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一個基層醫者的自白:她那個肯定的眼神,讓我釋懷而笑~

2018年6月8日,一頭是北京,一頭是黑龍江青岡,一場相隔千里的特殊對話發生了。北京尤邁醫學診所會診室這頭,鬚髮蒼蒼的北京協和醫院血管外科教授和黑龍江青岡縣醫院一位醫生進行一場遠程對話。

對話的內容是黑龍江青岡縣一位75歲的老人。老人家雙下肢疼痛已經3年了,一直無法下地行走,長期臥床。近年來左下肢出現壞疽流膿,抗感染治療無法遏制病情蔓延。

以下為情況口述:

在病情非常棘手的情況下,作為主治醫師我為他實施了下肢左下三分之一截肢術。對於此截肢術是否是最優方案,患者是否會受益,今後生活如何安頓,是否需安裝假肢,老人的主治醫師雖有判斷,我無從知曉。

我不確認我為老人實施的是否是最適合他的、最恰到好處的診治方案。所以有了今天的這場對話。我們進行了激烈的討論,收穫頗多。

最後,我終於無法按捺心中的疑惑,我怯怯的問,現在老人已經能夠拄著柺杖下地行走,右側肢體的腫痛也已經減輕,這是否得益於左側肢體的手術,因為術後隔絕了炎症因子的侵襲?

一個基層醫者的自白:她那個肯定的眼神,讓我釋懷而笑~

教授說:“是的!”

她以一個頂級專家的身份告訴我,是的!“並且還得益於下地了”。協和專家補充到,患者能下地之後,促進了血供,右側肢體血液淤滯減輕。

那一刻,在會診現場,我忍不住笑出聲來。專家也笑了。我想那一刻我們的心靈是相通的。

我感覺當醫生是如此美好,我做對了一項決定,挽救了一個喪失希望的生命,去除了他的病痛,讓他從臥床不起,能夠行走,雖然未來的治療路途遙遠,但我信心滿滿,我為自己感到自豪!

行醫之旅,我們每個醫者都是一個孤獨的行者,面對疾病迷霧重重,我們使出渾身解數,孤獨地應對各種危機,但面對醫學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我依然彷徨迷茫。

在其他專業領域,比如心理諮詢領域,年輕的心理諮詢師背後往往有一個經驗豐富的督導,支持著心理諮詢師帶著來訪者向正確的方向行進。而在醫學領域,這樣的支持體系幾乎近無。

在北上廣,醫療資源豐富的地區,年輕醫生是幸運的,他們的經驗豐富的上級醫生會帶領他們行醫,而在偏僻地區的基層醫院,這裡更像是被遺忘的角落,我們身邊同事的經驗相近,得到繼續更高層次教育的機會很少,但我們同樣在面對一條條鮮活的生活,一刀下去,可能是天堂,也可能是地獄。

因此,對於敬畏生命的如我等人,行醫之旅非常孤獨,需要自己獨自一人消化失敗、迷茫的感覺。因此,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確認或是指正,讓我的行醫之徒少一些惶恐。感謝協和專家的指引!

編者按:北京尤邁健康扶貧項目是國家扶貧辦和國家衛建委支持指導下的健康扶貧項目,由北京尤邁慈善基金會出資邀請北京協和醫院專家在北京尤邁醫學診所對全國貧困患者進行免費遠程會診,同時指導培訓基層醫生診治。該次會診即為尤邁健康扶貧項目開展的眾多會診其中之一,能對基層醫生和廣大貧困患者有所幫助,是尤邁健康扶貧項目的初衷。

本文選自“北京尤邁醫學診所”微信公眾號。關注“北京尤邁醫學診所”或“尤邁健康”微信公眾號,瞭解更多健康資訊和協和專家遠程會診故事。如果您身邊有需要幫助的貧困患者,可添加微信號:youmaizs,基金會工作人員將第一時間與您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