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漫步在青島即墨古城的石板路上,尋訪千年古城的點滴記憶


趁著淡季,我們驅車到青島市即墨區的即墨古城來逛逛,由於原來的即墨古城早已消失在歷史的變遷中,現在的古城是2016年重建的,雖然是古城新建,但很多建築都是根據老資料復原的,所以仍然具有一定的觀賞和遊玩價值。古城是免費對外開放的。

走進古城,一座座中式建築隨之映入眼簾,與城牆外的現代高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頗有一種穿越到古代的感覺。

即墨古城內的小亭子。

蜿蜒的迴廊,在這樣的地方走一走,很是愜意。

蜿蜒的迴廊,在這樣的地方走一走,很是愜意。

因為是冬天,樹葉都掉光了,想必春天會更美,但冬天的古城也別有一番韻味。

學宮,原為官立縣級學府,初建於南宋鹹淳六年,歷史上經過多次修整與擴建,民國時期開始被陸續拆除,1971年被徹底拆除。

學宮前憨態可掬的石獅子。

18座牌坊是即墨古城裡的一大特色,當年的牌坊早已毀壞殆盡,如今古城裡的牌坊是根據當年留下的文字或照片資料進行復原的,每個牌坊形象各異,都有一段屬於自己的歷史故事。

四世一品坊,為明代黃嘉善及其曾祖黃昭、祖黃正、父黃作聖立。

琅琊王氏祖脈坊。琅琊王氏是歷史上有名的望族,書聖王羲之即是琅琊王氏族人。

琅琊王氏祖脈坊左右各有一隻麒麟,可見當年琅琊王氏家族之顯赫。

文廟旁側立有石碑,寫有“官員等人至此下馬”八個硃紅大字。文廟即孔廟,供奉至聖先師孔子。

即墨縣衙立於隋開皇十六年,是現今山東省內唯一的三堂老縣衙。

金碧輝煌的財神廟,殿內供奉武財神關公。

財神廟兩旁各有一座側殿,同樣供奉兩位財神。

財神廟對面是大戲臺,戲臺下面陳放著一條條長凳以供觀戲,不過因為是淡季,沒能看到任何表演。

即墨紅萬字會舊址,民國時期的慈善機構。

快要離開即墨古城的時候,突然發現一輛復古老式汽車,這與周邊的環境形成了很強烈的中西對比,頗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