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華為可能收購聯想麼?

把愛國當成一生的事業


華為沒興趣收購聯想,也未必有能力收購聯想。當然,這裡的聯想是指楊元慶的聯想集團,而不是柳傳志的聯想控股。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



1、戰略匹配度不強

華為走的是技工貿路線,聯想走的是貿工技路線,兩者在發展戰略上的匹配度並不高,道不同則不足為謀。

2、業務互補性不強

華為主業是通訊設備,聯想這方面無所建樹,曾收購了IBM的服務器業務,但很快又被華為超越了。至於電腦和手機,對華為沒多大吸引力。



3、收購方向不同

華為有興趣收購的企業,多是成長性的科技企業,而聯想收購的多是日簿西山的巨頭。可以說,一個賭明天,一個為今天。這一點上,聯想不對味。

4、或無收購的能力

聯想也是一家國際知名的全球化公司,在財力、管理、文化等方面,華為恐怕還不具備收購聯想的能力。



最後,希望聯想能夠把小黑做好,越來越難用了!


文言狀語


可以說聯想的業務華為都有在做,但是我認為華為是不會收購聯想的。首先看下各自業務:

華為的業務:通信基礎設施,網絡終端,智能終端,雲服務,IT產品等。

聯想的主要業務是:

1,個人電腦和智能設備業務(主要是電腦和平板,還有攝像頭音箱之類小產品)

2,移動業務 (手機,智能手錶)

3,數據中心業務(服務器,雲計算)

華為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營運商客戶的通信基礎設施約佔50% ,個人用戶的手機業務約佔40%。

聯想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個人電腦約佔70%,手機約佔16%。

我們來分析下華為會不會收購聯想:

1,聯想的主要業務個人電腦,而電腦總需求量正處於一個逐年下滑的地步,基本上可以說是一個夕陽產業。華為為什麼要花大價錢收購一個夕陽產業。

2,聯想的手機業務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地位處在第三梯隊,華為手機很多年前也是以中低端為主,正在淘汰低端向高端商務發展,這一點上華為更不可能收購。

3,聯想的第三個業務服務器和雲計算,只有這個華為可能有興趣。很多人說聯想沒有技術,是靠組裝電腦,實際上在高性能計算機,高性能服務器上是有技術的,但是聯想主要還是靠的銷售貿易的優勢。華為也有做服務器和雲計算,主要在企業客戶,這方面華為主要還是以提供技術服務為主,那麼華為有必要收購聯想來增長自己的技術實力嗎,我認為也不需要,華為研發實力在行業內可以說是最高的,在雲服務的技術實力可能已經超過聯想了。而且在這一塊上聯想的業務佔比非常低。

華為業務構成:


聯想業務構成:


老黃侃財


感謝!

題主的這個問題,我覺得是有點看不起聯想,又或者是太看得起華為!兩家企業,同為世界五百強,說合作我信,但說收購,我覺得有點天方夜譚了!

我先舉個例子,蘋果夠有錢吧,市值也夠大吧,名氣也非常大。但他能收購三星嗎?三星的市值只有蘋果的大概三分之一,但蘋果為什麼收購不了三星?人家每年的利潤基本和蘋果是持平的。雖然股價跌了,但沒影響人家的盈利。華為有蘋果強嗎?蘋果都沒能力收購一個世界五百強的公司,你覺得華為可以?

題主是不是覺得華為手機這幾年做的非常好,想收購誰就收購誰?別開玩笑了,聯想雖然手機差,但人家PC端是世界第一,華為出個10000+的電腦我看看?雖然做了電腦,但外觀還不是抄襲別人的?

你在看看企業的性質,聯想是中科院的,華為就一私企,你覺得收購聯想,可能嗎?如果真收購,誰收購誰還不一定。

最後,我覺得題主這個問題其實有抹黑華為的意思,同為國企,體量又大,更多的應該是向外擴張,而不是窩裡橫!兩者各有優勢,合作可以,但如果真的被收購,那種情況其實並不好!


考拉愛搞機


我倒是希望華為收購聯想,這樣華為可以更強大,而且聯想也會更加強大。對於普通用戶來說,也根本不可能存在現在美國聯想居然比大陸還便宜的現狀,投票5g也不會投錯了。

但是華為是不可能收購聯想,因為一方面華為收購聯想沒價值,另一方面聯想也不可能賣。


一、聯想對華為不是互補,而是拖累

華為現在研發的主要是交換設備,以及消費設備,消費設備上已經有手機和電腦登品類。而且華為手機不管是榮耀還是mate都賣得相當好。所以聯想對華為並不是互補的,如果說聯想的渠道,華為下沉比聯想厲害多了。

那聯想有什麼是比華為做的好的呢?是pc市場,聯想是當之無愧的老大,但是pc的毛利率太低了,而且聯想在最新一個季度已經是虧損了。

如果買下聯想,華為就買了一個拖油瓶,而且這也不適合華為不收購的戰略,當然不會買了。


二、聯想不會賣,管理層不會同意

聯想市值太低了,只有77億美元,而且已經被踢出恆生指數了,那聯想會賣嗎?不會的。首先賣或不賣是管理層做出的決定,如果賣不利於管理層的利益,那聯想會賣嗎?

很明顯不會,如果聯想出售,那楊元慶就不可能拿1億人民幣的年薪,而柳傳志的商業生涯也會蒙上一層灰,這是最困難的事情。柳傳志和楊元慶都不會願意的。

如果你是華為管理層,你會買聯想嗎?


毛琳Michael



我們感覺到這個題目就有些奇怪,華為為什麼要收購聯想呢?華為收購聯想的目的是什麼?戰略意圖是什麼?我們感覺華為沒有必要收購聯想。咱們也沒有必要抹黑誰,僅僅是感覺沒有必要而已。

至於說原因,我們認為如下:

一.戰略方向不同,華為是科技創新型企業,而且戰略佈局是在通信行業,緊抓科技創新這一核心,以科技創新驅動企業的發展,她的發展是可持續的。而聯想是買辦思維,在原來地球村時代,還可能有所發展,但是,現在的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再想整合世界資源為我所用的思想已經行不通,再一個說,聯想的買辦思想,讓他基本上沒有任何的技術儲備,華為買聯想有何用?

二.兩者的領域不同,一個是通信,一個是電腦。但是,電腦的發展趨勢應該是窮途末路 基本是行業萎縮期階段。還有,現在的電腦對於華為不是技術難題,如果有市場,華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技術儲備進入這個行業;

三.世界500強是過去式,而且,是以營收來計算的,這個排行榜還能適應現在的時代嗎?

四.聯想的市值僅僅是70億美金左右,華為雖然不是上市公司,市值卻是在5000億美金左右,兩者根本就不在一個層面上。

碼字真的很辛苦的,來到這裡看到我們的文章,那就是你我之間的緣分!點贊,轉發和關注一下吧!我們誠摯地謝謝您!


在路上覓尋


我覺得華為是有可能看不上聯想的,華為走的是科技創新的路子,自己有真材實料,有自己的技術,聯想走的是貿易驅動的路子,沒有核心技術,拼的是供應商的協調能力和控制能力,兩家公司在各自的領悟沒有什麼交集,即使手機業務有交集,聯想的手機華為也沒必要收購,華為自己的手機做的已經非常成功了。

不過近幾年華為在電腦業務上也開始有所為,對於PC業務,我覺得華為倒是有那麼點可能收購聯想,但是基於聯想目前的形勢和華為的路子在可預料的時期內不會可能出現互相收購的商業行為出現。

雖然近些年聯想業績下滑,手機業務也是半死不活,但是要想收購這隻大象也沒那麼容易!


馬不一說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我們知道,主要是研發和生產通信設備的科技公司,同時在通信領域華為非常知名的企業,同時華為是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在運營商級 企業級 終端及雲端提供全方位的系統解決方案。

不是從事IT信息技術行業的可能瞭解華為是從華為的終端設備開始的,比較有名的就是華為手機了,尤其是最近華為發佈的P20系列手機,可謂是賺足了眼球。

那麼聯想跟華為在業務上,基本是沒有衝突的,唯一重疊的是手機制造業務,但是現在來看,聯想手機跟華為手機現在已經不是同一級別了。聯想主要是從事個人PC,企業服務器,打印複印等終端設備的生產與研發的。但是在筆記本電腦 臺式電腦以及服務器產品上,華為跟聯想也是沒法比的。

兩家公司都是中國以及全世界都是非常知名的企業,至於兩家公司會不會合作以及會不會相互收購,我覺得在業務合作方面到時有可能,但是收購,就不太可能了。畢竟兩家公司在合併的話,對於兩家公司來說,都不是很好的方案。


不一樣的瘋子


華為不可能收購聯想!華為投資研發費用最多,華為需要核心技術,追求科技創新,華為是長跑選手,緊跟潮流步伐,隨時準備彎道超車,不會去涉足傳統制造業。聯想表面是屬於科技公司,由於研發投入少,專利儲備少,不掌握核心技術,缺乏創新,雖然電腦質量不錯,銷量第一,卻已淪落為裝配工、代工廠。再看看最近華為發佈的筆記本和平板電腦,創新工藝和專利技術,定位高端,榮獲多項國際大獎。華為收購聯想得不到專利技術,只能獲得一大批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裝配車間,沒有任何意義!


漂飄12


是否需要收購一家企業首先要看自身的戰略發展規劃,例如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等李書福的目的是在整合全球資源致力於打造全球的行業巨頭,其次就是被收購的這家企業有沒有收購價值,例如蘋果公司為什麼不收購三星,那是因為三星只是零部件供應商而全球的相關供應商還不止三星一家企業,就拿華為公司收購聯想集團有木有可能來說,華為公司有自己的戰略目標而聯想也在努力地去佈局全球市場,這兩家企業還沒有跡象表明會走到一起!


88885882781


華為收購聯想,可能性不大。首先華為在通信、手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智能家居等方面都有業務,與聯想業務有重疊,華為收購聯想,只能是體量上增大,並無益出。其次,華為已經通信領域已經是全球第一,手機全球第三,筆記本電腦方面也在發力。

總的來說,如果華為收購聯想,弊大於利,所以,華為收購聯想可能性很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