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彙集翹楚,創世界首次!這所985高校科研成果再度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姜雨教授團隊與雷初朝教授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全基因組重測序分類世界家牛血統,並反映東亞家牛的三個血統來源和外緣物種基因的適應性滲入(Whole-genome resequencing reveals world-wide ancestry and adaptive introgression events of domesticated cattle in East Asia)”於2018年6月14日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科學院博士生陳寧博、蔡鈺東、陳秋明,以及李冉博士、黃永震博士等為共同第一作者,姜雨教授與雷初朝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彙集翹楚,創世界首次!這所985高校科研成果再度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自然通訊是自然出版集團2010年出版的多學科週刊。涵蓋物理學,化學及生物學領域, 還會發表Nature系列刊沒有包涵的一些學科,其宗旨在於發佈嚴謹而頗具綜合性並代表某一領域重大進展的高質量研究論文

此次姜雨教授團隊與雷初朝教授團隊合作的研究成果首次證明全世界家牛至少可以分為五個明顯不同的類群,即為歐洲普通牛、歐亞普通牛、東亞普通牛、中國南方瘤牛和印度瘤牛。中國黃牛地方品種來源於其中的三個血統,分別為約4000年前就到達中國北方地區,目前以純系僅在青藏高原和東北地區存在的東亞普通牛;可能在1000年前進入中國北方,以蒙古牛和哈薩克牛為代表的歐亞普通牛;以及該論文新報道的與印度瘤牛早在四萬年前就分離,具體來源和傳播歷史仍然未知的中國南方瘤牛。

彙集翹楚,創世界首次!這所985高校科研成果再度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該論文還發現通過歷史上的跨物種人工雜交選育,中國南方瘤牛和青藏高原的普通牛平均每個個體分別被導入了其近緣物種爪哇野牛的2.9%和犛牛的1.2%的血統,從而使得遷徙到中國南方和青藏高原的黃牛各自提高了對所在環境的適應性。特別是外源爪哇野牛血統的導入,造成中國南方瘤牛的遺傳多樣性是印度瘤牛的兩倍,歐洲普通牛的四倍,成為中國黃牛高遺傳多樣性的主要貢獻源頭,是選育適應中國南方溼熱氣候的肉牛和奶牛新品種的寶貴財富。

彙集翹楚,創世界首次!這所985高校科研成果再度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此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科研成果對中國黃牛遺傳特性來源系統全面的分析將為我國兼顧高產、優質和抗逆的肉牛新品種培育提供理論基礎,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作為教育部直屬、首批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也將堅持“頂天”、“立地”相結合的科技工作方針,瞄準國際科技前沿,緊密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發展需要,積極開展面向農業生產實際的應用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在動植物育種、植物保護、農業生物技術、旱區農業與節水技術、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研究領域形成鮮明特色和優勢,為國家和區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注:素材來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聞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