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一個瞞報的手足口病例,讓幾十個孩子和家庭都遭罪流淚!

一個瞞報的手足口病例,讓幾十個孩子和家庭都遭罪流淚!

1

手機上收到誰的電話最可怕?

債主?房東?老闆?客戶?……

幼兒園老師的絕對電話算一個,因為那意味著:你家孩子有大事發生了!否則,一般的通知事項短信或微信群發就可以了。

我心驚肉跳地接起電話,果然不出我所料,老師通知說:「最近班裡發現一個患手足口病的孩子,於是學校馬上給全體學生檢查,結果查出班裡有5個孩子口腔裡有皰疹,你家孩子就是其中一個」。

啊,真是怕什麼來什麼,距離上次旅行的發燒驚魂才剛剛過去2個星期,這麼快又開始不得安寧了!

趕緊把娃接回家,用電筒一照,咽峽部位、口腔兩側、舌頭底下,嘴唇內側,全都長了密密麻麻的皰疹,特別是口腔一側的潰瘍面積,差不多有一片指甲那麼大。

不用說,娃肯定是各種鬼哭狼嚎,吃飯吞不下,連喝流質的湯、牛奶、湯,都是哇哇直叫;

晚上睡覺,幾乎每隔半個小時醒一次,醒了又哭,哀嚎不止,哭上大半個小時,哭累了,才能睡一會;沒多久又疼醒,週而復始地哭。

皰疹性咽峽炎,屬於手足口病的一種,娃此前就得過這個病,我也研究的很清楚,曾經撰文《手足口病該怎樣治療和護理》這是一種由感染病的導致的自愈性疾病,沒有任何藥物能治療它,尤其是抗生素,頂多有一些外用藥物能對傷口進行一些清洗和護理。

換句話說,任憑娃哀嚎滿天,我們這些做父母的,除了起不到任何實質作用的陪伴安撫,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孩子受苦,無能為力。

不得不感嘆,任憑醫學與科技發展至今,人類仍有許多苦難痛楚,無可避免,只能靠自己捱過去。

想想孩子未來的漫漫人生路,我們做父母的,無能為力的事情還有很多,戀愛時撞的南牆,探索人生前途的迷惘糾結,你統統都只能旁觀,無所作為。

大概我們也應該感謝醫學與科技仍然留給我們的這些苦痛與無奈,教人不要貪婪自大,懂得隱忍敬畏。

而我們做父母的真正角色,最應該做的,便是保持鎮定,抵抗住抗生素的濫用,甚至為此要冒著些許風險和指責,好讓孩子真正依靠自己的身體抵抗機制來痊癒。

一個瞞報的手足口病例,讓幾十個孩子和家庭都遭罪流淚!

2

因為想開一些外用藥,帶著孩子去了醫院看,結果醫生居然說不是皰疹性咽峽炎,甚至說是咽炎,還讓服用消炎藥(抗生素)。

我真的是糊塗了,口腔皰疹、傳染性,除了沒發燒之外,所有的症狀和事件表現都完全符合皰疹性咽峽炎的症狀,怎麼就變成咽炎了?而且明明是病毒性疾病,怎麼就要吃抗生素了?

詢問醫生,結果人家甩了一句:「這個跟你說2節課也說不完」。

懷著困惑和糾結,只好給娃驗了一下手指血,又是遭一次罪,結果出來,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比正常值略高,我更糾結了:抗生素到底需不需要吃呢?

於是在幼兒園的群裡詢問其他有類似症狀的媽媽,「你們家孩子看醫生,有說需要吃抗生素的嗎?」,可是群裡的媽媽所給的答案也不盡相同,有的說就在家裡護理,壓根沒去醫院;也有的說醫生也診斷為咽炎,但是沒開抗生素;也有點媽媽說如果口腔皰疹破裂發生感染,也是需要吃抗生素的……

莫衷一是的我,最後只好求救於鄰居一個兒科醫生媽媽,她看了一下化驗單說,「這是典型的病毒症狀,不需要吃抗生素,除非皰疹傷口有很嚴重的感染,現在很多醫生直接把白細胞高=細菌感染,但這是是需要綜合孩子臨床表現來判斷的。要不你先別吃,扛兩天看看」。

事實證明,有了這劑強心針,我又一次讓孩子扛過了去了。

回想她1歲的時候,同樣是皰疹性咽峽炎,因為高燒不退,孩子爸爸大筆一揮「送去住院」,我當時沒有戰鬥經驗,就聽從著送進去了,結果整整吊了5天的吊針,有抗生素、有中成藥,現在想起來,這些根本就是由於無知在孩子身上為健康犯的錯,代價無可估量。

一個瞞報的手足口病例,讓幾十個孩子和家庭都遭罪流淚!

3

沒想到,第二天,幼兒園的班級群裡突然炸開了,家長們一個又一個地曬出自己孩子嘴裡長滿皰疹的照片,甚至有的孩子手足臀上都長滿了皰疹。

老師說,一旦被確診有超過3例手足口病,疾病控制中心就會要求學校停課。

很顯然,看著群裡的洶湧的圖片,病例顯然不止3例,但是疾病中心只把表現在手足上的確診為「手足口病」,而同屬手足口病且同樣具有極強傳染性的「皰疹性咽峽炎」卻不在此列?

看著孩子們一個又一個地患病,一個個本來嬌豔如花的孩子受著滿嘴皰疹的苦痛煎熬,班裡的老師也很揪心。

更揪心的是,老師透露了一個消息,這次手足口病的蔓延,是因為最早班裡有個孩子患了手足口病,結果孩子患病後,家長未告知學校,並在孩子隔離期還沒結束的時候,就又送回了學校上學!

至於後來學校老師是怎麼知道的呢?

是因為疾病控制中心收到這個病例消息之後,通過系統所留的地址找到了學校,但是一直不知道具體是哪位同學,因為他們在醫院看病的時候,留的不是孩子的姓名,而是媽媽的姓名。

就這樣,疾控中心找不到人,孩子家長也沒主動報告,於是一個攜帶傳染性病毒的孩子,就這樣回到學校,瞬間把這個痛苦遭罪的病痛,傳染給了超過半個班的同學,幾十個家庭的父母和孩子,在這段時間,痛苦流淚。

一個瞞報的手足口病例,讓幾十個孩子和家庭都遭罪流淚!

4

當然,在這裡,我不是為了指責某一位媽媽,也許在為孩子生病焦頭爛額的時候,忽略了這些問題。

不過作為父母,大家都親眼目睹過孩子生病的苦痛,也親身經歷過「恨不能替孩子受苦」的揪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孩子生病的時候,除了看醫生、貼心護理,還有這些動作不要忘記:

第一,孩子生病的情況一定要向學校報告,以便老師評估疫情,對其他孩子提早提供預警信息。

現在的很多流行性疾病,例如流感、手足口病、諾如病毒等,傳染性都很強,通過唾沫、皮膚、甚至空氣都能互相傳染,而幼兒園的孩子們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傳染的可能性極大,幾乎是無可避免,所以一旦有傳染性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早提供疫情預警,「躲」為上計。

雖然許多醫院也有疾病防治上報體系,但是一來,從時間上看,從醫院發佈數據到疾控中心,再到疾控中心通知幼兒園,至少需要3天時間,而這個時間足以造成大面積的傳染;

另外,不排除不同的醫生確診的標準不同,例如這次許多孩子的「皰疹性咽峽炎」在很多醫生那裡,並沒有別歸入手足口病,甚至有點直接被診斷為「咽炎」;以及有些家長自己有診治經驗的,也未必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其實在這種沒有被疾病防治系統官方發出警告的傳染病,如果孩子家長及時上報了幼兒園,那麼幼兒園即使沒有宣佈官方停課,也可以向家長們發佈疫情,提醒家長加強衛生防治事項,甚至對於體質較差、抵抗力較弱的孩子,可以直接考慮請假。

第二,孩子患了具有較強傳染性的疾病,不要堅持上課,應度過隔離器後再回學校。

現在無論是幼兒園,還是許多早教、培訓機構,都是以測量體溫,孩子是否發高燒來判斷是否允許孩子入學,甚至有點幼兒園還提供按照病歷說明的「喂藥服務」。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標準太過寬鬆,例如像手足口病、流感、諾如病毒這些疾病,也有很多症狀是不發燒的,但是傳染性極強。

除了呼籲幼兒園、教育機構完善隔離標準外,也就只能靠家長們自覺了:在身患傳染性疾病的孩子度過隔離期之前,不要急於讓孩子回到學校。

這個道理想必不用多說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看著自己孩子生病痛苦、家長焦慮的情形,你們肯定也不願意同樣的情形複製到別人身上。

以下是幾種常見傳染性疾病的隔離時期要求:

一個瞞報的手足口病例,讓幾十個孩子和家庭都遭罪流淚!

麻疹:隔離期自發病之日起滿 14

風疹:隔離期自發病之日起滿 14

流行性腮腺炎:隔離期自發病之日起滿 21

手足口病:隔離期自發病之日起滿 14

猩紅熱:隔離期自發病之日起滿 12

流感:隔離至體溫恢復正常後的 48 小時

水痘:隔離期自發病之日起滿

2-3 周直至痂皮全部脫落

第三,看病的時候記得要用孩子姓名登記,不要用父母的名字。

前面也說過了,一來方便疾病控制中心通過系統信息,及時在所在社區和學校監控疫情、發佈預警;

二來,現在醫院的就診信息化系統都是能夠保存歷次就診信息的,用孩子的姓名登記,才能方便醫生隨時從系統裡調出孩子的病史,能夠幫助醫生給出更準確的診斷和更科學的治療方案。

一個瞞報的手足口病例,讓幾十個孩子和家庭都遭罪流淚!

雖然說孩子的免疫力正是從一場又場的疾病之中生成的,但是無謂的病,當然還是少生為好,特別是許多本來只要採取措施、早發現、早隔離就能預防的傳染性疾病。

所以,當你家孩子生病了,除了看醫生、護理,還有一件事要記得:儘量不要讓它傳染給其他的孩子!

一個瞞報的手足口病例,讓幾十個孩子和家庭都遭罪流淚!

The end

一個瞞報的手足口病例,讓幾十個孩子和家庭都遭罪流淚!

作者簡介:辣媽菲也(spicymom2014),從神經大條、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變身三頭六臂、金光閃閃的媽媽;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從科學育兒、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女性覺醒;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一路陪伴你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