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8 華錄百納轉型碰壁業績驟降七成 市值三年蒸發近480億

華錄百納轉型碰壁業績驟降七成 市值三年蒸發近480億

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曾為央企華錄集團旗下的影視上市公司華錄百納(300291.SZ)多元化發展不及預期,18億“賣身”給美的集團少東家何建鋒。

原先主營影視劇製作的華錄百納自2014年開始業務範圍擴展到影視、營銷、綜藝、體育等板塊。自2014年收購國內知名綜藝運作商藍色火焰後,公司業績得以實現較大增速,但在“踩線”完成三年業績承諾後,藍色火焰業績迅速“變臉”。

2017年華錄百納營業收入22.5億,同比減少12.71%,淨利潤1.1億,同比減少70.88%。其中,綜藝業務營收4.75億,同比減少42.28%,毛利率也由2015年的29.91%降至16.47%。同時,華錄百納2016年定增募資21.71億中已經分別有3.57億、1.23億投入到綜藝節目製作及體育賽事運營兩個項目上,但2017年這兩個項目分別實現效益-1050.07萬、64.13萬。

另一方面,華錄百納近幾年股價也在不斷下跌。截至6月16日收盤,華錄百納報7.3元/股,年內跌幅超過四成,總市值僅為43.55億元,較2015年5月市值最高峰523億,三年蒸發近480億元。

業績下滑七成應收賬款佔總資產35%

作為北京第一家影視上市公司,華錄百納2012年登陸創業板,業績增速較快,但去年遭遇瓶頸出現下滑。

2012年至2017年,華錄百納營收分別為3.93億、3.78億、7.6億、18.8億、25.7億、22.5億,同比增長36.94%、-3.94%、101.01%、148.15%、36.61%、-12.71%;淨利潤1.17億、1.23億、1.49億、2.67億、3.78億、1.1億,同比增長38.63%、5.43%、21.1%、78.65%、41.8%、-70.88%。

對於去年業績大幅下滑,華錄百納表示主要是一方面受行業整體招商和市場競爭加劇影響,報告期內綜藝板塊利潤不達預期;另一方面公司根據減值測試結果計提商譽減值,對利潤亦有一定負面影響。

今年一季度,華錄百納業績繼續下滑直至虧損。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2.26億,同比減少40.99%,淨利潤虧損4660.94萬,同比減少173.12%。

對此,公司解釋稱本期業績變動較大主要受項目製作運營週期影響,一季度新項目較少。

需要注意的是,華錄百納應收賬款上漲迅速。2012年至2017年,公司應收賬款分別為2.3億、2.97億、7.23億、11.36億、22.41億、25.41億,佔各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總額的21.1%、25.8%、17.8%、24.2%、31.4%、35.1%。各報告期內公司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分別為951萬、228萬、1677萬、5813萬、9435萬、8645萬,六年內收回或轉回壞賬準備金額為0。

各報告期內華錄百納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9981萬、-7266.02萬、-5762.01萬、-1.44億、-4.62億、7096.16萬。

華錄百納曾多次在年報中進行風險提示,因影視劇業務的銷售收入確認時間與下游客戶的實際支付存在時間差,影視劇發行時點的變化,會導致應收賬款餘額的波動,使得公司資金管理的難度加大和資金短缺風險增加。綜藝和體育業務主要客戶為商業客戶,如果綜藝和體育業務的主要客戶受宏觀經濟或自身經營影響,財務狀況出現惡化或商業信用發生重大不利變化,應收賬款產生壞賬的可能性將增加,從而對公司綜藝和體育板塊的經營產生不利影響。

綜藝及體育業務發展不及預期

從財報來看,華錄百納自2015年營收大幅增長來自於對外併購。

2014年4月,華錄百納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受讓廣東百合藍色火焰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藍色火焰”)100%股權,業務範圍擴大到綜藝板塊。此次交易作價25億元,預估增值率約為671.38%。收購完成後,華錄百納的商譽也由上市初期的零增長至20.08億。

彼時,藍色火焰義務補償方承諾藍色火焰2014年至2016年實現的淨利潤分別不低於人民幣2億元、2.5億元、3.125億元,合計76250萬元。

數據顯示,藍色火焰三年實現淨利潤分別為22967.58萬元、22762.36萬元、30675.04萬元,三年累計完成76404.98萬元,超額完成業績承諾154.98萬。

但到2017年,藍色火焰業績卻迅速下滑,並直觀地體現在了華錄百納綜藝板塊的營收上。

2015年至2017年華錄百納綜藝業務營收分別為7.18億、8.23億、4.75億,同比增長304.79%、11.12%、-42.28%,佔總營收比例為38.13%、31.98%、21.15%,毛利率分別為29.91%、23.38%、16.47%。

去年年報顯示,藍色火焰商譽期初額200793.52萬元,2017年度計提商譽減值4215.95萬元。

這也意味著,僅兩年時間,華錄百納綜藝板塊的毛利率就下降了13.44個百分點,幾近“腰斬”。

同時,為了加強綜藝板塊,華錄百納去年還籌劃收購曾製作出多部爆款喜劇綜藝的上海嘉娛文化投資有限公司,但以失敗告終。

另一方面,華錄百納的體育板塊也未見起色。2015年至2017年,公司體育板塊業務營業收入分別為5851.8萬、2.64億、9888.72萬,佔總營收比例為3.1%、10.24%、4.4%,毛利率分別為15.57%、5.83%、9.34%。

去年,華錄百納同樣也對體育板塊子公司北京歐冠籃體育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計提商譽減值971萬元。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錄百納仍有19.66億的商譽。

去年年報顯示,公司將原投向“體育賽事運營”的募集資金3.7億元變更為投向“影視劇內容製作”3.45億元及“綜藝節目製作”2500萬元。報告期內綜藝節目製作及體育賽事運營兩個項目分別投入9809.56萬、0元,累計投入金額為4.55億、1.23億,期末投資進度為55.71%、99.96%,報告期內實現的效益分別為-1050.07萬、64.13萬。華錄百納表示綜藝節目製作項目收益不達預期的原因是《跨界歌王》(第二季)效益不達預期。

三年市值蒸發480億

多元化發展碰壁,華錄百納最終“賣身”給了美的少東家。

今年3月份,華錄百納發佈公告稱原控股股東華錄文化將其持有該公司的1.43億股(持股比例為17.55%),以每股受讓價格12.626元總計18億元現金,全部轉讓給盈峰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 “盈峰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寧波普羅非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普羅非”)。5月29日,華錄百納公告,控股股東協議轉讓公司股份於5月28日完成過戶登記,公司控股股東由華錄文化變更為盈峰集團,實控人由華錄集團變更為何劍鋒。

需要注意的是,何建鋒不僅為盈峰集團和普羅非兩家公司的法人,同時還是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之子。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華錄百納近年來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並不盡如人意。上市六年多,華錄百納總股本由6000萬增長至目前的8.12億,膨脹13.53倍。

以不復權股價來看,發行價為45元的華錄百納上市次年股價漲至最高峰98.78元/股,2015年5月總市值一度達到523億元。截至6月16日收盤,華錄百納報7.3元/股,年內跌幅超過四成,總市值僅為43.55億元,市值三年蒸發近48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近期公司股價不斷下挫,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胡剛的一致行動人李慧珍部分質押股票跌破平倉線,日前被證券公司強制平倉導致被動減持1%公司股份。

針對上述問題,長江商報記者致電華錄百納併發送採訪函,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已提交董秘。但截至記者發稿前,公司尚未作出具體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