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8 听懂老师们“最后一次气我”的画外音

听懂老师们“最后一次气我”的画外音

6月6日,一条考生撕书减压的消息登上微博热搜,原博视频播放量达到324万,评论转发量近万条。令人感动的是,学校并没有反对,班主任们也帮同学们打扫纸屑到凌晨1点,班主任说:反正这是孩子们最后一次气我。( 6月6日新浪网)

年年岁岁“撕”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撕书大战中,还是与往年一样的书页如雪片般漫天飞舞,但老师那句“孩子们最后一次气我”让人心中产生异样的感觉。

撕书、吼楼是近来流行于网络的一种高考减压方式。大战在即的紧张、未知命运的转折与青春荷尔蒙混搭在一起,让这个别出心裁的形式极易引发强烈关注。

“撕书吼楼”实际上却有不少弊端:首先是一种冲动与盲从。有人撕书减压,有人却非常爱惜书本,还有不少学生或家长把备考的书籍作为青春的载体小心珍藏。尤其在高考尚未开始时,在还不知道是否发挥正常、命运未卜的时候,就将自己辛辛苦苦阅读批注的课本视为废书而一张张撕碎,未免操之过急。一些学生对此形式的跟风效仿和盲目追捧,仿佛“不如此就不减压”,和“不打胎就不青春”的烂片一样,正在形成一种错误的青春符号,碾压菁菁校园。

其次,“撕书减压”是一种认知误区。众所周知,减压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很多学生就喜欢用运动健身的方式放松身心。而撕书、吼楼等,对场地、人数有较高要求,人数少则达不到预想的震撼效果,人数多则多半要自发或专门组织。近年来就有少数学校为了鼓舞士气组织这种活动。其实,全部学生聚集在教学楼这个非开阔区域里,一来有安全之虞;二来忽视了莘莘学子的不同性格特点,无形中浪费了考生的学习、休息时间;三来影响公共卫生和校园秩序。学生撕完了一走了之。老师们却要打扫到凌晨,辛苦心酸有谁知?

纷纷扬扬的纸屑、青春的嘶吼,这种宣泄压力的方法在现实生活中更具镜头感、仪式感,迎合了青春期的非理性、寻求刺激的负面情绪,放大了高考忧虑,增加了不安全因素,不利于学生安心备考,也偏离了校园必须具备的清雅宁静的特殊气质

至少,撕书宣泄可以接受,但应该自己打扫,可曾听懂朝夕相处的班主任“孩子们最后一次气我”的画外音?2018年的高考被称为00后的成人礼,标志着无须负责任的"孺子"转变为正式跨入社会的成年人,学生们应该明白,成人意味着承担责任,自己做的事还是自己处理掉最好。不让师长们担忧生气,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独立、理性、健康、不盲从,不仅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也能在人生漫长的“考试”中交出优异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