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4 牡丹花的種植技術詳細介紹

牡丹為國花,明代就有記載。1903年,清政府指定牡丹為國花。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興花發,人民安康。1994年中國花卉協會組織了中華國花大評選,牡丹再次被評為國花,賦於它國家和民族的總全象徵,安定團結,統一發展的重要含義。很多人都想要在家種植牡丹,那牡丹花的種植技術是怎樣的呢,菏澤多禾牡丹專業種植基地的技術人員詳細介紹一下。

牡丹花的種植技術詳細介紹

觀賞牡丹訂購13305308007

  牡丹花的種植技術詳細介紹

  對於牡丹花,有這樣一個說法:“能收八成嫩,不收九成老。”主要是因為牡丹種子是由子房內的胚珠發育而成的,一般在每年的8月上、中旬成熟,結實率因雌雄蕊的瓣化程度增高而降低,甚至不結實,種子在達到一定成熟度後,其萌芽率隨成熟度提高而降低。播種時期晚了。牡丹種子的上胚軸具有休眠的特性,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即可採收,宜即採即播,過早過晚會降低發芽率。我估計你的種子存放太久可能發芽率已經太低了。

  牡丹花種植種子繁殖有個缺點就是開花晚,衡水土壤有點鹼。牡丹花的繁殖,用播種法、分株法、嫁接法都可以。但用播種法時間太長,從播種時起,要4-5年後方可見花;衡水的牡丹長壽的少,新手更是難以伺候,若措施不當,即使發芽後牡丹也難以成長,所以牡丹花種子種植方法是最難的,所以一般以採用分株法者為多。

  如何種植牡丹花呢?種植過程中牡丹播種不可過深,以3至4釐米為宜,播後覆土與地面平,俗稱“種子入土,深不過五”(5釐米)。再輕輕將土壤踏實,澆透水,冬季要覆上穀草、樹葉或馬糞,或用地膜蓋好,以保溫、保墒、防寒。翌年牡丹萌動出土後,使幼苗露出地面,弱者僅生出一片小葉,壯者可生出2至3片葉,應及時中耕除草。

  牡丹為深根性落葉灌木花卉,性喜陽光,耐寒,愛涼爽環境而忌高溫悶熱,適宜於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中生長。它有一定抗旱能力而不耐潮溼,忌栽植於積水的低窪處,若土壤中水分過多,其肉質根部容易腐爛。牡丹的特性是“四宜四怕”,即宜涼怕凍,宜暖怕熱,宜光怕陰,宜幹怕溼。因此,種植牡丹要選寬敞通風、上午有陽光、土壤肥沃疏鬆的地方,不可種在積水地、陰溼地、瓦礫地。

  牡丹花的種植技術之牡丹花怎麼養

  現在的牡丹大多為盆栽可供人們隨時觀賞了,盆栽牡丹花的種植因生存環境與室外種植不同,所以選擇好的品種很重要,宜選擇適應性強、早開花、花型較好的品種,如洛陽紅、胡紅、趙粉等。植株宜選用芍藥作砧木嫁接的3-4年小棵牡丹或具有3-5個枝幹的分株苗。

  盆栽時,盆底可用粗砂或小石子鋪3-5釐米厚,以利排水。盆土宜用黃砂土和餅肥的混合土,或用充分腐熟的廄肥、園土、粗砂以1:1:1的比例混勻的培養土。生長期間要常鬆土,每個半月施一次複合肥。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澆水是否適當是盆栽牡丹花的種植成敗關鍵因素之一,應做到見幹則澆的原則,防治盆內積水使根部腐爛。

  盆栽牡丹應置於陽光充足的東向陽臺,如放南陽臺或屋頂平臺,西邊要設法遮蔭,避免陽光直射,保證開花期。

  除以上幾點之外,牡丹花的種植還應注意修剪和管理抹芽,常在枝上留2~3個芽,其餘的都去掉,這樣開出的花更美,更大。

  牡丹花的種植技術之管理技術

  (1)選地施肥。 因牡丹宜冷畏熱,喜高燥而惡低溼,懼烈風酷日,故栽植牡丹的土地宜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的沙質壤土,高亢向陽、排水良好為宜。具備澆溉條件,不要重茬栽植。大片牡丹栽植前的1——2個月,要對土地施肥深翻,深度可達0.5——0.8米,以達到根深葉茂。翻地前應施足底肥,以發酵腐熟的人畜糞或餅肥為好,每畝可施人畜糞2500——3000公斤或餅肥250公斤為宜,土雜肥施量可多一些,一般每畝3000——4000公斤。栽植前對深翻的土地要進行整地,總的要求是:一字坡形畦,中間稍高隆起,四周起埂,以防水土流失,畦內底要平坦,畦寬2——3米,畦長可達10米。順畦埂上下開一水溝,便於一方水通,四方滲水。

  (2)播種育苗。 用水把種籽浸泡1——2小時,取出水中下沉的顆粒飽滿的種籽,棄之浮起的秕粒,比較飽滿的成實種子每公斤可達2600——3000粒,1公斤幹種浸24小時可吸水1.2公斤。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即用50℃的溫水浸種24——30小時,使種皮脫膠吸水,膨脹萌發。浸種後的種子可拌以適量的草木灰進行播種,如遇雨天或有能及時播種時,可將浸後的種子用溼布蓋好放在屋內,待天晴後再播。播種時間應在“處暑”後至白露前(農曆7月底)播下,過晚出苗率低,年前生根少,年後苗不旺。為解除胚軸休眠特性,播前可用500×10-6——1000×10-6赤黴素浸種24小時,一週後解除休眠期,芽和根同時長出。育苗宜採用不高畦,一般先把地表乾土颳去,用溼土作成小高畦,畦高10——15釐米,畦寬35——50釐米,畦上育苗2——3行,行株距為6——9釐米×3——4釐米,覆士3——5釐米,並立即加蓋地膜,地膜上加土6——8釐米,以保溫過冬。行播每畝用種25——35公斤,撒播用種50公斤,如播種時與土壤溼度不足,畦內應放水“偷澆”,以保證種子萌發需水。並要十分注意苗後的管理。種子播種後,如果溼度、溫度適宜,30天即可萌發出0.5——0.8釐米長的幼根,“冬至”前後,可在溝內放水偷澆一次“過冬水”,以利用根的生長。第二年雨水以後,應及時去掉地膜蓋土,淺松表土,以促小苗長出。“驚蟄”前後,小苗基本出齊,冬季雪少乾燥,可偷澆“催芽水”。春季要加強苗田管理,主要是適時追肥澆水。麥收前假如連續乾旱,應每隔7——10天,偷澆水一次,並及時鬆土保墒。結合澆水施肥,以速效肥為主,多施腐熟的人糞幹、芝麻餅、菜籽餅等,施3次為宜。還要注意除掉雜草、防治蟲害,確保苗子健壯。一年生苗子長至0.3——0.4米高時,當年可以移栽,育出的弱苗,可在2——3年後移栽。

  (3)栽植。 牡丹在北方和南方栽培時間方法差別比較大。北方多在“秋分”前後栽種,栽植方法為垂直面栽下。南方多在“處暑”至“白露”栽植,栽植方法為斜栽法(植株與地面呈25°——35°角),藥用牡丹每畝栽植1500——2000株,觀賞用的每畝1000株左右。 國中原地區牡丹栽植方法以洛陽、菏澤具有代表性。兩地多在“秋分”前後栽植,此時離土地封凍還有一段時間,地下根部可生長一個時期,對保證成活和來年生長都十分有利。一般新根長度可達12——15釐米。具體栽植方法是:在已準備好的土地上按照預定的行株距,先挖穴,穴的大小以30——50釐米見方,深度為40——50釐米為宜,挖穴時要將表土和生土分放。其次把牡丹苗放在穴內,使根系分佈均勻舒展,向四周垂下,便可填埋表土,後填生土,土填至半穴時,應用手輕提苗子並左右提動,使根頸(“五花頭”)與地面持平為宜。土填滿後,用木棍輕輕搗實,立即澆一次壓根水。待土壤見干時,即可鬆土保墒。牡丹栽植的深淺之度以瘡口齊土面為佳,深則根不發,花不旺。

  (4)澆水。 實踐經驗證明,牡丹春季萌芽放葉、開花之前和開花之後都需要充足的水分,如此時雨水不及時,需要澆水,以保證生長髮育需水。在《牡丹八書》中說:“初栽澆足,以後半月一澆,旱時旬日一澆,水不喜多,也厭其少,多則根爛,少則枯乾。”據此可知牡丹澆水的關鍵是在於澆水的時間、次數、數量是否科學。澆水的依據是由其喜燥惡溼的特性決定的。牡丹澆水,北方土燥宜多次澆,南方地溼不可多澆。澆水要有常,暑中忌澆,夏季澆水宜清晨或涼爽時澆,冬春宜暖日澆,用水以久積雨水,塘水為佳,水暖含肥,其他水次之;冬季澆肥水,開花前澆肥水,謝花後宜輕用肥水。夏季酷暑長期下雨或積水的地區,對牡丹管理要採取遮陰、防雨、防澇和地面鋪草辦法來降溫,減少蒸發和積水缺氧。

  (5)施肥。 為保證牡丹的良好發育,必須十分重視施肥。從栽後第二年起,每年至少施肥3次,第一次在“春分”至“清明”時節,即開花前15——25天施下。以補充根內或枝條本身原有貯藏營養物質的不足,有利於當年開花。第二次可在開花後半月內進行。 以滿足枝條旺盛生長和花芽開始分化的需要。為來年開花打下物質基礎。第三次施肥應在秋冬之季進行,既能貯藏營養,又可有助於牡丹的越冬保護。

  (6)鬆土除草。 因牡丹性喜暄土,暖地,故經常鋤地滅草很重要。開花前要進行2——3次,開花後到秋季每月1——2次。降雨或澆水之後,土壤略幹就要鋤地鬆土。鋤地深度在5——10釐米,頭鋤要淺,二鋤要深(10釐米)、細,不留生地。花謝後,為減少水份蒸發,並保持旺盛生長,對二、三、四年生的牡丹可進行淺掘,深度可達15釐米,以增強抗旱能力。夏季高溫多雨時節,土壤溼度大,地表易板結。雜草易叢生,鋤地滅草更為重要。 “立秋”至“處暑”時間是鋤地滅草的關鍵時候,應淺鋤、細鋤、將雜草消滅在結籽之前,可減少來年雜草危害。

  

(7)整枝去芽。 這是牡丹管理上的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同語園藝上的修剪整枝,故也稱定股拿芽。其目的是為了保持株型,集中養分,促進開花繁茂和根部生長。正如花農所講“氣聚則花肥,開時必巨麗”。

菏澤多禾牡丹種植基地

專業從事牡丹種植、芍藥種植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