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起跑線》:印度電影何以“贏在起跑線”?

《起跑線》:印度電影何以“贏在起跑線”?

《起跑線》:印度電影何以“贏在起跑線”?

文/丁是丁 公號/丁是丁(dsd555555)

1

印象中,每部印度電影都是載歌載舞的“歌舞片”。雖然聽不懂歌詞,但那特有的“民族風”旋律一旦響起,便讓人知道其“國之風格”。

很多年前看過一份資料,說“印度是全世界年產電影最高的國家,以每年1000部的速度向全世界輸出印度式愛情”。歌舞元素能夠“表現跌宕起伏的情節,巧妙推動整個電影的節奏”。

記憶中最早看的印度電影是《流浪者》。還清晰地記得“阿巴拉古,啊———阿巴拉古———”的旋律。《拉茲之歌》在當年可謂風靡一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哼唱的人不自覺地就帶一絲些玩世不恭的味道。

寫到這裡,兒時的記憶忽然復甦,想起識得“玩世不恭”這個詞,就是在《流浪者》裡。

後來學歷史,才知道印度沿襲著幾千年的種姓制度。“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學生時代歷史試卷上經常出現的填空題),人一出生就被分成三六九等。

《流浪者》還貢獻了一句著名的臺詞:“好人的兒子一定是好人,賊的兒子就一定是賊。”拉茲的親生父親是個法官,也是堅定的“出身論擁護者”,他不知的是,自己身為法官,兒子拉茲卻因家庭變故成了小偷。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生生“被打臉”。

好像是沉寂多年,印度電影又有捲土重來之勢。近年陸續看過《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地球上的星星》、《三傻大鬧寶來塢》、《摔跤吧,爸爸》、《我的個神啊》、《神秘巨星》等,延續一貫的歌舞片風格,每個故事都精彩,都主旋律,都正能量。

印度電影何以既能保持本土特色,又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竊以為正是一以貫之的堅持——輸出正確的、普世的價值觀。

包括最新上線的影片《起跑線》。這是部新鮮出爐的、當下題材的電影,影片中男女主角使用的手機都是最新的IPHONE,新鮮程度可見一斑。

《起跑线》:印度电影何以“赢在起跑线”?

2

綜合看這些印度影片,其主題大都離我們的生活很近,包括教育、男女平等、信仰、愛情婚姻等等,但《起跑線》所涉及的“教育問題”則因正中中國社會命門,而被廣泛關注。

你會發現:哦,原來印度也有“學區房”概念啊,原來上小學領報名表也像我們一樣需要徹夜排隊啊,原來不止中國家長焦慮“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啊……

《起跑線》是一部現實的、幽默的、詼諧的教育題材電影。主人公拉吉是裁縫出身的生意人,靠個人不斷打拼、奮鬥成為中產新貴,他和妻子米塔為了讓自己的女兒能去最好的學校讀書而煞費苦心,大經波折。

雖然自己沒有受過很好的教育,日常生活中也不講英文,但因為怕女兒“進不了好的幼兒園,就進不了名牌大學,去不了好的公司上班,接觸到壞孩子,將來會吸毒……”他們焦慮,他們買昂貴的學區房,試圖躋身“富人圈”;他們送女兒到幼兒園受學前教育,甚至自己也要參加學習;當他們無意得知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學校有照顧窮人的慈善名額,經人啟發指點,假冒窮人得以得到機會,又因搶了真正的窮人的名額而良心受到譴責……

託關係走後門、送錢(沒敢拿出手)、開假證明、假扮窮人生活到貧民窟,拉吉去工廠打工,米塔也要學習窮人的處事之道……為了不讓女兒“輸在起跑線上”,這對印度父母也是很拚的。

但拉吉畢竟是個正直善良的商人。為了女兒的升學之路、未來的人生坦途,他一面要迎合妻子的意願,一面要欺騙和假裝,當良心受到譴責,他以給公立小學捐助、改善教學環境的辦法進行自我救贖。

這部電影的可貴之處,是結尾處的反轉。窮苦出身的女校長其實是唯利是圖的生意人,她並不想真正招收窮人的孩子進到學校,因為心知“他們付不起學費”,她在公眾面前的義正言辭,不過是偽裝。

拉吉最終還是選擇了勇敢地站出來,在貴族學校和公立學校匯演的舞臺上,他一針見血地指出“教育在她眼裡已經成為生意”,會場欲鼓掌者,顯然是認同拉吉的觀點,但被旁邊的人一把拉住,這也說明,假冒貧困生身份進入名校的不止拉吉女兒一人……除了妻子米塔,現場的精英階層家長沒有一個人為他的演講鼓掌。

拉吉選擇了讓女兒退學,轉去公立學校跟在貧民窟認識的朋友的兒子一起讀書,也完成了他作為一個“正直的人”的迴歸。

印度電影的另一個可貴之處——是人物角色身上的這種人性光輝。

《起跑线》:印度电影何以“赢在起跑线”?

3

影片中讓我深深感動還有希亞姆一家。他不僅幫拉吉解圍,還熱心幫他找工作,他的妻子也帶米塔融入貧窮人的生活。為了幫助拉吉,他甚至不惜用“碰瓷”的辦法為拉吉的女兒換來學費。當抽籤入學的名單上沒有自己的兒子,他哭起來,可當兒子問他“我們的運氣是不是很差”時,他卻說:

“不,他們不錄取你是他們運氣不好!”

雖然貧窮,因為內心的富足、自信和讓下一代受良好教育的渴望卻不減分毫。起跑線不僅僅指階層和金錢,更重要的是孩子父母的品質。有希亞姆這樣的好爸爸,也讓觀眾相信他們的下一代、他們的未來,一定不會差。

印度電影何以贏在起跑線?正是它揭示的主題——總是充滿理想、夢想和希望。

《起跑線》讓我們領悟到:這世界上根本沒有所謂的起跑線,有的人含著金鑰匙,一出生就甩同齡人十萬八千里;這世界上也有所謂的起跑線,一個正直的父親,一個明事理的母親,一對恩愛的夫妻,特別是一個成功的商人,能夠決定孩子的起跑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品德對孩子的影響,是比800萬學區房、比名校更重要的起跑線。

如何對待“窮富不均”和“教育不公”問題?拉吉和米塔後來對公立學校的捐助、送孩子到公立學校讀書的舉措,無疑是對“分享就是愛”、“愛就是分享”的踐行,這也正是影片的中心思想和終極意義吧。

微信裡曾看過一篇文章說“最好的學區房,就是你家的書房”,《起跑線》這部印度電影,一方面告訴我們“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品格”,另一方面也告訴我們印度電影何以贏在起跑線——因為他們傳播的是普世的價值觀、散發著人性的光輝、充滿著理想主義。

《起跑线》:印度电影何以“赢在起跑线”?

文中提到的《流浪者》之歌

最新文章

丁是丁,專欄作者,書評人。新書《你與更好僅一步之遙》在全網熱銷中,感謝支持。

微博@小丁是丁,豆瓣@丁是丁。

《起跑线》:印度电影何以“赢在起跑线”?

喜歡請點贊 分享朋友圈 也是一種打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