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諾曼底登陸時德國的空軍和裝甲部隊到底去哪裡了?

生活360x


德國空軍和大多數的裝甲部隊正在東線填補防線,請注意1944年6月份東線德軍的日程表,早在1943年8月的東烏克蘭戰役中,剛從庫爾茨克敗下陣來的曼施坦因南方集團軍群正瘋狂向西退卻,同一時期在奧廖爾突出部苦戰的莫德爾中央集團軍也好不到哪裡去。(下圖為庫爾斯克之後的右岸烏克蘭戰役)。

從8月到10月的右岸烏克蘭戰役德軍大本營只能給曼施坦因調去21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包括中央集團軍援兵在內的62個師大約124萬人,此時的德國空軍除了在本土全力抵擋盟軍轟炸的戰鬥機部隊之外幾乎全部聚集到了東烏克蘭但還是被趕過了第聶伯河。

然後到1943年12月驚魂未定的德軍南方集團軍還沒來得及加固第聶伯河防線,蘇軍就從基輔以西地區展開突破第聶伯河防線的日托米爾戰役,這也是左岸烏克蘭戰役的開始。而此時南方集團軍群司令曼施坦因能動用的部隊包括2個裝甲集團軍、2個野戰集團軍,還有從高加索退回來的克萊斯特A集團軍群2個集團軍(包括一個羅馬尼亞集團軍,下圖而左岸烏克蘭戰役)。

兵力大約有80萬、,10800門火炮、2105輛坦克,而支持整個南方集團軍群的空軍第4航空隊僅有1060架飛機可用(比半年前少了一半)中途還有中央集團軍群第8航空隊500架飛機出面支援。直到1944年的4月17日戰役結束為止,蘇聯空軍出動了66000架次而德國空軍僅能出動31000架次,當蘇軍全面推進到喀爾巴阡山脈時希特勒不得不抽調南線意大利、東線波羅的海、西線法國、北線挪威等一切可以抽掉的兵力阻擋蘇軍。

當曼施坦因被撤職時南方集團軍群已經名存實亡了,包括克萊斯勒A集團軍在內有10個師和1個旅被殲滅,空軍先後損失了1400架飛機包括很多其他戰線調來的援兵(其中契爾-卡色包圍2個德國軍8萬餘人,為了掩護其突圍抽掉了西線4個裝甲師和1個裝甲團、2個步兵師以及東部其他戰線的3個裝甲師,第8航空隊的550架飛機,著名的施特摩爾曼大將也戰死在墊後的陣地上。此時已經是莫德爾指揮了),

此後為了穩定即將打到

布格河(3年前德軍出發的陣地)的蘇聯紅軍,莫德爾先後抽調了10個步兵師和5個裝甲師在喀爾巴阡山和波蘭平原駐防,當然還有1200多架飛機的援兵,此時已經是5月份了。這就讓西線的隆美爾不可能得到任何強大的空軍掩護,因為6月6日就是盟軍的登陸日。

西線原本有限的空軍兵力還分別駐守在法國4個方向上,分別是加萊地區的隆美爾

布列塔尼半島第七集團軍、以及盧瓦爾河方向G集團軍法國南部地區的隆德施泰德軍團等。根據戰後統計的資料出現在法國的飛機大多都是過時的型號約有1000架,飛到諾曼底上空的只有JG2和JG26兩個戰鬥機中隊的30多架FW-190和其他轟炸機部隊的8架JU88。順便說一句登陸日內盟軍大約有13700架飛機參戰。


兵器世界


1944年盟軍在西線登陸前,德軍在西線總計有58個師的兵力,其中只有半數是戰鬥力較強的野戰師,包括10個裝甲師和裝甲步兵師,而他們需要防守的是長達3000英里的海岸線。加之希特勒又保留了一半的裝甲部隊於後方,沒有佈置於前線,所以在盟軍於諾曼底發起大規模登陸時,德軍部署在諾曼底附近的只有一個第21裝甲師,這是唯一一支在登陸當日同美軍作戰的裝甲部隊。

德軍這個第21裝甲師擁有坦克160輛,突擊炮和自行火炮60門,裝甲運兵車300輛。即使是這點裝甲兵力也沒能完全集結起來,由於盟軍佔據了戰區上空絕對的制空權,擁有眾多重型裝備的裝甲師極易遭到盟軍空軍的打擊,最終只能以戰鬥群的方式投入前線的反擊。即使如此還是有一個裝甲戰鬥群衝到海岸邊。隨著盟軍緊急向該師的後方投擲了大量的傘兵,加之僅一個裝甲師的反擊過於微薄,最終失敗了。

此時距離諾曼底最近的就是駐紮於巴黎附近的德軍精銳裝甲教導師和黨衛軍第12裝甲師,這支裝甲部隊實力雄厚,在盟軍剛剛發起登陸之時,當時的德軍西線總司令龍德施泰特元帥就已經命令這兩個裝甲師準備開動,然而這支部隊的調動權掌握在希特勒的手裡,他們對盟軍的主要登陸地點的判斷仍舊猶豫不決,等到裝甲部隊正式開動時已經是登陸日黃昏了,最為關鍵的一天已經失去。



德軍在諾曼底前後共投入了四個裝甲師的兵力,但由於盟軍空軍對德軍運輸線的打擊,這些師都是一個一個的投入前線的,所以沒能集中起來發起強大的反擊,由於前線兵力兵器損耗很快,這些裝甲師在到達前線後就不得不去填補殘缺的防線,無法集中使用於關鍵的地方。德軍前線指揮官曾試圖用步兵來替代防線上的裝甲單位,但收效甚微。

至於德軍空軍,在1944年盟軍開始為戰略轟炸機群實施全程的戰鬥機護航後,德軍的戰鬥機部隊就在同盟軍空軍連續不斷的作戰中消耗殆盡了。加之盟軍在登陸發起之時便大規模摧毀了戰區附近的絕大部分德軍飛機場,所以德軍空軍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作用非常有限,用德軍前線士兵的話說,根本沒有看到德國空軍的影子。


戰略論


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登陸是改變二戰盟軍和軸心國戰略態勢的關鍵性登陸戰役,盟軍153萬大軍在5300艘軍艦,13700架飛機的掩護下登錄歐洲,拉開了大反攻的序幕。而在當時納粹德國的反擊力度很有限,只看空軍僅僅只有450架飛機投入作戰,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自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戰爭爆發以來,納粹德國總兵力的65%都投入了東線戰場,空軍自然也大多數都部署在東線戰場。而到了1944年諾曼底登陸的時候,蘇聯大軍早已進入戰略反攻,將德軍完全趕出了蘇聯國土,在東南歐地區和德軍展開多場大戰,納粹德國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難以將空軍調往西線戰場。

其次從1940年5月到1944年6月間,英美兩國出動數百萬架次的飛機對於德國本土展開戰略轟炸,德國的魯爾工業區,科隆、漢堡、柏林等重要城市都遭到嚴重破壞,上百萬人死亡,德國的潛艇工業、航空工業、交通運輸系統、石油工業等遭到重創。為了應對盟軍的轟炸,德國不得不將很多空軍部隊留在德國本土進行防空作戰。

最後隨著納粹德國在北非、東歐各個戰場的失利,特別是位於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被炸燬後,德國的燃油供應出了問題。因為航空汽油的短缺,德國空軍空有數萬架作戰飛機,卻必須控制飛機出動的時間和規模,難以大規模作戰了。

所以1944年諾曼底登陸的時候,德國空軍完全是有心無力,就是投入作戰的450架飛機都是竭盡全力了。只不過面對盟軍的13700架飛機的龐大規模,納粹德國空軍也只能進行一些騷擾性的空襲,顯示一下德國空軍還在戰鬥罷了。


當狗容易做人難


美國從44年1月開始的對德國空軍的掃蕩作戰,使德國空軍本已和美英消耗的差不多的空軍(已決鬥了1年半),最後受到致命打擊。從1月開始,P51已可以全程為美戰略轟炸護航,同時由於P51使用了二個150加侖的副油箱後航程富餘度大增,護航時不像以前被動作戰,完全可以進行通常的攻擊空戰了,使德空軍進一步大放血;同樣的原因由於航程的增加,美英空軍開始全面攻擊駐法、比、荷的空軍機場,甚至是遊獵德國全境,使德空軍進一步擴大損失,同時美英的飛機系統地攻擊了德國內地的航校,很多有潛力的飛行員提前隕落……

至此,在發起諾曼底登陸前,德國空軍的實際狀況是:經近2年的空中決鬥,大批精英(包括許多來自東線的高手)損失,戰鬥機飛行員的損失遠高於可補充的,且補充來的都是菜鳥,不堪大用;大量戰鬥機工廠和修理廠被毀或受損嚴重,使工廠戰機產量遠低於損失量;甚至航校被攻擊極大地減少了可補充的新飛行員;駐法、比、荷和南德意志的JG1、3、11、2、26、27聯隊和調自東線的JG51、52、53、54聯隊均受到重創,每個聯隊戰機數量只剩下十幾~幾十不等,完全喪失了在D日與美英空軍爭奪的能力,剩下的飛機以轟炸機和部分夜間雙發戰機為主了。(有部分人還認為D日德喪失制空權是由於哥林的保存實力所致,是錯的)

從這樣的狀況看,德國空軍也是盡全力了,對得起他們曾經取得的榮譽了。


探測衛星A


眾所周知,二戰德國之所以可以像開掛一樣的席捲整個歐洲,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空軍和裝甲部隊的驚人戰鬥力。但是在諾曼底登陸的關鍵時刻,居然沒有看到德國飛機和坦克的蹤影,這又是為什麼哩?其實原因並不難發現,因為盟軍對於諾曼底一戰是投入了全部的心血,當然得做好萬全之策呀,戰前就派遣了大量的戰機進行干擾,所以德國重武器的沒有使用無疑是盟國空軍立下的功勞。

首先,在對於德國的空軍,盟國擁有著絕對性的工業優勢,所以沒多少時間德國的空軍就給盟國的“人海戰術”敗下陣來。接下來,盟國空軍可以說去德國防區上空就如入無人之境一般,不但奪取了整個戰區的制空權,還向後延伸了60多英里。而且盟國的空軍重點打擊對象就是德國的物資運輸線,所以當時的德國裝甲坦克部隊,根本就不敢在白天出來,只能是在能見度較低的夜晚,同時還伴隨著高射炮的掩護先才能行動。就到了這種地步,還是不管用,因為盟軍採取的密集型轟炸下,德國的裝甲師和坦克照樣損失嚴重,無處可逃。

據瞭解,在諾曼底戰鬥前,德國一裝甲師就受到了1600多架盟軍轟炸機長達3個多小時的攻擊。到最後,這個裝甲師幾乎全滅,就連師長的指揮車就被摧毀了。最後的德國實在是沒法子了,只能將坦克部隊化整為零,採取連排式的戰鬥單位,的確這樣是能減少損失,但是就整個戰局來說,卻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了。


水鏡曉先生


1944年6月6日,史記永不會遺忘的日子。戰爭史上一次扭轉二戰決定性勝負的搶渡諾曼底戰役在加萊港和諾曼底港同時發生。


之前,德軍判斷盟軍搶渡的可能性也是這兩個海港,而加萊港緊靠敦刻爾克,離英國也近,瀕臨英吉利海峽。德軍更相信盟軍會在加萊港搶渡。

盟軍依照加萊港的地理位置也判斷出德軍會在加萊港重兵防守。於是盟軍作出兩種作戰方案:一是出動18萬兵力在加萊港佯攻,同時化費了大量的財力製造了許多橡膠的艦艇來迷惑德軍。美英盟軍同時在諾曼底集結了280萬戰鬥兵力搶灘登陸。

當然,德軍在加萊港的防守更是嚴格,從裝備AB兩個集團軍並有隆美爾指揮,駐守法國北部,39個師是德軍西線的主力,下轄15個集團軍,由薩爾穆特上將駐紮在加萊港。其中還包括14個海防師,4個步兵師,同時裝備5個機械師,於是大量坦克也在加萊港嚴陣以待,準備與盟軍決一死戰,可見盟軍18萬士兵有多艱難!德軍此外還有7個集團軍由多爾曼上將駐防在列塔尼半島。

加萊港德軍的坦克兵團(師)。

德軍在諾曼底的兵力相對就顯得簿弱的多,只有6個師的兵力,數量之少,只佔加萊港的1/4,還都是海防和步兵。裝甲部隊只按排了一個師,而數量的佔比只達到1/5。加萊港與諾曼底相距有200公里。這是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的主要原因。

到了6月7日,希特勒覺悟過來,發現上了盟軍的當,方才將指揮權交給隆美爾。隆美爾將大量坦克開往諾曼底的途中卻遭到盟軍轟炸機的空襲,這些坦克怎能抵抗得了盟軍的"空中來客"呢?

德軍被炸燬的坦克。

哪麼為什麼在諾曼底戰役中未見有德軍的戰機呢?其實早在1943年的3月,美英發動了大量戰機對德軍西線的軍事設施進行有效的摧毀,特別是德國的軍用機場。雖說美軍戰機在相對作戰中也損毫了4萬架,但當時美國飛機的生產量快得驚人,一天可以生產數十架戰鬥機,到了後來更是研發出了"p51"轟炸機。而德國在1943年的飛機總量也只有2萬架,到了1944年的總數產量還不滿4萬架。由於在這一年中,美英對德國機場的轟炸,德軍消毫了一半的戰機;這就讓德軍的戰機失去了制空機。


下圖是美國的P51轟炸機。



更要命的是:美軍自從有了P51轟炸機,很順利地炸燬了德軍在羅馬尼亞的石油基地,從而切斷了德軍飛機油源的後備供應,加上飛機駕司員嚴重短缺。一方面德國飛機的技術力量與美機產生了差距,德軍戰機已不敢與英美對抗作戰。一方面數量已無法與美英可比。一方面油源和飛行員奇缺,所以諾曼底戰役德軍無法有空軍參戰,都趴在國內"休養"哩!

諾曼底戰役中德軍的坦克大部分集結在加萊港。而戰機卻在國內趴窩。諾曼底登陸的成功也使德國法西斯從此走向滅亡之路。


用戶聽松閒人


1944年6月諾曼底登陸時的德軍已是強弩之末,意大利的投降,後院起火,蘇德戰場德軍一再潰退,大量西線兵力和預備隊調往阻擊蘇軍,各地反法西斯興起,德軍已立腳不穩,於是盟軍達成協議在1944年5月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艾森豪威爾為盟軍總司令。

圖為1943年7月,盟軍在意大利西西里島登陸,為日後大兵團登陸提供經驗。

於是就有了代號“霸王”的諾曼底登陸行動,而在西北部諾曼底登陸之前,盟軍為了迷惑德軍,在法國北部加來地區狂轟濫炸,強攻其防禦陣地,並且在加來地區堆積了大量登陸用的艦艇和器材,製造了盟軍將在法國北部加來地區登陸的假象。

圖為攜帶防空氣球的盟軍船隊,正駛向諾曼底。

信以為真的德軍將僅有的重兵集團在加林地區建立起900公里的海岸防禦線,60個師共150萬人,飛機500架,艦艇300艘,5個裝甲師。其餘的部隊零星的分佈在荷蘭、諾曼底,康坦丁半島等地,諾曼底地區只部署了6個步兵師,不足10萬人。

圖為美軍海岸警衛隊在諾曼底登陸。

1944年的德軍已經深陷泥潭,40多個裝甲師全部投入到了蘇德戰場,有的早已報銷,有的建制被打亂,飛機也基本投入蘇德戰場,歐洲戰領區僅剩十幾個裝甲師,一部分駐守挪威荷蘭,一部分部署在意大利戰場預防英美,所以能抽調阻止盟軍登陸的僅B集團軍群和G集團軍群的5個裝甲師、500架飛機和150萬部隊,結果還部署錯了,盟軍沒從北部加林地區登陸,從西北部諾曼底上岸了。

圖為諾曼底奧馬哈海灘,盟軍正在卸下物資裝備。

1944年6月6日,盟軍總兵力280多萬,飛機13000架,艦艇9000多艘像潮水湧入諾曼底,在此地駐軍的德軍僅有6個步兵師10萬人,到7月份,盟軍全部登陸成功併合圍加林地區德軍集團,一舉收復了西歐。


圖文繪歷史


自從蘇德戰爭開始,納粹德夷的陸軍和空軍主力,就去填蘇聯這個深不可測的無底洞了。狂妄而又固執短視的希特勒,不曉得戰略和戰術退卻為何物,多次否決了其下屬作出的從蘇聯進行戰略退卻的建議,從而使精銳的德夷陸空軍在蘇聯戰場大量消耗。在英、美、法、加拿大等多國聯軍在諾曼底登陸時,德夷的精銳部隊已大半消耗在蘇聯,無力抽調更多的力量支援法夷戰場,從而讓英美等同盟國軍隊撿了個大便宜。(圖片來源於網絡)











孤獨之人


德國空軍在D日出動的數據為319架次,其中過半由JG 26執行(172架次),JG 2出動約120架。JG26“施拉格特”中隊位於裡勒諾德的基地裡,王牌飛行員約瑟夫·普利勒(Josef .Priller,擊墜數101)中校指揮的3架Fw190算是反應最迅速的(距灘頭320公里)。此外,在裡勒—文德維爾一線還有JG26第1大隊的施塔格爾上尉的24架Fw190能夠提供一點幫助,其他德國戰鬥機部隊都在全力抵抗盟國壓倒性的戰略轟炸:早晨8點,孤零零的普利勒帶著僚機飛行員海因茲.伍德科里茲克,冒險橫穿了炮火連天的寶劍海灘,象徵性地用20毫米機炮掃射了一通,無奈地撇下一句“德國空軍已經盡力了”,便悻然而去。次日,也只有8架JU88轟炸機成功地突破盟軍的空中攔截網,對諾曼底灘頭進行了騷擾性的襲擊。

Josef .Priller


D日的第一次空戰在中午於卡昂上空展開,美軍第9航空隊下屬第365戰鬥機大隊的16架P-47在卡昂南部六英里處攻擊地面目標,JG 2的29架Fw 190發現了美機並開始攻擊。指揮這批德機的是JG 2聯隊長Kurt Bühlingen上尉,他率領的Fw 190來自聯隊部和第1、3大隊。俯衝出雲層後Bühlingen在11時57分聲稱擊落一架P-47,這是德國空軍在諾曼底戰役中的第一次空戰勝利。這架被擊落的敵機令他的個人戰績提高為98架,此次戰鬥中還有另外一架P-47被摧毀。

午後不久,美軍第8航空隊下屬第4戰鬥機大隊的P-51在勒芒附近60英里處發現了SG 4第3大隊的10架Fw 190。很短的時間內就有4架Fw 190被擊落,其中包括大隊長Mihlan上尉,他跳傘後成功逃生,美軍付出的代價是10架P-51以及6名飛行員。

晚上20時30分至21時,盟軍飛機和德軍飛機圍繞著卡昂至巴黎之間的埃夫勒和貝爾奈發生了一系列交戰。美軍8航第352戰鬥機大隊下屬第487中隊的P-51遭遇了來自JG 2第1、3大隊和JG 26第1大隊的小股編隊,3架美機被擊落,1名飛行員倖存。

整個登陸日,空中的戰鬥和地面衝突一樣,是一系列零星分散的交火和遭遇戰,雙方都有飛機被對方的戰機擊落,也都有飛機被彼此的防空火力擊落。盟軍在D日因所有原因損失各種飛機總計113架,其中66架是戰鬥機和中型轟炸機、德軍共損失飛機22架飛機。

到了6月9日,儘管北部法國上空,在德國空軍第三航空隊名下已經有19個飛行大隊,將近1000架飛機的編制,但其每日最高出勤率也只有327架次,比起盟軍總計13250架的總數以及最高一萬架次的日出勤率只能是杯水車薪,有趣的是,光看賬面,德國空軍居然獲得了勝利:至少4名飛行員在6月與7月對盟軍的空戰中擊落兩位數的敵機而成為王牌飛行員,盟軍戰機(戰鬥機與轟炸機)的總損失要高於德軍(983對646),但盟國巨大的工業潛力可以輕鬆地彌補這些損失,而德國不能,尤其是寶貴的有經驗飛行員——著名的JG51“莫德爾斯”戰鬥機聯隊第七中隊在諾曼底損失了它所有15名飛行員中的14名(12人陣亡,1人重傷,1人被俘),到了1944年下半年,德國就只能依靠那些平均飛行時間只有50小時左右的新手飛行員去迎擊那些飛行時間是他們三倍左右的盟軍對手了。


用戶69792950182


1944年6月6日,是美英盟軍期待已久的諾曼底登陸日。選擇在諾曼底登陸,原因是,這裡的海岸比較開闊,選擇在6月6日,是因為,這一天有一個潮汛相對平穩的低潮期。盟軍海陸空三軍將近三百萬人,在最高統帥愛森豪威爾的指揮下,打響了登陸戰。

當日,盟軍空軍共出動3000架次飛機,對德軍的灘頭陣地進行了狂轟濫炸,以掩護登陸的部隊向前推進。此時,德軍像被突然出現的盟軍給炸懵了一樣,一點招架的氣勢也沒有了。他們一邊邊地向上級請求地面和空中支援,然而,在盟軍登陸戰前兩天,僅有的160架能參戰的飛機被調回本土,保衛被盟軍日夜轟炸的國土。再加上情報顯示,盟軍會在加萊登陸,加強加萊地區空陸兵力部署,理所當然,所以,諾曼底海岸只剩下一些常規守灘部隊,也毫無心理準備,D日,德軍灘頭,僅有兩架能升空的偵查機,(這在最長的一天中可以看到),毫無殺傷力地低空飛行,後來,德國空軍得到最高指令,出動戰機300多架次,但,在盟軍強大的空中力量面前,德軍空軍的存在幾乎可以忽略。

諾曼底登陸,考驗了艾森豪威爾的協調、指揮能力;考驗了最高將領們的戰術的可行性;考驗了多兵種共同出擊的相互配合能力,史無前例。多種因素的存在,讓德國空軍缺席這一偉大的時刻,很是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