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意大利大選是否會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下一個黑天鵝事件?

張浩天Tony


“黑天鵝事件”這個詞從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成為一部分中文媒體的最愛。任何選舉前總要大肆炒作一番會不會有“黑天鵝飛出”。用這個詞的人往往根本不瞭解選舉狀況,也不瞭解金融市場。

回到這次意大利大選,應該說,民粹力量的崛起是令金融市場擔心的趨勢。被歸為民粹力量的五星運動和北方聯盟的選情被看好,這兩個政黨都有反歐盟立場,對歐元有各種意見,反對緊縮政策,要求加大公共開支,金融市場不喜歡這些,因此並不希望他們能執政。但金融市場一來會看民調:他們知道這兩個政黨即使勢力壯大,也並不足以獲得執政所需的多數;二來也清楚一個黨派在競選時和執政後的區別:即使他們加入了執政聯盟,他們的激進立場也不可能真的落實。

選舉結果可以說並不太出乎意料:五星運動和北方聯盟的確獲得了比民調高几個點的得票率,北方聯盟甚至超過了意大利力量黨,第一次成為右翼中的最大黨。但右翼聯盟37%的得票率並不足以獲得議會多數,無法組閣;而五星運動的32.7%也不足以單獨執政。於是意大利的政局陷入了僵局,可能面臨重新選舉。

圖為意大利選舉結果(中右翼、五星運動和中左翼三大陣營的得票率)


這些雖然不是尋求政治穩定性的金融市場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但是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局面,因此不存在什麼“黑天鵝”飛出,市場對選舉結果也只是做了輕微反應,和歐債危機時的那種驚恐完全不可同日而語,和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時的振盪幅度也沒有任何可比性。


答題人: 宋邁克 歐羅萬象(微信公眾號:EuroScope)團隊成員


歐羅萬象


意大利民粹勢力崛起,歷史上長期把控意大利政壇的中左民主黨與中右力量黨支持率之和尚不足33%,未來組閣亦恐崎嶇坎坷,卻不能排除民粹上臺和重新大選的可能,但並未引起金融市場的嚴重波動,選後意大利國債收益率雖短期上揚,但漲幅不足1%,很快趨於平穩,糾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意大利選舉結果雖不符各方期待,但仍屬意料之中。3月4日意大利選舉之前,根據各方民調,已能夠大致反應此次大選各方勢力不同情況:民粹勢力高歌猛進,支持率而言中右聯盟居首,五星運動作為單獨政黨次之,但將成為最大單獨政黨,而執政的中左聯盟居末,正為最大輸家。唯一讓人意外的是,中右聯盟中,意大利力量黨與北方聯盟此消彼長,支持率互換,但這並不是過大的意外。

二是意大利政治常年動盪,已稀疏平常。此次選舉是意大利第18屆議會選舉,但要組建成政府則是二戰以來意大利第65屆政府,足可見意大利政局之動盪。意大利向來不是以穩健著稱,2016年12月憲法改革公投後,更澆熄了各界對意大利“以改革促增長“的期待。這次意大利就算組成政府,也不穩定,無法有效推進改革。

三是意大利“太大而不能倒“,歐各界鼎立促意穩定,未來崩潰的可能性較小。意大利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在歐盟內頗具份量,雖然意大利經濟增長緩慢、公共債務高企、銀行業積重難返,但仍處於歐洲穩定機制(ESM)保護之下,此外歐央行亦大量購買意大利國債,幫助其保持經濟穩定,未來經濟惡化乃至崩潰的可能性較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