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現款比亞迪秦和全新比亞迪秦相比,哪個更值得購買?

扒下你虛偽的面具


我想,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比較合適。首先,我是一名比亞迪秦的車主,我於2014年購買了比亞迪秦,國五二排放,藍皮米內飾。目前開了4年,7萬公里,其中5萬是純電動。

14款旗艦版的秦配置應該屬於非常高的,除了雨量感應沒有外,其餘的配置真的是琳琅滿目。但15款的秦的電池升級,新款可以多跑20公里。然後有了秦100,似乎是純電續航越來越多了。但實際上卻是標稱純電70的,實際溫柔駕駛純電市區也就能跑50公里,冬天不開暖空調續航40公里,開暖空調的話30公里也有點困難。在四年當中一共更換了三次動力電池,總共13塊,第一次換了一塊,續航回覆到50km,第二次換了兩塊問題電池,續航恢復常態。第三次10快動力電池全部換了,續航到達60km,據說是電池密度大了,現在的電池和以前的電池不匹配,要一起換,結果是續航增加了10km。但是每次換電池都要花兩天時間,非常浪費時間。有些人不相信,我來解釋一下,第一次要去4S店進行檢測,要把存電釋放到15%以下,用熱空調4千瓦功率需要2小時左右,檢測後如果低於廠家設定的更換數值,才會給你申請更換,你先充點電回去等消息,一天基本就耗掉了。等4S通知動力電池到貨,請假去店裡面,先把電池充滿,花了2~4小時,然後拆後備箱,取下問題電池,按照完畢後測試,再次充滿後做電池標定。一天又沒有了。

最後講一下新老款值得不值得買。1. 新款肯定比老款好,因為電池技術有更新,電池散熱和熱管理比以往的更好。2.新款的秦用了後輪獨立懸掛,材質是鋁合金,比老款的要好。3. 新款電池從後備箱中移出,放到車輛底盤下方,城市使用的話沒有問題,要自駕遊非鋪裝路面的話,要當心託底,電池磕壞不在保修範圍內。4. 配置因人而異,根據需要購買,沒有必要買最頂配的,許多功能一年也就用幾次而已,壞了修起來不便宜。

看過一篇報道,內容好像是是講現在的電池技術不適合電動車的發展,電池技術中的均衡問題全世界都還沒有徹底解決。(簡單解釋一下電池均衡,車上有幾百節電池,用串並聯的方式組合在一起,在充電的時候,電池組會因為個體充電速度,溫度,電壓,快慢充等多重因素造成許多電池與大多數電池出現電壓差,在使用過程中電池管理系統會保護低電壓電池,某些到了這個數值後就不能持續進行放電,而其餘電池也受到影響不再持續工作,此時的現象就是開30公里純電,電量從100%降到了25%,而且之後的25%形式幾公里就自動切換燃油模式了。)

比亞迪在電池技術是算是業界領先的,榮威、北汽之類的品牌在電池質量和均衡技術都不如比亞迪。 自己算一下,省下的郵費將來換電池你換的起嗎?動力電池成本價5000元,不含工時費(10塊),除非為了北上廣深那塊牌照,其他的人還是等電池技術基本成熟再買吧!這是一個老用戶給大家的忠告。

今年,我上海牌照終於拍中了,換過13塊電池,換過五檔離合器片的秦終於退休了。


不惑之年進行時


比亞迪秦和秦pro是完完全全的兩款車,重新設計的底盤,重新設計的造型,電池由磷酸鐵鋰改成了三元鋰,但動力總成是一樣的,依舊是那套1.5T+110KW電機,因此百公里加速還是那個5.9s,但由於整車質量的增加,實際上達不到這個數字了。

外形上毫無疑問是秦pro的好,外聘的奧迪前設計總監在比亞迪第一款親自操刀的作品,滿滿的奧迪風。萬年不變的C柱,充滿山寨感的尾燈終於被拋棄掉了。

但在底盤上,比亞迪對秦pro做了很大的文章

2014、2015款的秦是扭力梁,2017款秦是多連桿,到了秦pro,成了高低配置不同而搭配不同的懸架,高配的用多連桿,低配的用扭力梁。這在我看來是走了回頭路。為什麼設置多種懸架?為了省成本。這實際上是很不厚道的事情,雖然普通消費者基本上也開不出來差別。

電池方面為了減輕重量,保證純電續航,將磷酸鐵鋰換成了三元,算是一個升級。

電子配置方面,能夠直接感受得到的就是換了一個旋轉屏。

對比了這麼多,實際上,單單衝著顏值,秦pro就是更好的車子。兩臺車子放在一起,估計一般人不會再多考慮老款秦哪怕一點點。顏值即是王道,醜就是原罪啊!


氫雲鏈


兩款都不值得買,新款除了外觀和內飾的變化,發動機等核心部件沒變,價格虛高不值得買,不管老款還是新款都存在發動機動力不足的問題,有電是條龍,沒電是條蟲,每次沒電堵車時開秦DM,我就想問候比亞迪全家!秦DM在時速40以下是純電驅動的,時速40以上是油電混合驅動的,即使選擇HEV運動模式也同樣是發動機和電機共同驅動的,這樣在堵車的情況下即使是有40%的電也會很快消耗到5%,電量在5%時電機就會停止驅動,由發動機單獨驅動汽車,在這種狀態下,秦DM1.5T的發動機拖著2噸多車身的同時,還要帶動發電機給電池充電,動力就會明顯非常吃力,這時車輛起步就非常困難,如果踩油門車就會嘶吼,踩到高轉速上來時渦輪就會介入,車就會猛的往前衝,如果這種狀態下倒車不踩油門怠速狀態車基本是不會動的,踩了油門車同樣又會猛的往後衝,非常危險,如果是新手很容易撞到車或人,這就是秦DM為什麼會饋電,為什麼饋電狀態非常難操控的原因,說到底還是造車技術不行,發動機質量差,很多人天真的認為可以買倆秦DM上綠牌當燃油車開,跑高速勉強還能湊合一下,如果在北上廣深這種堵車的城市,把這車當燃油車開估計很多人都想把這車扔了!所以準備買插電混動車型的朋友,建議大家千萬不要買秦DM,這就是臺十足的垃圾車!誰買誰知道,有買秦DM的錢,隨便買一輛合資車都比比亞迪好千百倍!比亞迪水軍太多,很多人不知道比亞迪實情,買了之後即使後悔了說說心得,也很快會被水軍們的謊言淹沒了!


新京5688


新能源車在最近兩年有了十分明顯的進步,無論是技術水平還是市場表現,都已經初具規模。新能源車種類各式各樣,各自的特點也不盡相同,目前市場反響最好的車型,就數插電混動型車了。而說到插電混動車,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比亞迪秦。

據官方消息稱,在即將到來的北京車展上,比亞迪將推出新一代的秦。這讓很多正在考慮購買秦的消費者開始糾結,新款在即,與現款相比,有何改進?值得等待嗎?

現款比亞迪秦,我們是非常熟悉了,採用插電式混動技術,1.5T發動機+前置單電機+三元鋰離子電池,純電續航里程100公里,平均百公里油耗1.4L。車身尺寸為4740*1770*1490mm,軸距為2670mm。

新款秦將在外觀方面進行較大改變。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在加盟比亞迪不久之後,推出了宋MAX車型,憑藉著獨特的“龍臉”設計語言,成為了MPV市場上的黑馬。在龍臉理念獲得認可後,又開始向其他王朝系列車型覆蓋。而新一代秦,就是繼承龍臉設計的車型。

新款秦,在外形上的改變是十分明顯的。進氣格柵面積加大,大燈變的更加細長,兩者連成一片,形成了比亞迪家族式前臉。新一代秦在車身方面也進行了加長,車身尺寸為4765*1837*1495mm,軸距為2718mm,與現款相比,有了一定的提升。在動力方面,仍然採用了1.5T+插電混動設計,但是與現款相比,動力上會有所提升,並且有望將油耗控制在每公里1L的水平。

新款秦與舊款相比較,最大的區別在外觀上,並且在性能與空間方面進行加強。如果售價維持現有狀態,新款秦無疑是更好的一個選擇。


汽車觀察家


嗯,要問喜歡哪款,問十個人估計全都會說是新款~~
沒辦法單單說外觀的話,新款不知甩了老款幾條街,尤其是換上了家族式的“龍顏”前臉,可以毫不客氣的說,比奧迪A4L看著還要上檔次,尾部線條也更加細膩,殺馬特式的尾燈終於被設計的高大上了,側面改變最大的就是終於摒棄了萬年醜陋的C柱,這樣看起來要好看協調多了,可以說,新款與老款的差別就是醜小鴨終於長大變成白天鵝了~~

所以要說顏值的話,新款更值得購買,畢竟顏值即正義,消費者就喜歡顏值高的,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可能是由於設計得當,新款看起來要比老款大一些,當然也可能新款尺寸就是大。內飾的話,中控換成了和唐二代一模一樣的可旋轉大屏,老款的中控和宋MAX如出一轍,感覺也不錯,可是跟新款相比,感覺新款內飾更加豪華上檔次,這就是不怕不好,就怕比較。
當然,除了外觀內飾升級之外,電池技術也進行了升級,採用了第三代DM技術,以及最新的DiLink智能網聯繫統,所以整體上都要比現款秦DM車型更有競爭力(據悉比亞迪官方將會把新款秦DM的百公里加速時間5.9S作為尾部標識貼在後背廂門蓋上)。

可是,關鍵還得看價格,顏值即正義,但是價格乃王道!如果能維持老款的售價或者低於老款的售價,那麼爆款是無疑了~~

按照比亞迪一貫的親民路線,相信新款秦DM的售價不會讓廣大迪粉們失望~~


啟名星


還用說嗎?汽車當然是越新越好,因為汽車是高科技產物,每年都在不斷更新迭代,而每次的換代都有新的功能和新的技術,汽車不光是四個輪子加幾個沙發的年代了,現在的汽車還有一個大腦——電腦控制系統,這個大腦連接互聯網,並控制全車各個部件。

汽車的進步如同當年手機的進步是一樣的,從按鍵手機到目前的智能手機的演變,當然每個時代的改變都令一些老古懂的陳舊思想在質疑,那又怎麼樣?時代一樣不會因為某個人的老玩固思維噴射而停止進步的腳步!

開了幾十年出租車的老司機你讓他開現在新技術的智能汽車,起動你都要去教他的,開窗不再是用手搖的……現在的Ai技術對於一些沒見過的人可能真見鬼了……



攝龍


買車雖然大多數情況都是為了代步使用,不過在開車的時候也是要追求舒適性和心情的愉悅的,而且現在汽車產業發展越來越快,買車肯定也是越新越好,新款的比亞迪秦可以說是全方位進行了更新,外觀有點像奧迪A5,內飾也更加有科技感,動力系統肯定也有進步,所以肯定是新款比亞迪秦更好,不過現款車型售價應該會略微便宜一些,就看購車需求怎麼樣了。


汽車兄弟


14秦的車主,17年12月剛換了十組電池,前幾天天暖和時,測了一下電池,均速50公里的時速……跑至33%時,跑了85.4公里……


90%的電時,跑了12公里。


81%電時,跑了25.5公里。


75%電時,跑了35公里。


61%電時,跑了51.2公里

45%時,跑了66.8公里

33%的電時跑了85.4公里。

充上電,下午往回走。

第一名留念。


曉生怕怕


這兩款車我感覺一般,我開的是北汽EV160,新能源純電動汽車,比燃油車要節省不少,開著也順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