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綦江浸新公路

“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為廣大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更好的保障。”提出的“四好農村路”,為全國農村公路發展指明瞭方向。

市領導指示,全市要認真貫徹落實紮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全市鄉村振興和交通脫貧奠定堅實基礎。

幾年來,市交委及市公路局圍繞貫徹落實關於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發展的重要指示,先後投入567億元,新改建農村公路5萬公里,讓2272個行政村實現通暢,2606個和1520個撤併村分別實現通達、通暢;

全市行政村通暢率、撤併村通達率均達到100%,撤併村通暢率提升至55%;全市行政村通客車率達到97.6%,其中30個區縣達到100%。

截至去年底,全市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3萬公里,農村公路路網密度達157.8公里/百平方公里,居西部第一。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四好農村路”助推鄉村旅遊大發展

質量為先建得好

伴隨著氣溫的逐日攀升,到永川石筍山避暑休閒的市民日趨增多。

2000畝富硒獼猴桃園、2000畝有機茶園、1000畝四季果園……

得益於柏茨路、柏雲路、孔雀湖路3條進出石筍山景區主幹道的打通,石筍山的田園美景不再“養在深閨”。

去年8月,石筍山第六屆七夕旅遊文化節暨第五屆紅心獼猴桃採果節開幕,吸引了近1萬名遊客前往。

而今的石筍山為何人氣爆棚?石筍山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蔡麗認為,“自然是因為交通方便了!”

去年,永川區以“建好扶貧路、打通斷頭路、構建循環路、建設產業路、打造旅遊路”為重點,建成硬(油)化農村公路303公里,與奉節一起代表我市躋身全國首批“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市、區)。

除了永川和奉節,如今我市還有涪陵區、沙坪壩區、武隆區、萬盛經開區、墊江縣、雲陽縣共8個區縣被評為“四好農村路”市級示範區縣。

“四好農村路”示範區縣遍地開花,以全市“四好農村路”建設的蓬勃展開為基礎,目前,我市已全面建立“四好農村路”(通組公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庫、“1+5”管理體系和片區督導制度。“四好農村路”通向群眾的“最後一公里”正逐步被打通。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通暢的農村公路

完善機制管得好

建管並重,才能讓“四好農村路”長效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

我市對農村路的管理,以不斷完善的機制為保障。

去年11月14日,一輛滿載瀝青混凝土的卡車在萬盛經開區黑山鎮叢新公路上翻覆,損壞公路護欄近20米。

由於養路工人上報及時,短短半天之內,現場便完成了護欄更新,安全隱患得以排除。

長期以來,萬盛的農村公路管養由各鎮自行負責,管養質量參差不齊。去年,萬盛成立了晟安公司,以市場手段代替行政手段,負責管養全區農村公路。

晟安公司按照“景區道路2公里一人,一般道路3公里一人”的標準配備養護人員,每天實行8小時巡查,確保道路時刻暢通。

像萬盛經開區一樣創新思路和手段,積極提升農村公路管養水平的區縣不在少數。

近年來,全市850多個鄉鎮全部先後建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專門負責制定養護規劃,督查養護工作。所有貧困區縣農村公路養護做到了機構、人員和資金“三落實”。

此外,針對區縣財力短缺、缺乏資金來源等實際,市財政還每年安排資金近3億元,對縣道、鄉道、村道分別給予補助。

“機制理順了,資金保障了,現在我們的公路管養,既專業又高效!”黑山鎮公路管理辦副主任劉思岑自豪地說。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四好農村路”讓老百姓出行更便捷

三級聯動護得好

市交委全面建立以“鄉鎮檢查、縣級複查、市級抽查”為主體的農村公路技術狀況評定機制,不斷提升農村公路護管水平。

5月,梅雨連連。黔江區杉嶺鄉組織人力,對全鄉所有農村道路進行了一次安全隱患大排查。

哪些路段容易積水、哪些地方可能塌方、哪裡坡陡彎急必須小心駕駛、哪些交通標識標誌安防設施不夠完善,工作人員都進行了細緻的記錄。

同時,黃溪鎮也組織工作人員對全鎮村道安全隱患進行“拉網式”、“地毯式”大檢查、大排查、大整治,旨在及時發現、整治連續強降雨後給農村公路造成的安全隱患,確保汛期農村道路安全、暢通,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的安全。

“事關群眾生命安全,大意不得!”黃溪鎮相關負責人說,該鎮按照《重慶市鄉村公路養護巡查制度》,建立了“日巡月查”制度,養護人員每日上路巡查,並每月對轄區農村道路進行全面檢查。

在全市各鄉鎮,“日巡月查”已成常態;在區縣一級,則採取“季度複查”的方式,對公路進行有效養護;市級層面,市交委採用自動化快檢設備,對區縣農村公路技術狀況評定結果進行抽查複核。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城鄉統籌運營好

巫溪縣雙陽鄉距縣城50公里,地廣人稀,中藥材、乾果、蜂蜜等林特資源富集。

由於過去不通班車,村民到縣城大都靠搭乘貨車,車費高、隱患重。

村民王緒美過去要賣雲木香、黨參等中藥材,只能靠騾子拉到城裡去賣,早上出門得走上整整一天。

雙陽鄉開通客運班車後,他將藥材基地擴大到了20多畝,每年收入近10萬元。

班車的開通也帶動了農村電商的發展。村民廖榮開了家網店,每天通過班車把鄉里的蜂蜜、中藥材、板栗等土特產帶到巫溪縣城的快遞公司,再發送到全國各地,收入頗豐。

雙陽鄉的嬗變,是全市按照“城鄉統籌、以城帶鄉、城鄉一體、客貨並舉”的總體思路,加快形成縣、鄉、村三級農村客運和農村物流網絡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市累計建成鄉鎮客運站585個、村級招呼站1.3萬多個,並按照“多站合一”的模式,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農村客運和物流節點。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惠民千萬顯實效

“四好農村路”的延伸,不斷降低著農村的運輸成本,進一步促進了全市農業、商貿流通和服務等行業的發展,推動了產業結構調整,成為我市加速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

雲陽縣雲安鎮銅鼓村黃桃產業園,洪銅路在山間蜿蜒伸展,宛若一條玉帶。“多虧有了洪銅路,它不僅方便了村民出行,更打開了黃桃的銷路。”看到成片的黃桃長勢喜人,果農李軍喜上眉梢。

去年之前,黃桃產業園內還只有一條土路,周圍村民93戶,其中貧困戶10戶,300多名村民都種植黃桃。由於出行不便,每年7月在黃桃成熟的季節,村民們需要肩挑走20多分鐘的路程才能將黃桃轉運到車上,再運到市場售賣。

黃桃一路磕磕碰碰,保鮮差,甚至有些來不及採摘的果子只能爛在地裡,那時整個產業園的黃桃年產值只有30多萬元。

5米多寬、2.9公里長的洪銅路建成後,從主城、湖北等罐頭廠趕來的貨車可直接開進園內,黃桃價格從原來的4元/斤漲到6元/斤。目前,銅鼓村的黃桃產業已帶動10戶貧困戶脫貧致富。

一路通則百業興。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因為通行的日趨便捷,永川石筍山景區建起了集種、養、加、銷、遊為一體的現代生態農業園區。

同時,位於石筍山景區核心區域的雲霧坪成功躋身國家AAA級景區。

在石柱縣石家鄉石龍村,以前只有靠近省道邊上才有幾家農家樂,去年村裡的公路修好後,村裡新增了18家農家樂,總數達到35家。

更關鍵的是,遊客比前年增加了不止十倍。

今年1月,武隆區火爐鎮風門丫公路貫通。見此情景,沿線眾多居民紛紛開始搞起了鄉村旅遊和特色種植養殖。“公路的開通,讓我們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成為了可能!”萬峰村村主任張伯君高興地說。

據統計,我市“四好農村路”惠及群眾已超過1000萬人。農村群眾到達縣城的出行時間縮短約1小時,出行距離擴大1倍,出行頻率提高3倍。公路沿線,各類產業基地不斷崛起,群眾收入顯著增加。

下一步,市交委和市公路局將持續深學篤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和“四個紮實”的要求,對標對錶我市“四好農村路”三年行動計劃,建設“四好農村路”6.26萬公里,村民小組公路通達通暢率將分別達到100%和80%,優先實施18個深度貧困鄉鎮交通項目,儘快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從而加快構建結構合理、因地制宜、便捷暢通的農村公路網絡體系,為加速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先行保障。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鏈接》》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武隆:“三結合”造就條條富民路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為確保“四好農村路”高效、持續、健康地延伸,武隆統一制定全區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力爭做到“三結合”,即將農村公路與旅遊發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結合,實現“交產相融”;將農村公路與人民群眾出行需求結合,解決群眾出行難;將農村公路與扶貧工程建設、“通客”項目建設結合,提高資金使用率。

通過“三結合”,武隆的農村公路極大地促進了當地鄉村旅遊發展。仙女山等熱門景區對周邊鄉村旅遊輻射帶動作用增強。

去年,武隆新增農家樂和家庭公寓268家、避暑農家160戶,催生了廟埡鄉油菜花節、桐梓鎮金銀花節、滄溝鄉西瓜節、白馬山杜鵑花節等一批特色鄉村旅遊項目,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和遊客出行,帶動了沿線群眾脫貧增收。

同時,“三結合”也極大地促進了武隆農村產業發展。在雙河鎮、黃鶯鄉的高山蔬菜農業園區,不少外出務工的群眾返鄉創業就業,帶領鄉鄰共同致富。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永川:“五強化”農村客運再提速

重慶:“四好農村路”在巴渝大地不斷延伸

農村客運是農村公路運營的重要組成部分。永川通過強化政府責任、強化工程建設、強化安全保障、強化支持政策、強化營運監管“五強化”加快農村客運發展,極大地改善了全區農村群眾的出行條件。

如今,離城區80多公里的朱沱鎮九層巖村已每天開通客車4班次,當地群眾可當天進城回城。

同時,隨著客運通達深度和廣度的延伸,廣大群眾接受全新的致富觀念,學技術、做產業。僅2016年,永川區農村新致富帶頭人500多名,推廣新技術20多項,形成了以黃瓜山梨、何埂食用菌、五間桃花島為典型代表的產業園區。

農村客運的發展,還促進了永川的旅遊業發展。通過農村客運,永川每年向黃瓜山、石筍山、茶山竹海等旅遊景區運送旅客60多萬人次。

重慶農業網匯聚農業知識,傳播農業價值,每天推送有價值的涉農資訊,期待您的關注。

關注頭條號“重慶農業網”,發送私信“001”即可加入重慶農業社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