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中國的幹極,在地下暗渠輸水,使沙漠變成綠洲,堪稱“地下運河”


坎兒井——位於新疆的乾旱地區,與中華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都江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工程。坎兒井總數有1700多條,全長約為5000公里,灌溉面積約50多萬畝,對發展當地農業生產和滿足居民生活需要等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兩千多年前,當地人們為了解決水源問題,他們利用沙漠質地滲漏性強的特性,開挖暗渠,將地下水巧妙截流,為綠洲農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水源。

“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其結構是由豎井、暗渠、明渠、澇壩(積水潭)四部分組成。在高山雪水潛流處,尋其水源,在一定間隔打一深淺不等的豎井,然後再依地勢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溝通各井,引水下流。地下渠道的出水口與地面渠道相連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坎兒井中的豎井,平均達到了98米,最深的地方至少有130米,像這樣的坎兒井有千餘條,如果連接起來,長達5000公里,所以有人稱之為“地下運河”。

要知道這可是在古代開挖的,沒有機器可用。而且早先沒有指北針等定位系統,還是地下施工,就是這樣,坎兒井還挖了1700多條,全長可以達到5000公里,還不包括千千萬萬的豎井。

平均15米有一個豎井,這條井大約有1380眼豎井,這該是多麼大的一項工程啊!所以,這條坎兒井也是整個吐魯番坎兒井中工程量最大的一條井。

坎兒井的清泉澆灌滋潤吐魯番的大地,使火洲戈壁變成綠洲糧田,生產出馳名中外的葡萄、瓜果和糧食、棉花、油料等。現在,儘管吐魯番已新修大渠、水庫,但是,坎兒井在現代化建設中仍發揮著生命之泉的特殊作用。

坎兒井是怎樣挖出來的?是誰挖出來的?這麼多年來,這些問題,一直都是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