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8 李世民篡改唐史,為隱瞞弒兄殺弟外另一樁他深為忌憚的大事

李世民看了起居注,告訴房玄齡:不必替他遮遮掩掩,反正玄武門事件本來就是像“周公誅管、蔡,季友鴆叔牙”那樣的義舉,目的是為了“安社稷、利萬民”,所以史官大可不必有什麼思想負擔,更不必用“隱語”和“浮詞”來替玄武門事件進行粉飾。

李世民篡改唐史,為隱瞞弒兄殺弟外另一樁他深為忌憚的大事

李世民

李世民所謂的“周公誅管、蔡,季友鴆叔牙”、“安社稷、利萬民”等語,其實是為玄武門之變定下了一個政治基調,也是為史官們修改史書提供一個欽定的指導思想。

李世民要史官們把他利用陰謀手段奪取太子地位的宮廷政變寫成‘安社稷、利萬民’的正當義舉,也就是要把他殺兄奪嫡之罪合理化。房玄齡、許敬宗正是遵照這種要求修改《實錄》的。”

李世民篡改唐史,為隱瞞弒兄殺弟外另一樁他深為忌憚的大事

長安

時至今日,學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貞觀史臣在玄武門之變的前前後後確實對李世民作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與此同時,李建成和李元吉則遭到貞觀史臣不遺餘力的口誅筆伐,被描寫成了徹頭徹尾的昏庸之輩、卑劣小人,甚至是衣冠禽獸。

一,對李世民加以美化和粉飾;二,對李建成和李元吉加以醜化和歪曲;三,對有關玄武門事件的許多關鍵性細節加以改動和增刪。

李世民篡改唐史,為隱瞞弒兄殺弟外另一樁他深為忌憚的大事

李世民

李世民在玄武門前親手射殺兄長李建成,仍然白紙黑字地保留在史冊當中,與齊王李元吉搏鬥,最終殺之。還有,太子和齊王十個被封王的王子都遭殘忍屠殺,為什麼這一切,李世民都沒有改動?他費盡心思修改史書到底在掩蓋什麼?

是否真如史書所載,高祖和近臣們正悠然自得地“泛舟海池”,沉浸在一片詩情畫意之中,對宮門前正在發生的慘烈廝殺一無所知?是否直到尉遲敬德滿身血跡、“擐甲持矛”地前來“宿衛”,高祖和一幫近臣才如夢初醒?

李世民篡改唐史,為隱瞞弒兄殺弟外另一樁他深為忌憚的大事

長安

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的敦煌寫本《唐太宗入冥記》記載,有人問: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在武德九年,為甚殺兄弟於前殿,囚慈父於後宮?”

可見《唐太宗入冥記》中所提到的“囚慈父於後宮”的說法,在唐朝已經廣泛流傳於民間。

李世民的計劃是先在玄武門伏擊太子,成功後進入太極宮挾持高祖,雖然宮城北門玄武門執行禁衛總領常何被李世民策反。但高祖的衛隊依然會保護皇帝,這將是一場惡戰,而一旦動起手來,高祖的安全也就難以保證,顯然李世民已經做好了弒父的準備。

李世民篡改唐史,為隱瞞弒兄殺弟外另一樁他深為忌憚的大事

李世民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玄武門之變當日,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帶領一干親信和“素所蓄養的八百勇士”埋伏於玄武門,伏擊太子。直至將太子和齊王殺死,李世民率領大隊人馬奔向太極宮,留下張公謹和少數人馬守玄武門。

太極宮前一番惡鬥,血流宮城,好在沒有傷及高祖,遂將高祖和重臣囚於海池。

太子李建成的部下、翊衛車騎將軍馮立得知太子身死,與副護軍薛萬徹、屈直府左車騎謝叔方率領東宮和齊王府的精銳兵馬兩千人,急馳趕到玄武門,準備為太子和齊王報仇。張公謹膂力過人,他獨自關閉了大門,擋住馮立等人。

李世民篡改唐史,為隱瞞弒兄殺弟外另一樁他深為忌憚的大事

玄武門

雲麾將軍敬君弘與中郎將呂世衡大聲呼喊著向馮立衝去,結果全部戰死。把守玄武門的士兵與薛萬徹等人奮力交戰,持續了很長時間,薛萬徹擂鼓吶喊,準備進攻秦王府,將士們大為恐懼。李世民領數百人復又殺回玄武門,馮立等人逃散。

李世民篡改唐史,為隱瞞弒兄殺弟外另一樁他深為忌憚的大事

伏擊

李世民弒兄、殺弟、屠侄的那些真相都可以不改,卻偏偏刪改了血洗太極宮,只因血洗太極宮這一段將會坐實了他“不忠不孝、悖逆君父”的罪名,以至於比弒兄殺弟在良心上更難以承擔、以禮教倫常的標準來看更不可原諒,因而在面對後輩和世人的時候更難以啟齒。摘自國學讀書會 請關注:遠方的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