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曹丕篡位後不殺漢獻帝,難道不怕漢獻帝造反嗎?

張文瑤


曹丕篡位後確實沒殺漢獻帝,這是怎麼回事呢?咱從心理分析而言,如果新天子出身低微,或是得位不正,他的自信心不夠維持安全邊際,就會擔心舊天子奪回皇位,倘如此,那麼就必須把舊天子甚至是所有舊天子的勢力全部清除乾淨,他才會放心。

此種心理,多見於農民和其他低微出身的天子,如朱元璋,大明的天下是他自己打的,可之前他是小明王的人,所以他擔心小明王,就如同新天子擔心舊天子一般。結果,朱元璋便派手下廖永忠,將小明王沉入江中淹死——沒有半點猶豫憐憫。

相對而言,貴族出身的天子,多數都會寬容一些,譬如曹丕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首先,曹丕認為,天下不是他從漢獻帝手裡奪過來的,而是他老爹曹操一手打下來的。漢獻帝的天下,在董卓入京作亂那一刻就已經喪失了,曹丕時代的北方領土,每一塊都是曹操打下來的,沒漢獻帝半毛錢關係。

其次,不但曹家不虧欠漢獻帝什麼,漢獻帝反而多虧得到了曹操的收留,這才得以衣食無憂,維持了很長時間的體面。甚至在數次非正常事件發生之後,曹操也沒有殺漢獻帝,而是將女兒嫁給他,所以漢獻帝不但不該怨恨,反而應該感激。

第三,孫權、劉備這些人,確實打著擁護漢獻帝的旗號,忽悠了不少人,但實際上沒有漢獻帝,他們也會和曹操對抗,關鍵在於實力而不是旗號,江東和益州的那些抵抗者,他們不是為了漢獻帝而與曹操作對,漢獻帝和曹丕以及大部分人其實都清楚這一點,所以殺漢獻帝,只會給抵抗者更多的理由。

第四,漢獻帝把皇位讓給曹丕,叫做禪讓。禪讓這種制度早已有之,當年堯讓位給舜,舜讓位給禹,沒聽說舜就得殺了堯,事實上繼任者都會把前任照顧得不錯,所以按照前例,曹丕也應該禮遇漢獻帝。

第五,殺人是最低級的政治手法,不能解決問題(漢獻帝或生或死,反曹的人都會反曹)。讓漢獻帝活著,反而可以證明曹丕的寬厚大度,增強曹魏的自信。同時更證明:反對者劉備、孫權,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心裡壓根就沒有漢獻帝(事實也確實如此)。

第六,政治聯姻是最好的融合劑,當年曹操曾把自己的三個女兒嫁給漢獻帝,其中一個還做了皇后。而在曹丕即位之後,漢獻帝又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嫁給曹丕——這樣一來貌似有近親結婚的嫌疑,但就當時的認知而言,等於曹劉兩家已經變成一家親,曹丕是漢獻帝的大舅哥,漢獻帝是曹丕的老丈人(這個關係太亂了)。

第七、也是最真實的,漢獻帝之前已經嘗試過幾次奪權,無一成功,沒有兵權甚至也沒幾個錢、關鍵也沒有策劃能力的他,還想造反,那不就是把自己的腦袋往斷頭臺上送麼?

所以,曹丕很放心,漢獻帝也很平心,皇帝無非也就是一份工作,俺下崗了你就多擔待著點唄!不坐龍椅俺也輕鬆很多,沒那麼多負擔啊!

實際上真的如此,曹丕是187年生人,漢獻帝是181年,可曹丕幹到226年就扛不住了,系統崩潰,漢獻帝卻安安穩穩地釣魚喝粥打太極種花遛狗,一直堅持到了234年4月21日,比曹丕足足多活了十四年。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漢朝末年,天下割據,皇權衰落。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了北方。曹操去世後,其子曹丕篡漢自立,改國號為魏。但是讓人意外的是,曹丕篡奪大權後,並沒有殺掉漢獻帝,反而是好吃好喝的供養著他,這是為什麼?曹丕為什麼不殺漢獻帝呢?難道不怕他死灰復燃嗎?眾多網友一定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曹丕不怕,因為曹丕有足夠的自信。



  其一、

  曹丕建立的曹魏,其實締造者是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通過征戰,陸續平定了除掉劉備孫權之外的軍閥,可以說政治上相當穩定,漢獻帝在曹氏父子手下沒有實際權力,早已調不動一兵一卒,殺死他除了暴露自己的殘忍,沒有實際用處。

  其二、

  曹丕的魏國,是通過禪讓的形式實現的。所謂禪讓,指古代帝王讓位給不同姓的人,如伊祁姓的堯讓位給姚姓的舜,舜讓位給姒姓的禹。這是一種不同於“父子相繼、兄終弟及”的王位世襲制,歷史上舜接受堯的位子,大禹接受舜的位子,都把老皇帝照顧的相當好,出於禮節曹丕也應該照顧漢獻帝。

其三、



  殺害一個前任皇帝只會給他帶來名聲上的影響,不利於他的統治。殺人不過頭點地,讓漢獻帝內心屈服,比斷送他的生命更可怕。殺了漢獻帝,漢獻帝再無能,也有一定的忠臣,這些人看到漢獻帝如果無辜受戮,自然內心會掀起很大的波瀾。

其四、

  可以通過漢獻帝來牽制一些人或事,也就是說,漢獻帝還有利用價值。畢竟當時益州的劉備、東吳的孫權一直在散佈著對自己不利的言論。殺掉漢獻帝,猶如烈火烹油,擴大自己的對立面。

其五、

  漢獻帝曾經給新皇帝曹丕送來自己的兩個寶貝女兒,這樣,漢獻帝變成了曹丕的老丈人。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何必要斬草除根。

  其六、



  當年曹操為了安撫漢獻帝,也為了監視漢獻帝,曾經把自己的三個女兒許給漢獻帝,其中還有一個女兒做了皇后,如此曹丕又是漢獻帝的大舅哥。

曹丕殺了漢獻帝,自己三個妹妹不久守寡了嗎?你看,皇帝家真不能續輩份,好亂好亂的,當然這不是你我擔心的。不管怎樣曹丕不殺漢獻帝,還在於漢獻帝對他的皇位構不成威脅,否則,自然格殺勿論。不過客觀上的和平演變避免了流血事件的發生,為後面西晉取代曹魏也開了個好頭。


獨秀文苑


曹操死後第二年,曹丕稱帝建魏,徹底終結了東漢王朝的統治。

而漢獻帝在退位之後,卻沒有像很多前朝君王一樣身死,而是被封為山陽公,享受了人生最後的清閒時光,算得上比較不錯的結局。

為什麼不殺漢獻帝,其實有書君認為,理由非常簡單,因為在當時,殺死漢獻帝沒有任何價值可言,反而容易落下不好的名聲,至於漢獻帝造反,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1、漢獻帝沒有政治威脅

早在曹丕的父親曹操還在世的時候,漢獻帝就已經只是一個身份上的象徵了,經歷了董卓、曹操先後的挾持,漢獻帝身邊漸漸沒有任何可靠的政治勢力了。

因此,在曹操封王時,除了像荀彧這樣依舊忠於漢朝的臣子之外,絕大多數文官武將,都是完全支持的。

而等到曹丕繼位之後,改朝換代已經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共識,群臣三次聯名請求曹丕稱帝,所以完全不需要擔心漢獻帝還能搞出什麼大動靜。

2、以禪讓接位,名聲要保留

曹丕稱帝的方式,是漢獻帝主動禪讓,且不說背後的內幕如何,但起碼在明面上,是一出非常和諧的好戲。

曹丕想要保持自己在史書當中的形象,他想做一個救世的英主,而不是屠殺先帝的亂臣。

所以,在漢獻帝已經不會構成任何威脅的情況下,曹丕完全沒必要多此一舉,給自己惹得一身騷。

3、大勢所趨,曹魏深得人心

在真正的歷史上,曹操及其代表的魏國,並不像《三國演義》中刻畫得那麼小人。相反,不管是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方面,曹魏都是最正統和最有號召力的一方。

特別是曹丕推廣了九品中正制,這是選官用人制度的一大進步,雖然相比於以後的科舉制依舊有欠缺,但在當時,已經給普通的寒門學子創造了鹹魚翻身的機會。

因此,在廣大知識分子心目當中,對於曹魏代漢,即便不表示支持,也絕不會反對。

可以說,曹丕稱帝的合法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也就不需要完全切斷漢室的血脈。

綜上來看,殺掉一個對自己沒有任何威脅的漢獻帝,不管是對曹丕本人,還是對魏國日後的統治,都沒有任何益處可言。

所以,漢獻帝早已經沒有了造反的心思和能力,留他一命,在臣民和後世中留下一份美譽,這才是曹丕想要的。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答 | 江隱龍

曹丕不殺劉協,一是不能殺,二是因為不必殺。曹丕之後,以君主禪位進行改朝換代的模式持續了幾百年,南朝的東晉、宋、齊、梁、陳,北朝的北周、北齊、隋,這些朝代(國家)的建立都是通過禪位,但所有被迫禪位的末代君主都死得很慘。相比之下,劉協算是幸運的,他的山陽公國直到曹魏滅亡了還依然存續,國祚長達近百年。

那為什麼曹丕不能殺劉協呢?因為曹丕代漢時面對的內憂外患不允許他再背上一個“弒君”的名聲。當時曹魏朝廷上擁漢勢力還有不少,漢朝影響太深,而對於士人來說改投門庭並不是一件榮譽的事,就連反漢的急先鋒華歆,在曹丕繼位大典上都要裝一裝憂傷,這時如果曹丕貿然殺了劉協,相當於直接否認了劉協禪位程序的合法性,這樣的局面並不是曹丕所願意見到的。

與內憂相對,曹丕還有劉備這個外患。劉備之所以能立國,很大程度上的依仗了他漢室宗親的身份。曹丕如果殺了劉協,在去除自己代漢合法性的同時也會加強劉備稱帝的合法性,天下民心恐怕會傾向劉備一方。反之,曹丕如果善待劉協,則能間接證明劉協禪位的自願程度,曹魏代漢的合法性也由此鞏固,這樣也便能打壓劉備的政治空間。

以上,是曹丕為什麼不敢殺劉協。那他為什麼不必殺呢?因為曹丕代漢雖然只有幾個月,但曹操為了給後代立下代漢的基礎,卻經營了很多年,擁漢勢力雖然不少,但也沒有能力與曹丕相抗衡。劉協沒有自己的軍隊,他也不敢去找劉備——說心裡話劉備巴不得劉協死,他死了劉備的皇帝才來得正——這樣的一個廢帝,殺他有何意義?還不如善待他,留一個好名聲。


切割地球


前言:

曹操不稱帝勝過稱帝,因為大權在握,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曹丕剛剛繼位魏王,根基不穩,需要一個名分來鞏固自己的地位。稱帝就是最好的名分。

傀儡皇帝“漢獻帝”的反抗

漢獻帝在位之時,權臣當道,從被董卓尊為皇帝,到曹操,曹丕都是處於一種寄人籬下,無兵無臣的境地。甚至自己的生活起居都需要別人來養活。

董卓死後,漢獻帝被曹操迎回了許昌,寄人籬下的漢獻帝只能通過討好曹操過活,而曹操也美其名曰,匡扶漢室。,漢獻帝賜曹操權力無上的“節鉞”,而漢獻帝在曹操的底下再次成為了傀儡。

第一次暗中反抗

作為憤青的“漢獻帝”年紀輕輕怎麼會罷休,當然也要暗暗的反抗一波了,可惜實力不如人呢,他讓董貴人的父親車騎將軍董承設計謀殺曹操,忠於漢室的董承暗中與左將軍劉備密謀,但是事情還沒有任何起色的時候,就已經走漏了風聲,董承也就 成了刀下鬼,而董貴人也跟著送命了。

第二次反抗

這一次漢獻帝同樣也是失敗的,不然歷史就會被改寫了,漢獻帝這一次選擇了伏皇后的幫助,讓伏皇后的父親“伏完”幫助,秘密寫信給伏完,但是伏完不是徹底的忠於漢室呀,他在保命和忠誠兩者之間選擇了保命,就算收到信件也選擇裝聾扮啞,而這一次也被人告密了,伏皇后再次成為了犧牲品,可見曹操在漢獻帝身邊放下了不少的眼線,隨時都能察覺漢獻帝的一舉一動。

再後來曹操把自己的三個女兒也都嫁給了漢獻帝,成為了漢獻帝的後宮,這就意味著堂前有曹操坐鎮,而後宮有曹操的三個女兒負責做曹操的眼線,漢獻帝的一舉一動盡在曹操的眼皮底下,更不可能做出任何對曹操,對曹魏政權不利的舉動。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漢獻帝”依舊是傀儡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經過曹操一代的領導,此時的軍隊是曹魏的軍隊,臣子也是曹魏的臣子,漢獻帝只有孤身一人,雖然漢獻帝貴為漢朝天子,但是群臣都是吃曹家的飯,領曹家的工資,不可能因為一個傀儡皇帝而做出犧牲生命的行為。

在曹操繼位之後,有些人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就諫言稱曹家養了“漢獻帝”多年,也是時候讓他禪讓自己的帝位了。

也有些人為了讓曹丕順利的稱帝,威脅了漢獻帝一把,此時的漢獻帝雖是天子的,但是連朝中的任何一名臣子都不把他放在眼裡,何況是曹丕,此時的漢獻帝也知道自己已經沒有了利用的價值了,只能禪讓帝位,寫下禪讓詔書以昭告天下。

禪位成功以後,漢獻帝馬上俯首稱臣,大喊“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被封為“山陽公”安享晚年

不反抗的原因有三

一是之前講到的曹操將自己的三個妻子嫁給了漢獻帝,曹操的本意是讓幾位女兒能監視著漢獻帝,但是曹操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的幾位女兒非但沒有幫助曹操監視漢獻帝,而是一心一意的輔助漢獻帝,在曹丕篡位稱帝以後,派使者前去向漢獻帝索要玉璽,曹皇后不但不肯給他們,而且還破口大罵,甚至對曹丕也是絲毫都不客氣,而且曾經咒罵到:上天是不會讓你們長久的。

漢獻帝被廢到了山陽,而他的幾位後宮當然也會跟著去了山陽,做了山陽富人,並且 一直以來都在保護著漢獻帝,也正是這個原因,讓一直覺得對不起曹節和漢室江山的曹丕沒有對漢獻帝痛下殺手。

二是曹丕稱帝的時候,美其名曰是繼承了漢室江山,是漢獻帝把自己的帝位禪讓給了自己,曹丕也為了安撫一批忠於漢室的臣民們,為了大局不能對漢獻帝下死手,不然無法服眾,所以為了彰顯自己的寬大和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所以只能讓漢獻帝封禁在一個地方。

三是北方經過曹魏政權的多年經營,曹魏政權早已牢牢的把北方我在自己的手中,況且此時的漢獻帝也沒有刻意依仗的勢力,外戚伏皇后也被曹操殺害,忠於漢室的很多大臣也都被曹操殺害,漢獻帝早已經是孤掌難鳴,註定也翻不起任何的風浪了,而曹丕封給漢獻帝的地方是隸屬北方的山陽,距離蜀國遠,當時的消息也不靈通,即便是劉備想救漢獻帝也是鞭長莫及,何況蜀國和魏國實力相當,後面還有個吳國,三足鼎立,一旦兩方開戰,第三方肯定是坐收漁翁之利的。所以劉備也不會為一個漢室過氣的皇帝而對曹魏開戰。


漢獻帝雖然失去了帝位嗎,但是卻比在位的時候輕鬆多了,被曹丕封禁在山陽縣,過著錦衣玉食,衣食無憂的生活,漢獻帝后半生雖然鬱郁不得志,但是生活也過的舒適,比很多人都輕鬆很多了。

關注歷史,關注孤篇;銘記過去,共同成長!!


孤篇


公元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成為皇帝的曹丕不僅沒有殺害漢獻帝,反而給了他非常高的政治待遇,封其為山陽公。

曹丕完全不用擔心漢獻帝造反。

曹丕稱帝前的曹魏形勢:

第一,漢室已經名存實亡,曹魏代漢已經勢不可擋。曹操在世的時候,漢臣已經被清理得所剩無幾,漢室的支持力量已經不如曹魏;

第二,曹丕通過九品中正制,與士族分享權利,取得士族的支持。曹操因依靠漢族,排擠士族,在稱王時就受到士族非常大的反對。曹丕吸取了經驗,提撥與拉攏士族,與士族階層達成合作了,彼此各取所需。所以,曹丕稱帝時,幾乎沒有反對聲音。

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要求除舊佈新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尤其時曹魏宗親,為曹丕稱帝而奔走呼號。在民心向背上,曹丕稱帝已經成了大勢所趨。漢獻帝禪讓,只不過是順水推舟,借坡下驢。

漢獻帝從當皇帝到退位,從來沒有掌握過權力。在實力上,曹丕完全輾壓漢獻帝。退位後的漢獻帝造反?他拿什麼反?他無可調之軍,無可用之人,無造反的民意與機會。即使有謀反之心,也無謀反之力。

曹丕雖然給了漢獻帝比較好的政治待遇和自由,但自由是相對的。漢獻帝依舊被監視著,一舉一動都在曹丕的掌握之中。

在皇帝的位置上,漢獻帝每天如坐針氈。退位,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對於他也是一種解脫,不用每天擔驚受怕。在山陽,漢獻帝遠離了宮廷鬥爭,可以與曹節做一對平凡的夫妻,過著正常人的生活。


秋媚讀史


很簡單啊,籠中之鳥,甕中之鱉,何懼他會逃出生天,攪弄風雲呢?

建安二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20年,一代梟雄曹操因病去世,曹丕繼承曹操丞相和魏王的爵位,並不滿足於再做漢朝的臣子,而是想著另開新朝,重塑江山。當然,做皇帝也是有技巧的,咱不能明目張膽地把漢帝趕下皇帝寶座,然後自己再坐上去,這顯得咱們沒有君子風度,不夠紳士呀。咱得遵循古法,之前的歷史早就給咱們留下了先例了,那就是“禪讓”。既然不能強行把漢帝拉下皇位,那就讓他自己讓出來吧。



於是乎,曹丕派出手下大臣華歆,領著一班元老,進宮勸漢獻帝去了,所說的也無非是那一套,什麼漢祚將終,魏王當興,這顯然不能從心底裡打動漢獻帝。華歆一看,呀,漢獻帝這老小子在裝糊塗呢,也不和他多廢話了,直接最後通牒:禪讓,則保你後半生榮華富貴,不禪讓,最終不過是一具屍體罷了。話說到這個份上,漢獻帝也知道沒有什麼挽回的餘地了,沒辦法,下詔退位,把皇帝之位讓給了曹丕。曹丕這邊呢,看見漢獻帝的詔書下來了,伸手就想接下來。旁邊司馬懿就說了,不行,咱們還得謙虛一下,表示表示咱們的風度。曹丕也覺得這個想法不錯,於是又讓人把詔書退了回去,說自己“德薄”,配不上皇帝大位。


漢獻帝也有點懵:你不是早就吵吵著要這個皇帝之位了,現在都給你了,你又不要了,怎麼個意思?漢獻帝這邊不明白,底下的朝臣可是心中雪亮著呢。於是乎,在朝臣誠懇地勸諫下,漢獻帝又發了第二道、第三道詔書,曹丕才“勉為其難”地接受,而後登基為帝。

禪讓之後,漢獻帝被曹丕封為山陽公,直接逐出京城,去往封地去了。曹丕不殺漢獻帝也是有很大的原因的。一則畢竟漢獻帝禪讓帝位於自己,如果禪讓剛結束,就把獻帝殺了,那豈不是坐實了禪讓是假,篡位是真嗎?其二,曹丕不殺漢獻帝,也是在表達這樣一層意思,我大魏順天應民,坐了你漢室的天下,這是天意所至,因為自身的強大,所以不懼怕你漢獻帝死灰復燃,擾亂天下;第三,則是因為漢獻帝畢竟是曹丕的妹夫,說來說去,關係不算遠,都是一家人,何必打打殺殺呢。當然,話是這麼說,不過我相信劉協,也就是漢獻帝的山陽公府裡裡外外一定佈滿了曹丕的心腹。一旦漢獻帝想要逃跑或者那一班忠於漢室的老臣子想要救出漢獻帝,曹丕都會毫不猶豫地殺掉漢獻帝的。

(全文完)


董慶江645


曹丕篡位的時候,漢獻帝的地位已經底到塵埃裡去了。這時候可不像曹操剛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年代了。那時曹操抓著漢獻帝這張王牌,還要發號施令,討伐其他諸侯呢。

你像袁紹,袁術,劉表,馬超等人,打他們就必須要以皇帝的名義出師,才叫出師有名。可以說這時候的漢獻帝就是個香餑餑。

因為漢獻帝還是皇帝,對曹操還有用途,所以漢獻帝的生活還是有滋有味的,追隨他的大臣也不少,像有名的孔融和荀彧等人,他們都是漢臣,之所以服務曹操,他們以為曹操也是和他們一樣,是漢獻帝的臣子。


但是,隨著曹操立的功勞越來越大,地位越來越高,他們才發現,曹操這個人狼子野心,對漢獻帝根本沒有任何尊重可言。尤其是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之後。曹操就更加的飛揚跋扈,開始打擊不服從自己管理的人了。

這時候以漢臣自居的孔融(伐劉表的時候劉備曹操幹掉了)和荀彧等人,就是曹操首要幹掉的。還有那些頭上長有反骨的人,都被曹操給幹掉之後。

剩下的人,全部都是曹操的人了。這些人吃的是曹操給的工資,穿的是曹操給的賞賜。他們和漢獻帝沒有任何利益往來。更沒有受到漢獻帝的恩惠。所以,對漢獻帝也是沒有任何感情可言的。這些人是絕對服從曹操的曹家來管理的。

更何況那時候天下已經三分了,蜀國是劉備的,吳國是孫權的,魏國是曹操家的。這在當時已經是個世人皆知的事實了。說實話當時曹操就是沒想稱帝,他若是想稱帝,根本沒人能阻止的了他。


到了曹操死後,他把稱帝這個光榮的任務交給了自己的兒子曹丕。所以曹丕稱帝也是理所當然的。

曹丕稱帝后之所以不殺漢獻帝,是因為漢獻帝,已經沒有任何影響力了。沒有影響力,他也就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來了。

再說了漢獻帝已經當了這麼多年的傀儡皇帝了,你在想讓他下崗之後去鬧革命,他怎麼可能去。要知道那可是謀反呀,搞不好是要掉腦袋的。會被滅族,全家死光光。

還有,曹丕對他也算不薄,給他了一個侯爵,漢獻帝再也不會被別人用來當旗子打了。這對於漢獻帝來說,到是好事一件。

所以,漢獻帝根本不可能造反。他要是有造反的血腥,早在曹操當政的時候就出手了,那裡還能等到曹丕當政的時期。

綜上原因就是曹丕當皇帝,不殺漢獻帝也不怕漢獻帝造反的原因。


史學達人


漢獻帝劉協但凡能反抗就用不著禪讓了,以皇位換平安是他對自己後半生的把握,反抗只有死路一條。不殺劉協是曹丕的明智之舉,因為他的存在昭示著曹魏政權的合法性,也是穩定和籠絡人心的需要。

曹丕篡位仿效傳說中的堯舜禪讓,搞了一整套虛偽卻場面莊嚴的複雜程序:先是漢獻帝召集群臣祭祖,向列祖列宗彙報。接著寫禪讓書,大意是漢朝氣數已盡我也無德無能,讓位是順天應民且出於自願,下面是一大串臣子的簽名支持。最後曹丕謙讓再三“勉強”答應。

受禪儀式也非常隆重,曹丕專門建了個受禪臺,在聽完禪讓宣言後登壇,莊嚴地接過漢獻帝遞來的玉璽。之後燃火祭天,宣告新天子誕生。當時王侯將相以及應邀前來的各少數民族首領都見證了這個君臣和睦的神聖時刻,等於開了個大型新聞發佈會。除此之外還有祥瑞、占卜等有利於曹丕的上天指示,讓不同思想、不同信仰的人群都能接受這個現實。

這些繁文縟節無非都在宣示一個結果:曹魏政權是合法的。既然皆大歡喜、你情我願,曹丕就必須善待漢獻帝,以便對既往的形式形成有力支撐。所以禪位之後的漢獻帝待遇非常不錯,雖然爵位是山陽公地位卻在諸王之上,奏事不稱臣接詔不下跪,還可“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劉協的生活質量檢驗著曹丕當初的誠意,當然不能怠慢。

一個泱泱大國養個退位皇帝不算什麼,但殺了他就不一樣了。在漢魏交接的思想變革期,見風使舵的誠然不少,但有節操的也大有人在——就連曹丕禮遇的陳群思想上都有疙瘩。這些人需要時間來消化和適應變革,在此期間劉協必須活得好好的,否則曹丕形象會受損——劉協死後曹叡以帝王禮安葬,此時距離禪讓已有14年,曹魏依然需要做表面文章,足見思想問題的複雜性。

低成本的和平禪讓綁架了漢朝舊臣和不明真相的群眾,同時也綁架了漢獻帝,他再造反就說不過去了,因為真理已經合法嫁接到曹丕手裡。而且造反的目的無非是推翻曹魏,劉協當著皇帝尚不能有所作為,何況成為一個小縣公呢!山陽公國地處曹魏河內郡,有什麼風吹草動也瞞不住,所以曹丕一點不會擔心。

最希望他死的反倒是劉備,禪位讓劉備很尷尬,因為劉協活著他就不能稱帝。於是在遙遠的成都突然流傳出漢獻帝被殺的輿論,劉備大張旗鼓地為依然健在的劉協發了喪。接著各種祥瑞也奇蹟般出現,大臣們慌忙勸進,劉備順勢宣佈自己為漢朝的合法繼承人——路數跟曹丕搞禪讓也差不多。


路衛兵


我認為曹丕不怕漢獻帝的原因是,曹丕把漢獻帝放在宮中,在宮中的話漢獻帝想有很大的作為其實是很難的。

  • 一、軟禁難有大作為:

當時漢獻帝就像是住在牢房一樣,雖然比牢房好,但是這一樣限制了漢獻帝的種種可能,當曹操知道漢獻帝讓忠於漢室的人一起在衣帶詔上面按了手印,結果被曹操知道以後,曹操發怒,把漢獻帝軟禁了起來,這樣漢獻帝就很難再有什麼大作為了。想讓別人來幫助自己,都沒有辦法傳出來口信。

  • 二、民心皆歸魏國:

雖然曹操一直沒有稱帝,但是曹操統治魏國的時候,雖然有過幾次屠城,但是大多數百姓心裡還是向著魏國的,就像東吳那樣,時間久了,民心自然就向著現在這個國家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去反魏復漢,還是非常困難的。古語有云,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漢獻帝很難再光復漢室了。

  • 三、朝中勢力也皆被曹丕所掌握:

並且跟隨曹操打天下的人,心思肯定還是向著曹操家族的,當曹丕繼位以後,曹丕也控制著國家的權利,這個時候文武百官,我相信支持的絕對都是曹丕,不會是漢獻帝,因為漢獻帝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漢獻帝沒有實權,所有人都不會聽他的,如果沒有朝中大臣支持,那麼漢獻帝還想翻身?不可能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