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无梦到徽州

一生痴绝处

汤显祖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徽州●前世今生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 徽州历史沿革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统称“一府六县”。由今黄山市及婺源县(现属江西上饶)、绩溪县(现属安徽宣城)组成。

徽州脱胎于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所置的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历宋元明清四代。1934年由于蒋介石的军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此为徽州历史上的两次婺源隶赣事件。

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与太平县交换被划入宣城,徽州地区改名黄山市。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镇。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因江南省过大,为维持中央统治,顺治将江南省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1667年,“江南右”取江宁府、苏州府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徽州府首字,改称为安徽省。

❖ 徽州商人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俗谚言简意赅地道出了徽州人经商传统的由来。

徽州地区素有“八山半水半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之说,山地贫瘠,耕地甚少,按照农耕文明的逻辑,生在徽州当然是“前世不修”。被逼无奈的徽州人为了生计只能外出闯荡,顾炎武说:徽州“中家以下皆无田可业。徽人多商贾,盖势其然也”。但也由此造就了一个纵横数百年的商帮。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前世不修,

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

往外一丢。

徽州商人,即徽商,又名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是徽州府籍商人集团的总称。他们是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商帮,影响极大,纵横中国商界五百余年,江南一带的市镇常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譬如扬州的盐商中就以徽商的影响力最大,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到道光十年(1830年),徽州盐商基本把持了全国的盐业运输和买卖,徽商也在这一时期控制了全国财政的4/7。徽州人汪应庚、汪廷璋、江春、鲍志道等都是煊赫一时的两淮盐总。

徽州商训

斯商:不以见利为利,以诚为利;

斯业:不以富贵为贵,以和为贵;

斯买:不以压价为价,以衡为价;

斯卖:不以赚赢为赢,以信为赢;

斯货:不以奇货为货,以需为货;

斯财:不以敛财为财,以均为财;

斯诺:不以应答为答,以真为答。

而在诸多徽商之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绩溪商人胡雪岩。在胡雪岩之前,只有乾隆年间有过戴红顶戴的盐商,既戴红顶戴又穿黄马褂者,历史上却仅有胡雪岩一人,他也由此成为名噪一时的“红顶商人”。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经商必读胡雪岩”。

❖ 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又称徽文化。主要由徽剧、徽菜、徽州雕刻、徽州刻书、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文化艺术形式共同构成。

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典型标本。学术界对其研究,经历了大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更是日趋火热,逐渐形成了一门相对独立的社会科学学科 --“徽学”,其与敦煌学和藏学齐名于世。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十户之村,

不废诵读。

徽文化形成的背后,是徽州盛行的读书风气和徽商亦贾亦儒的品性。在外的徽商一旦发迹,衣锦还乡,便大兴土木,建楼院、祠堂,修路桥、会馆,特别是热衷于开学堂、办试馆,培养人才。同时自唐代以来一千余年稳定的“一府六县”格局,也为徽文化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明清时期,仅有六个县城、人口最多时不过七十万人的徽州府,就出现了1136名进士,因而造就了“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父子尚书”“一榜十九进士”“四世一品”的逸事。更让人惊叹的是,从唐武德五年(622年)正式开科取士,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科举,一千三百年间,全国共录取状元八百多名,平均三个县才有一名。而历史上人口长期不过十七、八万人的休宁县,却拥有十九名状元,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状元第一县。更是让人啧啧称奇的是,黄庚、黄轩、黄思永三位黄姓状元都来自于休宁县五城镇的黄氏宗族,可谓“一镇三状元”。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盛行的诗书礼仪之风,孕育了瑰丽而鲜明的徽文化,给后人留了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和历史景观。

❖ 徽州旅游

徽州特有的文化历史风貌和皖南山区独特的地理地貌,造就了很多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黄山四千仞,

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

菡萏金芙蓉。

徽州,拥有世界物质遗产两处,分别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黄山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另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两座(歙县和绩溪县);有A级风景区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包含徽州古城、牌坊群鲍家花园、呈坎、唐模、潜口民宅五大景点)、太平湖、齐云山、新安江山水画廊、江湾景区(婺源县)和龙川景区(绩溪县)等。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旅游,难忘徽州!

❖ 徽州美食

徽菜,为全国八大菜系之一,它发祥于南宋时期,起源于徽州府。明清两朝,随着徽商的兴起而闻名于世。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为健康而努力。

体验徽文化,

徽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而显其特色。因徽州地处皖南山区,山珍野味非常丰富,有山鸡、斑鸠、石鸡、甲鱼、果子狸、穿山甲、娃娃鱼等野味,又有野蕨、冬笋、香菇、石耳等山珍,这为徽菜的烹调提供了特殊而又丰富的原材料。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臭鳜鱼和毛豆腐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徽菜,其他代表菜肴还有,“黄山双鸡”“披云盐帮鸡”“太白鱼头”“问政贡笋”“鲜鲍烧肉”“胡适一品锅”等。

除了这些徽州“大吃”,徽州小吃种类也是数不胜数,黄山烧饼、顶市酥、石头馃、苞芦馃、葛粉圆子、徽式炒面、五城茶干等等,都足以让你驻足流连。

此外,徽州还是一个著名的产茶区。中国十大名茶,徽州独占其二,分别是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其他茶叶种类更是品目繁多,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屯溪绿茶、顶谷大方、黄山金毫等。

文化:徽州的前世今生

徽州是我们的故土,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虽然,因为时代的变迁,地理的阻隔,这片土地上的辉煌不比当年,一个经济、文化重镇逐渐转变成一个旅游城市。但那个辉煌年代留下来的宝贵精神和文化,早已深深植入我们的基因,溶入我们的血液。我们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而感到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