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5 殲20因工藝複雜難量產?專家:海訓打破傳言

科技日報記者 張強

空軍近日發佈消息,由我國自主研製的新一代隱身戰鬥機殲-20(代號威龍),首次開展海上方向實戰化軍事訓練,進一步提升空軍綜合作戰能力。

殲20因工藝複雜難量產?專家:海訓打破傳言

那麼,對第四代隱身戰機來說,開展海上方向軍事訓練意味著什麼?海上訓練能解決什麼問題?美軍的F-22和F-35隱身戰機是否開展過類似訓練?

軍事科普作家陳光文告訴科技日報記者:“殲-20戰機在今年2月被空軍宣佈正式列裝作戰部隊後,能在短短3個月時間裡就開展海上實訓,不但意味著該機在陸空的訓練已經進入新階段,而且標誌著該機已基本具備了陸空條件下的作戰能力,也惟有在陸空訓練成熟並鞏固的情況下,一款新型戰機才具備開展海上實戰化訓練的基礎。”

克服惡劣氣象因素

已具備各條件下聯合作戰能力

軍事專家王明志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在周邊,隱身飛機實際上已經有一些實戰的部署,特別是日本已經部署了F-35,美國也經常有隱身飛機,前出到第一島鏈這個地方進行活動。那麼,殲-20加強海上方向的實戰化訓練,可以有效地應對這種新型的安全威脅,提升我們有效地塑造態勢、管控危機、遏制戰爭和打贏戰爭的能力”。

“美軍的F-22和F-35服役以來,會不定期地被派到亞太來進行臨時部署,其實這也是開展海上適應性訓練的代名詞。作為後起之秀的殲-20,未來的戰場必然包括海上,所以開展海上實戰化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訓練課目。”陳光文表示,“近年來,隨著中國空軍朝著‘空天一體、攻防兼備’戰略目標的邁進,大批空軍戰機開始朝‘全空域作戰、全空域到達’方向高速發展,而最能體現上述目標的,就是組織各新型戰機進行高空、高寒、高原、遠海和各種複雜氣象條件下的實戰化訓練。”

近年來,中國空軍已開展多種複雜氣象條件下的實戰化訓練——

2011年秋,成空數架殲-10戰機,自高原某機場編隊起飛,首次在海拔4200餘米某機場降落,著陸數十分鐘後再次起飛返航,標誌著我國產新型戰機具備了高原全域作戰能力。

2016年,多家航空領域媒體轉載微博網友消息,殲-20在海拔4411米的世界最高機場——稻城亞丁機場,進行高原試飛。

進入2018年,就在宣佈殲-20列裝空軍作戰部隊之後,中國空軍官方微博以“看圖說話”的形式通報:殲-20戰機機隊已開展高寒條件下實戰化訓練。

今年3月,空軍發佈消息稱,中國空軍近日出動轟-6K、蘇-30等多型多架戰機飛越宮古海峽,成體系前出西太平洋開展實戰化軍事訓練。同時組織轟-6K、蘇-35等多型多架戰機飛赴南海,實施聯合戰鬥巡航。

“一系列消息證明中國空軍已經基本具備了在各種條件下實施聯合作戰的能力。”陳光文說。

將扮演“踹門”角色

無支援下重創敵方重要目標

殲20因工藝複雜難量產?專家:海訓打破傳言

殲-20是空軍“攻防兼備”戰略轉型的標誌性裝備,突出特點是隱身性能好,中距與近距空戰能力強,同時具備制空與空面突擊能力,綜合信息化水平高。

這次海上方向實戰化軍事訓練,殲-20發揮先敵發現、先敵發射、先敵毀傷、先敵脫離優勢,在制空任務中削弱對手防禦能力、阻滯對手作戰進程、打擊對手海上目標。

“在未來的空戰中,第四代戰機無疑是核心和先鋒,更重要的是對手的戰術也是圍繞著隱身戰機來打造的,所以中國空軍也會順應這一趨勢。”陳光文介紹,從美國的角度來看,F-22戰機作為隱蔽進攻型裝備,在作戰行動中會充分利用自己的隱身優勢扮演“踹門”角色,實施第一波攻擊。因為具備隱身性能,F-22可輕易穿破敵方嚴密的防空火力和雷達網,打擊縱深內的通信設施、雷達站和指揮中心。緊隨其後的F-15負責將被F-22撕開的口子擴大,甚至通過近距離精確攻擊,將敵方的力量徹底消滅。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擁有隱身戰機的國家。海灣戰爭期間,在空襲第一天,30架F-117“夜鷹”隱身攻擊機和54枚“戰斧”巡航導彈在沒有任何支援的情況下重創了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的高價值目標。這就是典型的“踹門”戰術。

“就現在披露的消息來看,殲-20也將扮演這樣的角色,主要也是用來‘踹門’和攻擊關鍵節點。由於要應對來自海上方向的威脅,就意味著海上方向實戰化軍事訓練必不可少。”陳光文說。

用海訓促進協同作戰

在訓練過程中解決眾多難題

“當然,不管是三代戰機還是四代戰機,海上訓練均面臨一些幾乎共同的問題,如海空信息保障、海上飛行安全保障、海上機群協同和海上新型戰術的摸索等,這些都是與陸空完全不同的,不但需要不斷積累經驗,更需要各種保障平臺的大力協同。”陳光文介紹,這個訓練過程中,可能要著重解決的問題有:殲-20與空警-2000或空警-500/600的通訊和信息保障問題;殲-20與配合作戰機型如殲-10C和殲-16的信息溝通、指揮和情報共享問題;殲-20與衛星之間的導航與信息獲取問題;殲-20與水面艦艇之間的非主動通訊和情報信息共享與作戰協同問題;殲-20全程無線電靜默狀態下的自主作戰問題,可能包括目標的搜索與鎖定以及打擊等各個方面。

陳光文介紹:“從公開新聞報道上看,美軍的F-22和F-35戰機可能開展過單獨的海上作戰訓練,但顯然沒有開展過聯合海上作戰訓練,而且F-22是空優戰機,幾乎沒有對海攻擊能力。但首先美軍戰機各種實戰經驗豐富,海上方向作戰應當不是問題。其次,美軍的隱身戰機在曾開展的空中對抗訓練中,對相關問題也進行了一些探索,比如聯合空戰中的通信問題。”

F-35A服役後,來自美國空軍第94戰鬥機中隊的F-22戰鬥機和第58中隊的F-35A戰鬥機曾進行了聯合空戰訓練,這次聯合訓練主要是為了提高四代戰機的主動出擊作戰與被動防禦作戰能力,並進行空中對抗訓練,力圖發揮出最大作戰效能。由於各自研發時的技術原因,F-22裝備的是內部飛行數據鏈(IFDL),IFDL只能侷限於該機型之間實現通信,這有利於參戰的各架戰機之間實現信息共享和保密。而F-35A因為研發時間較晚,裝備的是多功能先進武器數據鏈(MADL),這是一種在該型戰鬥機之間進行保密通信的發射機。因為兩者分別採用了具有不同頻率和天線的獨特波形,所以實際上它們之間根本無法協同作戰。

“最終,美軍通過研發一個空中路由器,將F-22的IFDL、F-35的MADL與F-15所使用的LINK-16數據鏈實現了保密狀態下的互聯,從而解決了三者的聯合作戰問題。”陳光文說。

打破殲-20“難以量產”流言

批量的機型實訓才可迅速促成海訓

此次訓練中,空軍某部飛行員程夏表示,從內陸到沿海,飛機經受住了天氣環境、伴隨保障等考驗,各系統工作良好穩定。殲-20飛機可以出現在任何需要它出現的地方。

有媒體報道,從2011年初首飛、到2016年11月亮相珠海航展,再以3機編隊戰鬥姿態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成立90週年閱兵,7年多的時間,殲-20見證了我國航空工業的飛速發展,承載了空軍飛行員投身新時代練兵備戰、提升新時代打贏能力的使命追求。

“特別是從2月列裝戰鬥部隊再到現在正式參加海上實戰訓練,其間隔僅有3個月。令外界深感意外的是,這個時間是如此之短,一方面說明殲-20的技術成熟度很高,另一方面說明中國空軍對於殲-20的期待是時不我待的。”陳光文表示。

在不久前,俄媒曾刊文稱,中國的殲-20戰機與俄羅斯蘇-57戰機一樣,由於工藝複雜,對新材料、新設備應用得多,面臨難以量產和大量裝備的困境。那麼,中國空軍此次發佈的消息,又說明了什麼呢?

對此,陳光文認為,“很多人對於殲-20的猜測,大都是依據F-22的數據得來的,因此總難免出現誤判。近期,媒體多次報道中國在新型戰機上使用了隱身航空超材料和智能蒙皮技術,當然還有更多外界不可知的新技術得到了應用,所以有外媒得出殲-20‘難以量產’的結論。實際上,這恰恰證明中國在一些先進航空技術上的突破是巨大的,應用也是成功的。殲-20之所以能在不到3個月裡從裝備作戰部隊迅速轉換到海上實戰訓練,這不是三五架戰機就能做到的,其背後一定是一定批量的服役機型集中實訓的結果”。

“可以相信,隨著殲-20戰機海上訓練的與日俱增,不但其海上作戰戰術會不斷細化與成熟,更會提高其練兵備戰謀打贏的本領,使我國的海上長城更加堅不可摧。”陳光文指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