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肝病到最後好多都會吐血而死?

aiq一世情緣


段醫生講科普☞帶你快樂漲知識!

晚期肝病出現吐血,是由於肝硬化導致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病死率極高。那麼,肝臟是怎麼導致吐血的?我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正常情況下,肝臟有兩套血液供應:門靜脈和肝動脈,門靜脈約佔70%。門靜脈血液主要來自於胃腸道吸收的物質,包括營養物質、藥物、酒精、毒物等。



肝硬化時,肝臟遭到破壞後改建,肝小葉和再生結節形成,壓迫其周圍的門靜脈分支,使門靜脈狹窄、中斷甚至閉塞,入門靜脈的血流受阻,形成門脈高壓。



此路不通,再“修”條路

胃靜脈入肝的血流受阻,導致食管下段、胃底靜脈、賁門靜脈增粗,壓力增大,管壁變薄。機體為了引流曲張靜脈的血液,形成了許多新的通路。



當曲張靜脈的壓力到達一定程度,自發破裂出血或在某些堅物質的刺激下破裂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即吐血,嚴重時因失血過多休克而死亡。

聽不懂?舉個例子。

肝硬化就好比高速公路在修路,導致交通堵塞嚴重,司機前進不得,只能改走其他道路。



因此,肝硬化患者,為了預防食管胃底曲張靜脈破裂出血,飲食和運動上需注意一下幾點:

(1)禁食堅硬、辛辣刺激、過熱、不易消化的食物。

(2)少量多餐,避免禁食過飽。

(3)避免劇烈運動,或搬提重物。

(4)避免情緒過度激動。

(5)當出現大便發黑,或吐血時,立即禁食,醫院就診。

☞關注“段醫生講科普”,健康又養生!


段醫生答疑在線


肝病,肝臟疾病的統稱,而無論是肝硬化,還是肝癌,總之都會損傷到肝臟的結構與功能。肝臟是人體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器官,負責人體的代謝、合成等,也負責消化系統中膽汁的分泌。

肝硬化患者早期由於肝臟結構遭到破壞的程度並不嚴重,正常的肝組織通過功能代償尚能替代遭到破壞的肝組織,所以肝硬化早期,患者並沒有特別明顯的症狀。隨著,肝組織的進一步破壞,肝細胞再生、重塑,形成假小葉後,肝臟的功能也基本上處於失代償狀態。尤其是在出現腹水、門脈高壓後,這個時候肝的正常功能基本處於喪失狀態,同時也會出現多系統受損的症狀。

例如說,肝硬化門脈高壓期最明顯的一個症狀就是由於門靜脈壓力增高,使胃底靜脈和食管下端靜脈曲張,同時由於肝功能喪失,肝細胞合成及分泌凝血物質減少,所以當曲張的胃底-食管靜脈因潰瘍,創傷而破裂出血時,出血一般不易止住,臨床上的表現就是嘔血。而且,這種病人在大出血的時候通過普通治療方法例如三腔兩囊管、凝血酶等,是不能止住血的,再者,肝硬化病人在後期,由於尿素代謝異常,血液中尿素含量增加,肝功能無法代償。當肝硬化患者出現上消化道大出血時,由於出血量大,有一部分會通過腸道排出,即便血。這一部分血液在腸道內分解會產生氨氣進入血液,造成血氨濃度的進一步增加,加重肝性腦病,最終導致患者的死亡。

本期答主:葉梓,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生命召集令,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生命召集令


正常人是不會出血的,主要是體內有凝血因子起作用,而這些凝血因子,是由肝臟合成的,肝病惡變使血小板破壞嚴重,凝血水平降低,並且全身血管脆性增加,門靜脈高壓引起食管胃靜脈曲張,產生消化道出血,出血嚴重會危極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