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9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端午

昨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番禺區大龍街新橋村聖母宮廟舉行了

一場傳承數百年的民俗活動——撒龍膥。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撒龍膥活動,現場數百名群眾倒舉雨傘、帽子和籮筐等接代表福氣的“龍膥”(三華李)。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龍膥——三華李,各個又紅又大。

上午10時許,新橋村聖母宮廟前逐漸聚集了前來接“龍膥”的群眾。絕大部分人都是將雨傘反舉,利用雨傘“兜”到儘可能多的龍膥,也有一些人用紙箱或魚兜或其他工具。以前來接龍膥的人都是本村人,這幾年增加了許多外村人。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新橋本村人鬍子健在聖母宮廟前拍照。

鬍子健是新橋本村人,今年第一次回來村裡參加“撒龍膥”。

“我往年都有聽過這個習俗,但是都沒有空。如今長大工作了,覺得應該回來看看本村如此傳統的一個民俗活動。”他今年帶著女朋友一起回來,希望可以接一些“龍膥”,以祈求好運。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鬍子健的女朋友謝小姐,接住了滿滿一帽子“龍膥”,看來是要早生貴子了(嘻嘻嘻)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活動還沒開始,滿滿幾箱又紅又大的“龍膥”已經準備就緒。

上午11時許,拜祭過天后的“龍膥”開始從聖母宮廟房頂傾瀉而下,村裡負責撒龍膥的人坐在廟頂上,每個人手邊都有一大箱當做“龍膥”的三華李。時辰一到,他們就抓起“龍膥”向廟下的人群撒去。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抓起龍膥扔向人群,手勢也很熟練。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現場翹首以待龍膥的市民。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廟前都是反著舉起的傘。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現場歡呼聲、歡笑聲開始此起彼伏,

整個散龍膥過程大約持續近25分鐘。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市民譚姨是外村人,端午節來拜訪新橋村的朋友,順道參加撒龍膥。

她接了一帽子的“龍膥”,喜上眉梢。

“我看到大家都在接,很熱鬧,能接到我覺得很喜慶,感覺沾到了福氣。”

撒龍膥在番禺已有數百年曆史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據瞭解,散龍膥是番禺區大龍街新橋村延續了幾百年與眾不同的民間習俗,撒龍膥(也叫撒龍船李,龍膥為三華李。膥cūn,方言,蛋,卵)。

“膥”與“春”同音,是廣州方言,也就是“蛋”的意思。相傳這是舊時番禺沙灣人自造的一個字,意即如果“雞膥”、“鴨膥”經過孵化出來,小雞、小鴨,就成為“肉身”了。而“膥”則是“肉未成”三字的合併,這個階段就是“蛋”。顧名思義,“龍膥”即是龍蛋。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據村裡的長者介紹,每年由聖母宮的廟產支出購買三華李作為龍膥。散龍膥有特定的時間、地點和儀式,根據百年傳承:端午早上由聖母宮神職人員購入三華李祭拜天后,時至午時(上午11點正),在聖母宮房頂先向廟內散李,再向廟外散李,俗稱“散龍膥”。廟內廟外的街坊接過龍膥,寓意納福:老人健康長壽、小孩聰明伶俐、年輕男女早成佳偶喜得貴子。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番禺|百年習俗:大龍街新橋村端午撒龍膥,市民舉傘接福

市民用大傘接了許多,趕著回家,和家人分享這份喜悅和吉祥。

【圖文記者 小覓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