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圖瓦,哈薩克和蒙古族,有沒有血緣關係呢?

MGH希望


首先一點,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是靠血緣來維持的,文化才是民族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

圖瓦人是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圖瓦是他們的自稱,清朝人稱他們為“唐努烏梁海人”,是烏梁海三部之一。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圖瓦現在是一個跨境民族,一部分生活在中國的喀納斯湖畔,一部分生活在俄國,還有一部分生活在吉爾吉斯斯坦。

因為沒有文字,圖瓦人口耳相傳的是他們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部隊。朮赤西征時,翻閱阿爾泰山時遭到了柯爾克孜人的強烈反抗。

(圖瓦人村莊,濃郁的俄式風格)

雙方都留下很多傷兵,於是組成了今天的圖瓦人。嚴格的來說,圖瓦人是蒙古人征服並同化的部落。平定噶爾丹之亂後,圖瓦人被犒賞給了平亂有功的蒙古王公。在解放後,他們被認定為“蒙古人”,後來隨著學者研究的深入,又改為圖瓦人。

哈薩克的形成脈絡要清晰很多。哈薩克字面意為“白天鵝”,但在各種史料中都被視為“避難者”。

從現存的哈薩克部落來看,他們至少來自塞種、烏孫、月氏和康居,當然還有徵服過他們的突厥和蒙古。

哈薩克民族形成於15世紀中期,金帳汗國的克烈汗和加尼別克汗帶著他們的部族遷徙到楚河和塔拉斯河地區,後來形成了哈薩克族。

(喜歡鷹獵的哈薩克牧民)

哈薩克是個悲慘的民族,一直受強敵壓迫。民族形成沒多久,就遇上了蒙古的噶爾丹崛起,然後就被征服了。平定準噶爾之亂時,哈薩克人一心想歸附清朝,但清朝並不想領導他們。

擺脫準噶爾的統治後,沙俄又殺進了中亞。沙俄可不像清政府一樣仁慈,在苛捐雜稅的壓迫下,哈薩克人大量湧入新疆。

清政府起初也是拒絕的,但逃難的人太多,只能默許他們的存在。清政府在對待哈薩克難民的政策還是非常成功的。民國時,新疆王楊增新也是延續清朝政策,給新疆各族百姓帶來了長期的穩定和平。

清政府的政策是給在不影響土著蒙古的利益的情況下下,儘量給他們一口飯吃,不讓他們成為造反的流民。所以清政府要求他們租蒙古人的草場放牧,但不准許他們擁有土地。

一戰和俄國十月革命時,由於新疆這邊政策相對溫和,所以吸引了大部分哈薩克人來此定居。大概是新疆人民的寬容,讓他們在幾百年中的壓迫中找到了家的感覺,雖然清朝和民國政府都做了多次遣返工作,但絕大部分哈薩克人都選擇了留下來。今天他們已經成為新疆第二大少數民族。

總的來說,圖瓦、哈薩克和蒙古都有血緣關係,但又都有各自的文化,應該說圖瓦人與蒙古人最接近,哈薩克人更多突厥民族色彩,與蒙古就是兩個不同的遊牧民族。


史料不輯


#哈薩克那些事#

從血緣上看,圖瓦人跟蒙古人明顯不是一路人。


按照俄羅斯聯邦圖瓦共和國有關方面的說法,圖瓦人跟印第安人有親戚關係。俄羅斯圖瓦學者也一直認為圖瓦人屬於西伯利亞的土著居民,跟蒙古人是不同民族。這點分子人類學得到了驗證。

國內圖瓦人語言接近哈薩克維吾爾語,可長相服裝生活習俗習慣什麼的跟蒙古人差不多,所以就認為圖瓦人可能是維吾爾哈薩克影響的蒙古人,就把圖瓦人認定為蒙古族部落。

圖瓦人在語言特徵上屬於突厥語範圍,人種文化生活習俗服飾特點等上屬於蒙古文化圈,民族自我認同上圖瓦人也比較比起突厥比較認同蒙古,尤其是那些貴族階層都是蒙古姓氏和蒙古部落,圖瓦人比起突厥更有強烈蒙古認同。

可以看出成吉思汗統一後,圖瓦人就被吸收進蒙古裡了。

關於民族認同上,全球三十萬圖瓦人,除了中國的幾千圖瓦人以外,幾乎都一致認為【圖瓦人是獨立民族】,這裡麵包括俄羅斯的圖瓦人。蒙古國由於國內習慣把民族稱為【aiman(部落)】,所以包括蒙古國的哈薩克人在內的民族都被稱為【部落】,但是蒙古國內的圖瓦人有著極強的民族認同,還經常去圖瓦共和國交流。而在中國的圖瓦人中,對於這個問題,也是存在很大爭議的,而且不少人諱莫如深,不太願意提及。雖然總體上中國的圖瓦人認為自己是蒙古族。

哈薩克族人民公元前就活躍於我國西北部的阿爾泰山、天山及伊犁河谷、伊賽克湖一帶,是“絲綢之路”古老的開發者和經營者之一。與中國古代曾經統治過今伊犁河谷及伊塞克湖四周地帶的古代民族烏孫(西漢時期,公元前2世紀~2世紀)、突厥(6世紀中葉)、葛邏祿、回鶻(10世紀~12世紀)、哈刺契丹(12世紀)、克烈、乃蠻、欽察(12世紀末~13世紀)等有淵源關係。其族源主要由古代的烏孫、康居、奄察人和原在中亞草原的塞種、大月氏,及以後進入這個地區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鐵勒、契丹、蒙古(其主要族源有塞種、月氏、烏孫、匈奴、康居、奄蔡、克烈、克普恰克等塞種人為哈薩克族的主要族源之一。)


成吉思汗西征之後,這裡分屬蒙古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期間當地人與蒙古人不斷融合,初步形成了新的民族共同體,血緣上以蒙古人、突厥人為主,並接受了伊斯蘭教。在哈薩克汗國成立後,周邊很多遊牧民族部落加入,經過幾十年的分化和融合逐步形成了哈薩克族。因此,哈薩克人的族源比較複雜,包括了古代不同時期進入這個地區的印歐民族(斯基泰人,烏孫、康居、奄蔡人、大月氏)、突厥民族(匈奴、鐵勒、可薩人、基馬克、欽察、康裡、阿兒渾、葛邏祿、汪古、克烈、乃蠻、諾蓋人),蒙古語民族(迭列斤、尼倫,契丹)等民族;其中後來的突厥人和蒙古人成為主體部分。他們分佈於阿爾泰山、哈薩克丘陵至黑海。

哈薩克這個詞有各種解釋: 1. 尼合邁德·蒙加尼指出是奄蔡的異譯。這字也有白天鵝的意思。kaz是天鵝,ak是白。他們把自己說成是天鵝化身成的美女與一個男人生出的後裔。 2. 俄羅斯人拉甫羅夫指出在八世紀僧侶葉弗卑尼著作中的哈索格即是哈薩克, 3. 哈薩克在北高加索的卡巴爾達-巴爾卡爾語中是指處境不好,無家可歸的人。在晚清,丁謙指出哈薩克是可薩人的異譯。在北高加索民族的語言中哈索格有高大奴隸的意思,最早的哈薩克是由裡海一帶的卡斯比與塞種構成。哈薩克也有不服從蘇丹,不服從汗自由過日子之意。 4. 13世紀時阿拉伯人將哈薩克解釋為自由人,遊蕩。 5. 另一種觀點認為 哈薩克是源於古老地名,據記載羅馬大帝康士坦丁留給兒子的遺囑中說:“。。。在那外圍有著哈薩克亞大草原,再過哈薩克亞就是阿蘭”康士坦丁大帝是913 - 959年代之間稱帝之。哈薩克意為“自由之地”,延伸泛指所有生活在中亞大草原的自由部族,這些部族並不一定有血緣關係,文化多樣,但是語言高度統一。波斯菲爾多西的列王紀也說鹹海以北有哈薩克汗國。


哈薩克人建立了哈薩克汗國,過上了和平安寧的生活,從而吸引了周鄰大量遊牧部落紛紛前來加入。隨著汗國的壯大,到15世紀末,一個有共同名稱、共同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和表現於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穩定的哈薩克民族最終形成。

哈薩克語是突厥語系,而突厥語系部落和蒙古語系部落(草原上的)在成吉思汗時代以前除了語言上的差別,其他並無什麼差異。而且由於各部落之間的征服,聯盟,交易,通婚,遷徙等活動,極有可能很早就出現了雙語社會形態。總而言之,諸如此類的很多問題似乎也難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哈薩克那些事



首先,蒙古族是民族認同,是13世紀蒙古高原上形成的民族共同體概念。這從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國開始一直沿用到今。他不是以血緣來劃分的民族,這點從基因上可以得出結論。蒙古族的y染色體總體來看沒有絕對性的單一。


其次,哈薩克族是白帳汗的加尼別克和克烈汗建立的民族共同體。從基因看與蒙古族有一些共同的基因,這點也沒什麼奇怪的。畢竟朝鮮族,滿洲族也有與蒙古類似的基因,所以並不能代表就是一個民族。

最後,圖瓦人是以他們自己的認知和傳統延續了自己作為蒙古族的意志,這一點也正是說明他們與蒙古族無異。更不用拿什麼基因來劃分。蒙古族成立之初就是包容性的民族,但絕對不允許叛徒,別有用心的人來分裂蒙古族的團結,這隻會帶來應有的報應。


bilge007


蒙古人是最成功的基因傳播者,從東亞,到中亞,西亞,俄羅斯和歐洲都有蒙古人的基因。雖然現在看來外貌並不是蒙古人種,比如,伊朗,阿富汗,俄羅斯。。但是他們身體裡面都有蒙古人的基因。。



姚遠專號


兩個都是牧民民族,有血緣關係是肯定的,漢族,其他民族,俄羅斯,歐洲也有蒙古人的血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