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河南省會為什麼不是洛陽?

Qin中華源


河南省省內洛陽、開封、安陽、鄭州都位列八大古都。

洛陽,位於河南省,是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聖城,曾有13個王朝建都於此,是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洛陽是儒學的奠基地、道學的產生地、佛學的首傳地,是中華民族文明的源頭與核心,中國70%的大姓的起源地。在中國歷史上,戰國時期,洛河名雒水,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為陽,故名雒陽。秦朝時期,五行學說盛行,改雒陽為洛陽。東漢時期,複名雒陽。三國時,改為洛陽,沿用至今。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神都的美譽。

開封,在河南省,簡稱汴,古稱東京、汴京,為八朝古都 。開封有兩千七百多年的歷史,有琪樹明霞五鳳樓,夷門自古帝王州、汴京富麗天下無、東京夢華的美譽,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時期,鄭莊公為向中原拓展,命大將鄭邴在這裡屯兵築城,並取啟拓封疆之意名啟封。西漢時期,因避景帝劉啟諱、改為開封。

鄭州市,簡稱鄭,古稱商都,是河南省省會,是商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三皇五帝活動的腹地、中華文明軸心區。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秦漢時期,鄭州始置滎陽、鞏、京、新鄭等縣。之後,歷代先後在此設置滎陽郡、北豫州、滎州等。隋朝時期,隋文帝改革建制,將滎州改名為鄭州。

民國時期河南的省會是開封,1954年才搬到鄭州才成為河南省會。在很多河南人眼裡,鄭州是一座鐵路帶來的城市,缺乏底蘊,沒有統攝全局的威信。這話不能說完全錯,但失之於簡單。在黃河的折騰下,鄭州的崛起幾乎是大勢所趨。

建國後河南做過省會的城市有新鄉(平原省)、開封和鄭州,能夠看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洛陽既沒做過省會,也不在省會備選之列。縱觀我國,一個省會城市普遍具備以下條件:區域性中心腸位、輻射的交通、一定的歷史底蘊、寬廣平整的可用土地,其中前兩者在現代社會尤為重要。能夠看到鄭州在這幾方面都是平衡的,且交通優勢明顯。洛陽固然有一定的歷史底蘊,但位置偏西,且三面環山,對外溝通不便。(xc)


河南商報


首先是交通,隨著第一條京廣鐵路的施工及開通,基本奠定了她的發展地位;大家都知道鄭州是一座火車拉來的城市,準確說鄭州是一座在近代被火車汽笛聲喚醒的城市!發達的鐵路系統為鄭州帶來了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老火車站見證著鄭州從一個小縣城變成一個國家準一線大城市。

其次是位置,如果從空間物理距離上來看,鄭州基本位於河南的中心偏北一點,這一點很重要,能均衡兼顧到省內各管轄的區域,對於城市管理、治理等都是有很好的幫助;再往西一點就是丘陵及山地,不太適合大的發展;另外在風水角度上,正好位於中幹龍結集點。

最後就是鄭州也是頗具歷史的文明名稱——商都,商戰也就是從鄭州開始的,當然這也於交通分不開。

而洛陽雖然是山水歷史文化名城,但其位置較為靠西,加上都是山地,外圍拓展空間有限,也許這就是不太適合作為省會的最大原因吧!

如果從居住和生活來說,我認為洛陽很不錯;但作為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就要全方位來考量了。


珂爾


當然,從名氣上看,洛陽、開封作為古都,享譽中外,這點一開始鄭州比不了。然而,我們國家設立省會的標準並非由一個城市的知名度來決定的,還會考慮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交通、經濟、地理等因素。

鄭州能成為省會,只能說是歷史的選擇。

1952年9月19日,一份“同意河南省省會遷址”的覆函,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下達河南省所屬的中南軍政委員會。

1954年10月30日,河南省政府由開封遷往鄭州,鄭州市從此成為河南省省會。

解放前夕的鄭州,面積只有2.4平方公里,人口17.8萬人,流動人口3萬餘人。當時開封的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都大於鄭州。那為何選擇遷都鄭州?

1899年,晚清名臣張之洞的一份奏摺,“上諭讚許修築盧漢鐵路計劃”成為鄭州崛起的一個支點。

1908年,盧漢、汴洛兩大鐵路完工並交會於鄭,鄭州始為中國鐵路之“心臟”,由此勃興。

選擇遷都鄭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鄭州的地理位置,去哪兒都方便得很。

一是鄭州位於河南中部,正好處於豫北、豫南、豫東、豫西四大板塊的中心。

二是鄭州交通便利,位於京漢、隴海鐵路的交會處,對外溝通便捷,對內鄭州通往豫北、豫南、豫東、豫西的交通也非常便利。

由於以上兩點,鄭州作為省會,便於省政府進行統籌、資源調控等。

此外,鄭州西有邙山,束住了黃河河道,無需為水患擔憂。而且,從全國的角度看,鄭州也處於中國經濟版圖的中心,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鄭州最終成為了省會,而這也改變了鄭州的命運!


大河客戶端


河南省,近期央視的國家寶藏將其定位為:“華夏之中,上古文明開源之地”,因自古以來大部分地區地處黃河以南得名。省內古都林立,有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五朝古都鄭州。我國八大古都河南獨佔其四,也算是古都領域的“中州過半”了。但為什麼近代河南省的省會確是古都排名最末的鄭州呢?

這要從近代歷史說起,1899年9月的一天,晚清名臣張之洞的一份奏摺獲批。人們不會知道,被史料一語概括為“上諭讚許修築盧漢鐵路計劃”的這一事件,會最終成為撬動鄭州再次崛起的那個支點。 時間的車輪滾滾向前,帶著勢不可當的銳氣,自此攜裹沉寂3600年之久的“商都”鄭州,再次踏上天命之路:9年後,“盧漢、汴洛兩大鐵路完工並交會於鄭”,鄭州始為中國鐵路之“心臟”,並由此勃興。

古語有云“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作為十三朝古都,為什麼在省會之爭中卻輸給了當時默默無聞的鄭州呢?首先洛陽自唐代衰落以後歷經戰亂,早已不復當年盛況。再再者洛陽盆地狹小,並不能滿足建國之後暴增的人口和省會所需的發展空間。再加上洛陽文物古蹟太多,隨便開個工程就可能毀壞古代遺留,不適宜進行大的建設工程,所以在省會之爭中率先出局。

而此時的河南省會還是開封。開封在以農耕為主的封建社會,因其厚重的歷史和便利的地理位置多次作為國都和省會,歷經多次黃河水害毀城,仍然被先民們在原址上一次一次的重建,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從未變動的都城,城摞城遺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而在民國之後,工業發展提上日程,開封懸河淤沙不適宜興建大型項目的弊端浮出水面。

最終1952年9月19日,一份名為“同意河南省省會遷址”的覆函,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下達河南省所屬的中南軍政委員會。省會移址由此啟動,兩年後的1954年10月,河南省省會從開封變更為鄭州。


此心光明


河南的省會為什麼不是洛陽,我從歷史角度來為答主解惑吧,可以這麼說因為洛陽沒有做河南的省會的氣運。

周朝



河南的地界上一堆國家各個都是老大,洛陽雖然是王畿,但是列國國政不歸他管

——洛陽管不著。

西漢



河南分為兩個郡,河南郡和河內郡,河南郡治所在洛陽,河內郡的治所在焦作市武涉縣

——洛陽只管一半地界。


東漢及魏晉



不用說洛陽為首都,豫西地區劃入司隸州。河南其餘地區劃入豫州,而豫州的治所在安徽亳州

——洛陽是直轄,與河南大部分地區互不統屬。


北魏



洛陽還是為首都,豫西地區為河南尹管轄。河南其他地區一部分為豫州管轄,治所在駐馬店。一部分為東豫州管轄,治群在信陽市息縣

——洛陽還是直轄,和河南大部分地區互不統屬。


隋唐及五代時期



洛陽是東都,豫西地區為河南府管轄。河南大部分地區劃入河南道。河南道的治所就是開封。還有一部分劃入山南東道,山南東道治所在襄陽

——洛陽依然是直轄,和河南大部分地區互不統屬。


宋朝時期



河南被劃分為五路,京畿路治所開封,京東東路治所在山東青州,京東西路治所在商丘,京西南路治所在湖北襄陽,京西北路治所在洛陽

——洛陽只管河南五分之一地界。


元朝時期




行省制度確立,河南先後劃入河南江北行省和河南行省。但這兩次行省的省會都是開封。

——洛陽沒有當上省會。

明清時期



這河南省的轄區與元朝後期相比基本沒有多大的變化,河南的省會也一直是開封。

——洛陽還是沒有當上省會


民國時期



省會也一直是開封,雖然洛陽當了短暫的臨時首都,但是相當於從河南劃分出去了。河南的老大沒有變還是開封。

——洛陽雖然差點又直轄,但依然沒有當上省會


新中國時期



河南省會變成了鄭州

——洛陽第四次落選省會


綜上所述



洛陽及洛陽所在的豫西地區,在宋朝之前,經常屬於中央直轄,與河南保持互不統屬的關係。

宋朝之後,尤其是元朝行省制度確立後,在河南省,當省會的一直是開封,從新中國起是鄭州,而洛陽從來沒有當選過省會。

所以我這麼說,洛陽沒有做河南省會的氣運。


歷史中簡堂羚羊飛渡


在省會中,鄭州能成為省會尤其必然趨勢,但是洛陽主要是工業為主,交通這些是先天缺失。

其實鄭州自身優勢比較明顯:

1交通區位和城市發育:京廣鐵路(平漢鐵路)和隴海鐵路選擇在鄭州交匯,使得鄭州在民國時期城市發育迅速,大幅度領先洛陽,並且現在還有高鐵站,整個體量都不在一個級別上。

2、鄭州地處中原,是中國東西和南北的交通要道。古人曾稱“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地處中原,而鄭州幾乎在河南的中心,設置為省會不足為奇。

3、鄭州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許多的考發現。鄭州也稱“綠城”

4、開封、洛陽、安陽這古都卻不是省會是有一定原因的。開封臨近黃河,在黃河水面7到8米以下,建立省會不安全。洛陽、安陽不在河南省的中心地帶,選作省會不太合適,對於政治、經濟、文化的交流不方便。

5、鄭州距黃河有一段安全距離,水運方便;公路、鐵路都通過鄭州,對於河南省東西南北的經濟貿易是一個重要的中轉站,而地處偏遠的城市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5、洛陽的西部的山區,而且洛陽位於豫西地區,這限制了洛陽的進一步發展。

但是洛陽的工業基礎本身就很牛,洛陽作為共和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重點建設的工業城市之一,在軍工、裝備製造以及石油等重工業上真是槓槓滴,有人說,洛陽奠定了河南百年的工業基礎,河南工業從這裡騰飛。如果你不知道洛陽工業,但你應該坐過洛陽生產的拖拉機,全國農用工業特大型企業第一拖拉機制造廠就位於洛陽。

6、從商業輻射能力上講,洛陽作為知名度較大的城市,商業和工業都比較發達,輻射能力可以影響到周邊的地級市,包括焦作南部、三門峽、平頂山北部,但開封因為離鄭州比較近,輻射能力要弱化很多。


秒懂鄭州樓市


首先從歷史原因分析一下,

夏朝、商朝等時期,鄭州都曾做過都城。也即鄭州歷史上曾五次為都、八代為州,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到了清朝末期,鄭州當時雖然是一座縣城,不過,平漢鐵路和隴海線的相繼貫通使這裡成為了中國又一個鐵路交匯點。1927年的時候,鄭州正式升級為市,此時的鄭州因為交通上的樞紐地位,已被成為華北大都會,並逐漸在經濟、交通等方面超越當時的省會開封。另一方面,開封、洛陽在鐵路交通上的地位遠不如鄭州。並且因為戰爭、水災等地區,洛陽和開封的經濟受到了不利影響。


最後,還有一種說法,有專家曾經說開封靠近黃河,其土質不適合建設高層建築,所以河南省的省會在1954年10月從開封轉移到了鄭州。此外,也有觀點認為是出於保護洛陽、文物的需要,所以在鄭州設立省會。總的來說,歸根結底的原因,還是時代不同了,歷史文化底蘊固然重要,經濟和交通發展則更重要。於是,河南的省會就選擇了鄭州而不是洛陽。


漸入佳語


河南省是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沒有之一,古代被稱為“中原大地”,各路諸侯群雄逐鹿,有些“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美譽,是個人才輩出的地方,省內也有很多歷史上有名的城市,比如開封、洛陽等,都是一朝一代的首都,那為何河南省會卻是鄭州而不是那些歷史名城呢?


民國時期河南的省會並不是鄭州,而是開封,1954年才搬到鄭州沿用至此,搬到鄭州是主要因為鄭州的地理優越,而且開封距離黃河較近,地質鬆軟,不適合修建太高的樓層,相比於其他城市,鄭州更適合作為省會,選擇鄭州大概原因有三點。

1:鄭州是河南省的中心,作為首府,管理起來比較方便,對各地來說都比較平均,不然又得地方離省會太遠,都郊區去了,經濟必定會落後。

2:地理優勢,這是最直接原因,鄭州是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兩條線的交匯樞紐,也是咽喉地段,這一點和西安有一些相似,所以這也是當選省會的重要原因。

3:不僅是開封、洛陽,鄭州也是歷史名城,只不過沒有前面兩位名氣大,商朝和周朝的都城都是鄭州,所以在文化底蘊上,鄭州也是不落下風的。
個人也去過鄭州,覺得鄭州也是個人傑地靈的地方,經濟在華中地區一直都是領頭人物,喜歡的朋友可以去感受現一下哦。


隨時看精彩


其實鄭州作為河南省的省會也有六十餘年的時間了,雖然說過去相當長的歷史中都是洛陽和開封作為河南的省會,但是那也終究成為歷史,畢竟今天的鄭州優勢更加明顯,可以說洛陽和鄭州就各個方面對比,鄭州市的優勢更好一些。



像今天的鄭州能夠從曾經的鄭縣成為今天的大城市,就是得益於鄭州的交通優勢,地處我國隴海鐵路和京廣鐵路兩大交通幹線,而且還有最新規劃建設的米字形高鐵,可以說無論是東西方向還是南下北上,鄭州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經過的城市。


其實今天的洛陽市實力還是挺不錯的,作為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一直以來經濟總量和交通、教育等各個領域都比較靠前的,其實直到2004年左右鄭州市的經濟總量才超過洛陽市,而今天的洛陽市經濟總量在中西部非省會城市中也是排名第一。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自從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今天的鄭州以後,可以說全省的各種生產要素都向鄭州開始傾斜,同時鄭州的大學城也相繼建立,可以說在剛剛將省會遷往鄭州的那個年代,鐵路對於一個城市的發展的影響力不可小覷,像今天的石家莊市、蚌埠市、株洲市都是由鐵路拉來的城市。



而放眼今天的洛陽市和鄭州市,可以說兩個城市的差距也越來越大,特別是洛陽作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可以說遍地是文物,所以說國家還是看中地下文物的保護,所以說最大程度避免大規模施工,還有就是洛陽市的地理位置太過於靠西,可以說對於豫東地區的城市難以形成輻射作用,所以說相比之下,鄭州更加適合作為河南的省會。


商丘身邊事兒


河南的省會為什麼不是洛陽市,其實還是有多方面的因素的,像當年的河南省會從開封遷往鄭州,當時的鄭州只是一個小縣城,為什麼能夠選擇這樣一個地方呢,還是有些多方面的考慮的,畢竟最大的優勢就是鄭州便利的交通條件。

在建國後的初期其實鐵路交通的優勢已經顯現出來了,當時很多的城市水運開始堵塞,今天的開封、周口鎮等好多地方都是這樣的情況,而且當時的開封水患嚴重,交通優勢不明顯,再加上開封是我國的古都,地下文物特別的多。所以說開封顯然不適合做省會。



開封已經不適合做省會了,那麼河南的洛陽市各個方面適合做河南的省會嗎,洛陽的交通條件還是挺不錯的,位於我國隴海鐵路和焦柳鐵路的交匯處,但是洛陽也是一個著名的古都城市,地下遍地是文物,再有就是洛陽的地理位置太過於靠西,輻射不到今天的豫東地區,所以說最好的還是鄭州最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