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癌症病人化療以後白細胞較低,想要增加白細胞數量,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為腸之道


接受過化療的患者都知道,除了噁心、嘔吐、脫髮,白細胞下降也是一個很常見的令人感到困擾的問題。

單純的白細胞下降,患者不會感覺不舒服,但白細胞下降可以誘發感染甚至發生生命危險,特別是化療後體乏無力或者進食減少的患者,發生白細胞嚴重下降或者嚴重感染的可能性非常大。

為什麼白細胞會受損

為什麼化療會使白細胞下降,這裡要先說下:骨髓抑制。

我們知道化療主要對身體裡所有快速分裂的細胞進行抑制。因此在抑制癌細胞的同時,不免會傷及正常但快速生長細胞,比如說皮膚、毛髮、消化道粘膜等具有高增殖特性的細胞也會被抑制。而快速分裂的骨髓造血幹細胞也一樣會被抑制。一旦骨髓造血幹細胞受損,其造血功能就會受到抑制,稱其為骨髓抑制

骨髓抑制通常發生在化療後,最先表現為白細胞(主要成分為中性粒細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出現較晚也較輕,而紅細胞基本不受影響。

白細胞通常“壽命”3-7天,因此白細胞降低多發生於化療後5天左右,醫生常要求化療患者出院後每隔2-3天檢查血常規一次。

要不要打升白針

打升白針是應對化療後白細胞減少的最常見的方法之一。為順利完成既定化療並避免因白細胞缺乏引起的嚴重後果,臨床中常常需要應用升白針。

通常所說的“升白針”,主要指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即G-CSF)。如果說白細胞(特別是中性粒細胞)是果實,那麼G-CSF就是催長催熟劑。人體自然狀態下也會產生低濃度的集落刺激因子,催促白細胞慢慢成熟;但緊急情況下,若自身果實嚴重匱乏,催熟劑也不夠,則必須借用外面提供的催熟劑了。

因此,要不要打升白針要根據具體情況分別對待。

從化療方案角度講

使用高強度方案的患者,如化療後出現白細胞減少,預計骨髓抑制持續的時間長(7 天或 10 天以上)、程度重(粒細胞缺乏,中性粒細胞低於 0.5×109/L),患者感染風險增加,就需要及時給予升白針,縮短粒細胞缺乏持續的時間,減輕骨髓抑制的程度,降低感染風險。

從患者角度講

些年老體弱的患者,合併慢性心、肺、肝、腎疾病及糖尿病的患者,機體代償能力差,一旦感染很可能危及生命,在這種情況下,化療後白細胞減少要及早給予升白針,使患者儘快度過化療後白細胞減少這段時間,減少發生感染的風險。

對於既往多次化療或放療的患者,或是疾病浸潤骨髓的患者,其骨髓的代償能力差

,也需要在化療後考慮升白針的預防性應用。對於術後或有開放性傷口的患者,以及那些存在心、肺、肝、腎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或是易於感染,亦或是感染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大,這些患者也需要考慮升白針的預防性應用。

以上幾種情況下,升白針的使用是很有必要的。而如果化療藥強度本身較弱,白細胞降得不多又或者患者是中青年,沒有臟器合併症,即便出現感染也有很大把握能夠控制,這類患者化療後如果出現白細胞減少,給予密切觀察也是可行的。絕大多數患者都可以在14-21天后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

升白針該怎麼用

何時進行升白治療,也是非常關鍵的,目前醫生主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予治療,主要有幾下幾個原則:

  • 初級預防:如果醫生綜合判斷髮現患者出現會出現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FN)的風險大於20%,可能就需要提前給予升白針治療。

  • 次級預防:如果患者在前一週期出現了中性粒細胞減少性發熱(FN)或者劑量限制性中性粒細胞減少時間,在下一週期的時候需要提前進行升白針治療,確保足劑量足療程標準化療。

什麼時候使用效果最好

很多文獻報道化療後 24-48 小時開始應用升白針效果最佳。

但是具體如何應用,需要醫生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給出最終意見。

關於升白針的幾個謠言

網絡上不少言論將升白針的使用妖魔化,使患者和及家屬進退兩難、不知如何是好。下面我們一起來通過科學分析揭曉答案。

打升白針會導致骨髓枯竭

有言論稱,打升白針無異於“涸澤而漁”,會把骨髓儲備用盡。這種觀點純屬杞人憂天。人體骨髓儲備是相當豐富的,是“海”而不是“澤”。白細胞壽命很短,平均7-14天一代,這意味著1年能成長約26-52代白細胞,人一輩子(按80歲計)會“收割”約2000-4000代白細胞。化療期間通過升白針,加速收穫幾代白細胞,對總體而言是微不足道的。

打升白針會引起白血病

患者群中都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打升白針會引起白血病,事實是這樣嗎?

2010年發佈了一項重要的薈萃分析發佈。研究者收錄了25項臨床試驗數據,包括12700餘例接受化療患者,分為用升白針組與不用升白針組,結果發現:使用升白針所引起的白血病或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是微乎其微的(較不用升白針提高了0.4%);但是,不用升白針比用增加了3.4%的死亡率

也就是說,為了降低本身就微乎其微的白血病風險而堅持不打升白針,事實上卻實實在在地提高了的死亡風險,可謂“揀了芝麻丟了西瓜”,得不償失。

除了升白針,還有什麼方法提升白細胞嗎?

當患者在升白針的幫助下,度過了骨髓抑制的低谷期,白細胞水平恢復至正常或輕度下降時,可改用口服升白藥物鞏固治療。同時,也可通過飲食調整提高自身免疫力。患者可補充足夠的維生素,多選擇富有維生素的食物,如新鮮水果和蔬菜,也要多食魚和瘦肉等富有營養的食品,保持營養均衡

綜合以上所述,預防或應對化療後出現的白細胞下降,應密切監測造血功能,切實結合患者實際身體情況來制定處置措施。既要反對濫用升白針,增加患者的擔憂和痛苦;也反對一味抗拒升白針,使患者陷於更加危險的境地。


美中嘉和聊腫瘤


許多癌症病人在癌症化療後,由於化療藥物無法準確區分癌細胞和自身正常細胞,往往會造成白細胞等多種血細胞減少的情況,造成患者疲乏虛弱。而白細胞是人體免疫的一道重要防線。一旦白細胞減少,人體免疫力也會明顯下降,患者容易生病也容易感染,輕者會發口腔潰瘍,重者甚至可能引發敗血症。因此,生活中應當注意防護。

想要增加白細胞的數量,飲食是十分重要的。化療後應多吃蛋白質、維生素、鐵等營養物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如:魚類、瘦肉、大米、豆類、甲魚、海參等。還應適當多食菌類以提高免疫力。適當食用百合可以稍許起到血細胞減少,升高血細胞的作用。中藥當中可用於養生保健的藥物里人參和靈芝也被證實有較好的升白效果。但若白細胞嚴重減少,還是應當到醫院進行相應的升白治療,此時短期內靠食補很難有效提升白細胞至滿意水平。


KK健康


對於腫瘤病人,在化療結束後,一般會導致骨髓抑制,通常,化療後骨髓抑制期是14天,其中,在第7天時骨髓抑制最為嚴重,此期,白細胞數目也是最低的,因此,骨髓抑制期內感染時常發生。白細胞就是身體的衛士,由於衛士數量的減少,各種感染也會相應產生,包括細菌、真菌、病毒感染等,而這種感染通常對於骨髓抑制後患者而言是致命的。在臨床上,通常會通過兩方面來預防感染,其一是提升白細胞:通常用到的藥物包括粒細胞刺激因子,如特爾津、特爾立等,另外一方面是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減少接觸感染源的機會,例如:食物乾淨、消毒等。

因此在骨髓抑制期內,在生活方面,就增強白細胞數目而言,並沒有什麼能特別的可以提升白細胞數目的食物,一般可選擇上述藥物,或者等待骨髓抑制期度過後骨髓造血恢復產生白細胞。但是,可以通過如下方面減少感染的可能性:避免接觸花粉、植物、塵土等;避免服用未經消毒或加熱的食物,不食用過夜食物,水果等削皮後加熱食用;攝入各種營養成分豐富的食物。


劉華放大夫


這個問題真是問對人了,因為我們科主要就是腫瘤患者的治療,由術前術後直到化療到臨終為一體。

大家首先不用談癌色變,其實很多癌症患者病情穩定時和正常人是沒什麼區別的,大部分的人都比較和善,我們也會經常看到患者的憤怒,拒絕,恐懼,接受,失望等不同的心理活動。

化療就是利用化學藥物治療的來殺死癌細胞的一種治療手段,是目前比較普遍和有效的治療。

做為腫瘤患者,化療後首先要注意有

1、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感冒後免疫力會下降,對於腫瘤患者,易誘發其他疾病。

2、可以進行食補

可進食大棗,人參,花生米,香菇甲魚,銀耳,枸杞,雞血,鵝血等高蛋白高熱能高維生素食物。

3、可注射升白針

我們科室常規會皮下注射重組白介素。

4、儘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保持室內環境乾淨,清潔,以便減少感染的幾率。

5、做好手衛生,避免交叉感染。

6、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7、心理護理,家人多陪伴,緩解患者焦慮,孤單情緒,多參加社區活動,主動參與到疾病治療過程中。

靜脈化療後,一般會輔以口服化療藥物,而患者在化療過程中會不同程度出現胃腸道反應,脫髮,骨髓抑制等副作用。我們一般常規6個療程,一個月算一個療程,這個過程很是辛苦,輪迴受藥物折磨,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比較堅強,對生命有極度的渴望,有時候看到,也會覺得很可憐,想想我們有個好身體真是多麼的幸運。

最後,再次祝願所有生病的人兒早日康復,有個好身體。


護士說事


需要補充具有生物活性的優質的乳清蛋白

ABD活性因子是從有機生牛奶中經過特殊工藝提取的天然活性乳清蛋白,活性分離乳清蛋白純度達90%,成分由活性分離乳清蛋白(α-乳白蛋白、乳鐵蛋白、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及人體必需的多種微量元素構成。通過為人體細胞輸送製造谷胱甘肽(GSH)的前體物-非遊離半胱氨酸,以達到有效促進人體合成充足谷胱甘肽,進而達到內源性抗氧化,優化免疫力,強化細胞排毒,增強機體能量以及抗癌、抗輻射的功效。

ABD活性因子是純天然GSH前體物,能精準提升細胞GSH含量,在美國、加拿大及其他20多個國家共擁有防癌、抗癌、提升免疫等69項醫藥類國際專利。腫瘤方面主要應用:1)腫瘤圍手術期發揮術前免疫儲備降低感染率和術後併發症; 2)加強其它腫瘤藥的藥效; 3)降低放化療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及延長生存期;4)靶向預防細胞癌變。

從1975年起,麥吉爾大學(加拿大最早的醫科學校)就開始研究ABD活性因子,直到現今仍然有許多實驗正在進行,並把實驗結果發表在同行審查的世界頂級醫學期刊上,截止2014年11月,一共48篇臨床權威文章發表,所有文獻都能從網上搜索到,新的臨床研究成果在陸續發表。1997進入市場,沒有一例不良記錄,用過的人都說好,並且自2001年以來年年被收錄美國醫典(內科醫師手冊)和自2009年以來年年被收錄加拿大藥典(藥物特性手冊)。2008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世界免疫學泰斗盧克•蒙塔尼教授強力推薦。


中加生活方式管理中心


我是子宮內膜癌,2014年手術的。今年快5年了,當知道是這病的時候真是不能接受,哭也哭了鬧也鬧了。沒辦法還要接受。還好老公還不錯。說起當初為了補白細胞真是想盡辦法,1.就是牛🐮尾湯,本人覺得真是難以下嚥,為了省錢沒辦法難喝也要喝。2.蟬蛹,這個是我重來都不吃的東西,為了省錢要吃。3.也可以吃點增加白細胞的藥💊,化療的時候可以一直吃。我沒太吃,當時白細胞還好。4.打增加白細胞的針,這個你不用說,差點大夫老早就給你打上了,不但貴,還疼。這些只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希望我一直好好的,🙏🙏



入花海


對於這個問題,我不想多說一些沒用的話題!化療是治療癌症的一種重要手段,它關係到愈後的療效。如果把化療堅持做下去,達到規定的療程,癌症就不易復發或轉移。問題是在化療間格時間段有的人白細胞數目很快就能升上去順利進行下次化療。而有的人骨髓抑制嚴重,白細胞很難升上去。這就需要口服一些升白藥物或打增白針劑來刺激升白,以便化療能夠進行下去。這時,我們還要積極尋求中醫中藥的幫助。中藥在這方面有其獨到之處!我曾尋到一方在家裡人做化療時配合針劑升白時使用效果滿意。組方如下:雞血藤30g,熟地、丹參、何首烏各15∽30g,白芍12∽15g,當歸、黨參各9∽15g,肉桂1.5∽3g,大棗10枚。以上謹供參考,供有需要的人使用,用時諮詢專業中醫師。


寒山問雪


很多人提起化療都會覺得膽怯,往往會被傳說中的白細胞下降和其他的化療副作用而導致的脫髮、噁心、嘔吐等不適嚇到。

那麼,在化療後如何可以提高白細胞的數量呢?一般來說,很多患者在化療後普遍會出現骨髓抑制的情況,如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很多情況下會在停止化療後1~2周自行恢復,都會有一個從逐漸下降的趨勢到漸漸回升的過程,部分較嚴重的骨髓抑制也可以通過有效提升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藥物來提升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數值,因此不必太過擔心。

那麼,化療還有哪些其他常見的副作用呢?我們大家一起學習和討論下吧。

1,消化系統反應:很多患者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瀉和便泌等;噁心嘔吐也是化療最常見的反應,如果反應嚴重,可以使用一些止吐藥物,可以使化療後的噁心和嘔吐反應減輕,患者的感受輕鬆一些。

2,脫髮:部分化療藥物可能導致脫髮,但脫髮是可逆的,在停止化療後會重新長出新發。

3,其他,如肝腎功能損害等。

往往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家屬也可以在飲食方面,力所能及的準備一些輔助升血象的食物,例如黃鱔骨湯、牛尾湯、五紅湯等,可能也會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另外可以適當通過其他食療緩解白細胞下降的厲害的情況,例如增加高蛋白、高纖維素這些高營養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類,肉類,家禽類,豆製品類。另外,提醒每個癌症患者降低化療副反應除了飲食外,還需要定期複查,規律休息和適度鍛鍊等,祝治療順利。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癌症病人在做化療以後白細胞較低,說明了此時癌症患者的免疫力極其低下,這個時候,首先就是要預防感冒,以免病情加重,其次就是要儘快提升免疫力,提升白細胞數量。

提升免疫力,提升白細胞的數量的辦法,第一是調節飲食,第二是中藥。

飲食方面可以多吃香菇,大棗,山藥,豆製品,牛肉等等。

另外可以用有提升白細胞作用的中藥煎水當茶飲,配方:雞血藤50克,枸杞子20克,水牛角絲10克。用法:加水1500毫升,文火煎30分鐘。煎得的藥汁一天內喝完。一天一劑。

白細胞低的癌症患者要忌吃生冷食物 ,嚴防腸胃感冒。


春溪堂中醫門診


可以通過食療,多吃含高蛋白食物,也可以到正規醫院掛中醫科號開生白的中藥吃,白細胞很低,容易造成感染危險或是著急做下一療程化療的就要打生白針了,但是打生白針上去的快掉下來的也快,白細胞低到一定程度就必須打生白針,不然感染會危及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