“神玉”。代表文物有偃師二里頭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等。根據古代文獻及學者考證,龍是夏族的圖騰,且夏族崇尚青色。以綠松石製作龍形器,可見綠松石在夏代獨一無二的崇高地位。綠松石美麗的藍綠色與水、天的顏色接近,正符合龍作為水神同時能昇天的強大神祗形象。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二里頭文化綠松石龍形器

商周時期,綠松石多用於鑲嵌禮器或作為飾品。春秋戰國時期,綠松石的宗教功能削弱,政治功能加強,綠松石主要發揮“禮玉”的作用,用於區分身份等級。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春秋金柄蟠虺紋鑲綠松石鐵劍

漢代流行吉祥文化,綠松石被賦予了辟邪的文化內涵,成為護身符。同時由於絲綢之路開闢,外來寶玉石品種與西方加工工藝進入中原,綠松石飾品具備中西結合的文化特徵。如東漢流暢墓出土的掐絲嵌寶石金辟邪,辟邪題材反映了漢代特有的吉祥文化,但焊綴金粟粒與鑲嵌綠松石與紅色寶石的工藝及藝術風格帶有明顯的中亞西亞特色。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東漢掐絲嵌寶石金辟邪

唐代、遼代時佛教盛行,綠松石用於裝飾佛教法器及飾品。如唐代的金棺銀槨(佛舍利容器)常飾以珍珠、綠松石等。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宋代學者首次推斷,“琅玕”是綠松石的古名。根據宋元時期文獻,綠松石在當時被叫做“甸子”“碧甸子”,可知綠松石的名稱在古代經歷了“琅玕”→“甸子”的變化。

元代的綠松石貿易已初具規模,市面上同時有舶來品和本地產品,並且消費者對不同產地的綠松石已經有清楚的認識。

明代綠松石廣泛用於各類裝飾。代表文物有梁莊王墓出土的金鑲淡黃藍寶石帽頂與綠松石執雙荷童子佩等。綠松石作為鑲嵌皇族帽頂的珍貴材料之一,象徵使用者的身份地位;雕刻持荷童子這一吉祥題材,表現了人們對綠松石的喜愛。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在清代,“綠松石”之名始現。至此,綠松石的名稱完成了“琅玕”→“甸子”→“綠松石”的演變過程。清代綠松石出現一種新的器物類型,即綠松石朝珠。《大清五朝會典•光緒會典圖》記載,皇帝在夕月壇祭月時穿月白色朝袍,佩掛綠松石朝珠。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清代綠松石朝珠

綠松石不僅是中原王朝的寶物,地方的少數民族政權同樣將它視作珍寶。

戰國時期,匈奴人常將綠松石鑲嵌在金飾上,代表文物如匈奴王金冠等。匈奴的鑲綠松石金飾包含多元文化特徵:金與綠兩種鮮豔色彩碰撞,體現了草原民族的獨特審美;採用西方金飾加工工藝,是中西文化結合的產物。此外,金與綠松石屬於貴重材料,為匈奴貴族所用,鑲綠松石金飾具彰顯身份的政治意義。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戰國匈奴鷹頂金冠飾

在藏族地區,綠松石始終具有崇高的宗教地位,作為“寄魂玉”存在。藏族本土宗教雍仲苯教認為,人的靈魂有時會遊離身體之外,因此需要“寄魂物”鎖住靈魂。“寄魂物”多種多樣,其中“寄魂玉”以綠松石為代表。在藏族家庭中,當孩子出生後,家人會專門為他配製一件綠松石,這件綠松石會伴隨他的一生。藏人相信,出生就有的綠松石是他們的命根子,不可輕易丟失。時至今日,綠松石仍在藏人的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銅鎏金嵌綠松石珊瑚嘎烏(佛窩,內置佛像、經文等,有護身辟邪的作用)

不定期推送綠松石新聞資訊,綠松石的真假鑑別,綠松石文化解說……各種與綠松石有關的優質信息

穿越時空,一眼萬年——綠松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