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無夢到徽州

一生痴絕處

湯顯祖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徽州●前世今生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 徽州歷史沿革

徽州,簡稱“徽”,古稱歙州,又名新安,下轄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六縣,統稱“一府六縣”。由今黃山市及婺源縣(現屬江西上饒)、績溪縣(現屬安徽宣城)組成。

徽州脫胎於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府治所在為歙縣,歷宋元明清四代。1934年由於蔣介石的軍事需要,婺源被劃入江西,後因婺源民眾發起返徽運動及同鄉胡適等人奔走努力,迫於民意,抗戰勝利後劃回徽州地區。但由於軍管問題,1949年婺源又被劃入江西省,延續至今,此為徽州歷史上的兩次婺源隸贛事件。

1987年,為響應中央打好黃山牌以發展旅遊業,績溪縣與太平縣交換被劃入宣城,徽州地區改名黃山市。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徽州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文化重鎮。清順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過大,為維持中央統治,順治將江南省拆分為“江南右”與“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寧府、蘇州府首字,改稱為江蘇省,“江南左”取安慶府、徽州府首字,改稱為安徽省。

❖ 徽州商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歲,往外一丟”,這句俗諺言簡意賅地道出了徽州人經商傳統的由來。

徽州地區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之說,山地貧瘠,耕地甚少,按照農耕文明的邏輯,生在徽州當然是“前世不修”。被逼無奈的徽州人為了生計只能外出闖蕩,顧炎武說:徽州“中家以下皆無田可業。徽人多商賈,蓋勢其然也”。但也由此造就了一個縱橫數百年的商幫。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歲,

往外一丟。

徽州商人,即徽商,又名新安商人,俗稱“徽幫”,是徽州府籍商人集團的總稱。他們是明清時期與晉商齊名的商幫,影響極大,縱橫中國商界五百餘年,江南一帶的市鎮常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

譬如揚州的鹽商中就以徽商的影響力最大,從明萬曆四十五年(1617年)到道光十年(1830年),徽州鹽商基本把持了全國的鹽業運輸和買賣,徽商也在這一時期控制了全國財政的4/7。徽州人汪應庚、汪廷璋、江春、鮑志道等都是煊赫一時的兩淮鹽總。

徽州商訓

斯商:不以見利為利,以誠為利;

斯業:不以富貴為貴,以和為貴;

斯買:不以壓價為價,以衡為價;

斯賣:不以賺贏為贏,以信為贏;

斯貨:不以奇貨為貨,以需為貨;

斯財:不以斂財為財,以均為財;

斯諾:不以應答為答,以真為答。

而在諸多徽商之中,最著名的莫過於績溪商人胡雪巖。在胡雪巖之前,只有乾隆年間有過戴紅頂戴的鹽商,既戴紅頂戴又穿黃馬褂者,歷史上卻僅有胡雪巖一人,他也由此成為名噪一時的“紅頂商人”。人稱“為官須看曾國藩,經商必讀胡雪巖”。

❖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又稱徽文化。主要由徽劇、徽菜、徽州雕刻、徽州刻書、徽派篆刻、徽派版畫、徽派建築、徽派盆景、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等文化藝術形式共同構成。

徽州文化是一個極具地方特色的區域文化,其內容廣博深邃,深切透露了東方社會與文化之謎,全息包容了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民間經濟、社會、生活與文化的基本內容,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典型標本。學術界對其研究,經歷了大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後更是日趨火熱,逐漸形成了一門相對獨立的社會科學學科 --“徽學”,其與敦煌學和藏學齊名於世。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十戶之村,

不廢誦讀。

徽文化形成的背後,是徽州盛行的讀書風氣和徽商亦賈亦儒的品性。在外的徽商一旦發跡,衣錦還鄉,便大興土木,建樓院、祠堂,修路橋、會館,特別是熱衷於開學堂、辦試館,培養人才。同時自唐代以來一千餘年穩定的“一府六縣”格局,也為徽文化的形成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明清時期,僅有六個縣城、人口最多時不過七十萬人的徽州府,就出現了1136名進士,因而造就了“連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書”“一榜十九進士”“四世一品”的逸事。更讓人驚歎的是,從唐武德五年(622年)正式開科取士,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廢止科舉,一千三百年間,全國共錄取狀元八百多名,平均三個縣才有一名。而歷史上人口長期不過十七、八萬人的休寧縣,卻擁有十九名狀元,是當之無愧的中國狀元第一縣。更是讓人嘖嘖稱奇的是,黃庚、黃軒、黃思永三位黃姓狀元都來自於休寧縣五城鎮的黃氏宗族,可謂“一鎮三狀元”。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盛行的詩書禮儀之風,孕育了瑰麗而鮮明的徽文化,給後人留了異彩紛呈的人文景觀和歷史景觀。

❖ 徽州旅遊

徽州特有的文化歷史風貌和皖南山區獨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很多聞名遐邇的風景名勝區。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黃山四千仞,

三十二蓮峰。

丹崖夾石柱,

菡萏金芙蓉。

徽州,擁有世界物質遺產兩處,分別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黃山風景區,世界文化遺產——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另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兩座(歙縣和績溪縣);有A級風景區 古徽州文化旅遊區(包含徽州古城、牌坊群鮑家花園、呈坎、唐模、潛口民宅五大景點)、太平湖、齊雲山、新安江山水畫廊、江灣景區(婺源縣)和龍川景區(績溪縣)等。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旅遊,難忘徽州!

❖ 徽州美食

徽菜,為全國八大菜系之一,它發祥於南宋時期,起源於徽州府。明清兩朝,隨著徽商的興起而聞名於世。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為健康而努力。

體驗徽文化,

徽菜以烹製山珍野味而顯其特色。因徽州地處皖南山區,山珍野味非常豐富,有山雞、斑鳩、石雞、甲魚、果子狸、穿山甲、娃娃魚等野味,又有野蕨、冬筍、香菇、石耳等山珍,這為徽菜的烹調提供了特殊而又豐富的原材料。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臭鱖魚和毛豆腐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徽菜,其他代表菜餚還有,“黃山雙雞”“披雲鹽幫雞”“太白魚頭”“問政貢筍”“鮮鮑燒肉”“胡適一品鍋”等。

除了這些徽州“大吃”,徽州小吃種類也是數不勝數,黃山燒餅、頂市酥、石頭餜、苞蘆餜、葛粉圓子、徽式炒麵、五城茶乾等等,都足以讓你駐足流連。

此外,徽州還是一個著名的產茶區。中國十大名茶,徽州獨佔其二,分別是黃山毛峰和祁門紅茶。其他茶葉種類更是品目繁多,其中較為出名的有屯溪綠茶、頂谷大方、黃山金毫等。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徽州是我們的故土,我們生於斯,長於斯。雖然,因為時代的變遷,地理的阻隔,這片土地上的輝煌不比當年,一個經濟、文化重鎮逐漸轉變成一個旅遊城市。但那個輝煌年代留下來的寶貴精神和文化,早已深深植入我們的基因,溶入我們的血液。我們為生長在這片土地上而感到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