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2018年,我錯過的機會,絕不會讓我的孩子也錯過

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候的課文可分為兩種:閱讀全文,和閱讀全文並背誦全文。

說來慚愧,即使是當初要求通篇熟背的那些課文,也已大多數都不記得了;但被“背誦全文”這四個字支配的恐懼,卻依然使我每次回憶都不寒而慄。小時候好動,精神無法集中,只能強迫自己硬著頭皮反覆看,看不進就大聲念,一遍又一遍,夜半三更,今天一定要把課文流利背出來。

2018年,我錯過的機會,絕不會讓我的孩子也錯過

第二天老師抽查。若幸運抽不到我,雖說會長嘆一口氣想著白背了,但還是開心逃過了一劫,下課鈴一響就拍拍屁股把課文全忘了;若不幸抽到了我,就昏頭昏腦地背一遍,磕磕巴巴,等老師點頭才能坐下。下課鈴響,還是拍拍屁股全忘了,等到臨近考試,再重複一遍那幾個背課文的漫漫長夜。如果一緊張背不出來或是不小心背錯了,就要尷尬地站著承受老師嚴厲的批評,同學們嘲諷的目光。

不過是小學生背個課文,又不是什麼中考高考,至於嗎?

還真的至於。

大人們大概總覺得童年都是無憂無慮的吧。可是小孩子的煩惱說不定更多。當時的我們早熟敏感,從來就不像大人們想象般天真無邪。現在回頭看來,背課文背不出來在全班面前受批評罰站,不過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當初在我們眼中可能就跟天塌了一樣,有些女孩子還會羞愧得哭。

小孩子們缺乏對世界的認識和經驗,愛憎分明,非黑即白,對受到的委屈和惡意也比成年人更加印象深刻。家長老師以為我們不懂,長大也不會記得;其實他們說的我們都懂,也會覺得羞恥,可偏偏他們還要一遍遍說。

我們從很小的年紀就默默記住了很多事情,很多時候也急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很遺憾,兒童們表達情緒的訴求並不是被鼓勵的。我們被社會要求乖巧聽話、懂事明理,想表達不同意見時就會被家長呵斥為“犟嘴”。我們要隨時幫大人們保持體面,要嘴甜,要會在聚會上多才多藝地表演小節目,並且大人說話小孩子不能插嘴。在很多成年人看來,未成年人不僅不需要隱私,不需要臉皮,甚至連自尊都不需要。

其實,兒童們不應該被當做“小孩子”來對待,也不應該被當成“小大人”。每一個生下來的孩子都是有豐滿靈魂的。孩子的心靈甚至比成年人更敏感脆弱,而受到委屈時,他們無力反抗成年人,只能傷害自己,或者把消極的情緒發洩給更弱小的對象。“長大”以後,我們才終於可以自由地選擇和表達,才終於獲得了身為一個人應得的尊重,不再需要默默忍受身為兒童面對大人們霸權統治時那種無力的氣憤與羞辱。

關於大人對我們的這些不自知的“欺凌”,有人選擇魚死網破地反抗,有人選擇默默忍受,有人生性敏感,有人覺得小題大做無所謂。而人性有多複雜,教育就有多複雜。

總的來說,想要孩子健康成長,就要尊重他們的人格,給他們足夠的空間,把他們培養成自尊、自信、溫柔的人。

不過,嚴格來講,關於以前的課文,我也是記得一些的:狼牙山五壯士,魯迅的閏土,朱自清的父親的背影,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兒,馮驥才的珍珠鳥,年幼的魯迅刻下的“早”,濟南的冬天,還有大興安嶺的雪和海南島的花。這些有的是要求背誦全文的,有的不用。

2018年,我錯過的機會,絕不會讓我的孩子也錯過

為什麼我印象最深刻的,會是它們呢?

我想,大概是因為當時,它們解放了我的想象力,讓我知道,在我的小小世界以外,還有那麼多豐富多彩的未知數。

大概是因為當時,它們向我打開了一扇扇窗,解放了我的想象力,讓我知道,在我的小小世界以外,還有那麼多有待探究的未知數。課文生動形象的文筆自然不用多說,文章扉頁豐富多彩的插圖也深深地感染著我——繪畫和文學一樣可以打開兒童們多彩的想象世界。

2018年,我錯過的機會,絕不會讓我的孩子也錯過

而“金童星”全國少兒美術大展,也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金色舞臺,讓他們有機會向全國展示他們童年裡千奇百怪的奇思妙想。由中國國家畫院美育研究所、中國美術報、中國美術報網共同主辦,提供的是一次在國家級平臺上展示交流的機會。大展藉由國家級學術平臺及國家級美術專業媒體強強聯合,目的是實行並宣揚真正的美育,激發孩子對“美”及“創作”的興趣,讓孩子們在認識美、掌握美和展現美的過程中,有一個全國性的交流機會及更高水平的出口。

我們找尋的並不是擁有高超繪畫技巧的兒童;我們找尋的,是一群有奇妙想象力的兒童。他們有著天真的夢,想要告訴全世界,他們小腦瓜裡一天到晚在胡思亂想些什麼。

我們也在找尋一群溫柔而睿智的家長,精心呵護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希望孩子認識到人生漫長,成功並不止於功與利。

“金童星”將陸續開展不同主題的美育活動,藉由不同維度的美育活動,提供孩子更多元的學習路徑。

查看更多藝術資訊請下載中國美術報網APP

中國美術報網網址:http://www.zgmsbweb.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