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

北斗七星92070701


在很多人的眼中,農村人的生活水平比不上城市,而且大多數的農村人也都有著勤儉節約的優良品格,但是不少人也發現,在農村,人們雖然生活上不是特別富裕,但是遇到一些事情,出手卻很大方。這種情況讓不少人疑惑,那為什麼農村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咱們現在就來說一下!

這裡面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我們都知道農村是個人情社會,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的人情世故是非常的看重的,所以一旦有人需要幫忙,如果找上你的話,一般都會伸手幫忙。除此之外,農村的人們都有分享的精神,也比較願意拿出來好東西和朋友一起分享,所以才有出手很大方的情況!

第二個方面:除了自己自願之外,還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因為農村的人們好面子造成的。現在的農村攀比風氣的確比以前旺盛了很多,人們出手大方的原因是因為別人出手也大方,如果自己拿的少了,就比較沒有面子。比如咱們生活中隨禮這件事,別人隨五百,你如果隨三百,就會讓人看不起,所以才只能大方出手!

所以說,農村人出手大方除了主觀因素之外,可觀因素也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農村人出手大方這件事,大家怎麼看呢?在評論區留言一起討論!

駿景——殷


駿景農業


我生活在農村小時候記憶當中,我媽媽特別好客,家裡每次來客人了,都是把家裡最好的儲備菜拿出來招待客人吃,而且我媽媽特別大方,每次做飯都是滿桌滿碗的飯菜,每次家門口路過的人也要叫到家裡吃飯,有時候人家不吃飯就要走,然後我媽媽讓我們姐妹三個抱住人家大腿,留著客人在家裡吃飯,我們那邊農村每家每戶對待客人都非常熱情,


有的時候還會把自己家裡的臘肉送給客人,我在城裡有個親戚,他也是農村搬進城裡的,他人嫌窮愛福的一個人,每次去他家裡不給他背點東西他就不高興,所以我去他家都會給他拿一隻雞然後在拿一塊臘肉給他拿去,給拿去了他也不是特別高興,去他家瞭然後早晨都是買蒸麵吃,中午就隨便吃點,反正一點都不熱情,我現在已經長大了,也不會在去城裡的親戚家玩了!
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轉發收藏謝謝,鄉野劉三姐


鄉野劉三姐


我是一個地地道道農村出生,小時候不富裕,經濟好的時候,半個月才可以吃一回肉。每當可以吃肉的時候,那種幸福感,絕對不是現在的人每天都大魚大肉能感受到的。在這麼窮困的生活裡,我印象裡的父親確是一個對別人比對自己,對我都好的人。

村子裡,無論誰家需要幫忙,他都不辭辛勞去。誰家孩子或者長輩生病,他都積極的給予幫助。那個時候他出去打石頭賺錢,每天不過10多塊錢,每個月才300多。但他總要拿出50塊,去幫助別人。用他的話說,一輩子的時間可以掙很多錢,但錯過的人和事,一輩子都無法在彌補。

村子裡的人,提起他都是豎著大拇指誇他,我也偷偷把他當偶像崇拜。在我眼中這位樸實的農村男人,他雖然沒有太富裕,沒有太大的能耐,沒有遠大的志向。但他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我們,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需要成為萬人敬仰的科學家、發明家;不需要有龐大家產來做慈善家;也不需要拋頭顱灑熱血成為戰士。只需要一顆真誠的心,便可幫人幫己。


農村人雖沒有城裡人有錢,但是很多農村人都有一顆純樸善良的心,一個沒有太多金錢腐蝕的地方,那裡的人自然也純淨。


山農村民笑哈哈


先說一下大方來對比你就知道了。

到農村家裡做客

一般家裡會把最好的飯菜端上桌,這些可能是他們珍藏很久不捨得吃的,例如家裡養的老母雞,收藏的柴雞蛋等等;抽的煙也是自己平時不捨得抽的煙,酒可能是自己釀的酒,也有可能是到村裡的超市買的最好的酒。農村人的大方是那種願意拿出所有好東西和你分享的。

在城裡做客,好一點就是到飯店點菜,主家買單。或者是到樓下超市買些菜品自己在家做。至於酒,不同的客人喝不同的酒,這是最真實的。這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再者說幫忙

在農村紅白此事,都會來幫忙的,哪怕是站在這裡說說話,也是給主家增加人氣。來幫忙也是真心的,哪怕弄的一身髒,他們也會很高興,因為他們認為可以幫到你,很開心。

在城市裡一般找人幫忙需要提前預約時間的,當天打電話有急事來幫忙的一般都是好哥們,或者是親戚。

再說借東西

在農村只要是你又需求,主家可以把自家的很多東西借給你。例如今天來客人了,桌子不夠用,板凳不夠用。主家寧願站著吃飯,也不會不借;一些生活用品,很多都是給說一聲,只要是主家不用,可以直接拿走用的。

順便說一下串門這是最大的區別。

在農村串門,直接進門,坐下就能聊。在城市你串個門我看看。

至於有錢沒錢的問題,在城市裡的人有一部分人是有錢的,但是大部分還是負債一族。現在在農村可能身上沒有太多的錢,但是負債的人真的不多,你說一下哪個有錢,哪個沒錢?


小小國民


很多人認為農村人很窮,但是一遇到事情的時候,農村人卻出手很闊綽,這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我們對比著說:

首先,在某些地區,農村人的地多,收入還是可以的,他們的確是大方的起,但是題目中應該說的不是這樣情況,我們排除。

其次,農村是人情社會,互幫互助,對別人大方的人,大家覺得心裡暖和的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威望。有更高的威望,有更好的人情,才能在村裡混的人模人樣的,所有人都尊敬,不會覺得自己差事兒,人品好,自己有事的時候,別人也會給自己方便。

再有,農村人也的確是有很強的攀比心理。因為大家互相之間離的都很近,有的人家連院牆都沒有,都想讓自己被高看一眼,都想讓別人覺得我比誰誰誰有錢,所以,更喜歡出手闊綽,覺得有面子。可是,誰知道他到底有沒有裡子呢,是吧?



還有,對別人好點,對自己摳點,是一種中華傳統美德,大多的農民還是留有傳統美德的,所以他們會出手闊綽些。


喜洋洋走世界


這種情況也不是絕對的,大不大方其實很大程度上和生活的環境有關,熱情好客是很多農村人的優秀品質,對於來到家中的客人,他們都會非常用心的招待,生怕哪裡會招待不周。

印象比較深的一次就是和外婆去一個遠房親戚的奶奶家,我也不清楚應該怎麼稱呼,也就跟著奶奶。這個奶奶家情況應該是不太好是,住的還是那種裡面是木製的那種房子,但是我們去她家看她,就看著一個60多少的奶奶突然一下就精神了,忙前忙後的,什麼東西都往外面拿。

就是那種熱情,在城裡還真的是很少能體會的到,雖然她沒什麼特別好東西,但是她把她能想到的最好的東西都拿了出來,那種真誠真的太難得了。就是這種真誠這種熱情,讓不怎麼富裕的農村人顯得無比的溫暖。

想了解更多農業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提問,或者直接私信愛農幫諮詢。


愛農幫


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


說到出手大方這個事,小幫手個人覺得沒有農村人和城裡人之分,主要看個人,為什麼?

一直生活在農村的朋友,可能會有這樣的感受,家裡面如果缺個什麼東西,去鄰居家借用的話,很大方的就借給你了,舉幾個場景:

鄰居家種的有蔬菜,想吃的話,打聲招呼就過去摘了

家裡面正做飯呢?突然沒鹽了,去鄰居家先拿一袋

大街上買東西帶的錢不夠,遇見認識的人,喊一聲就借給你了

如果家裡面有急事,需要用到大錢的時候,鄰居們也會拿出上千上萬的借你

看了以上幾個場景之後,有人會說,你這算什麼大方,我請朋友出來喝酒吃飯,一頓花好幾千,我這才是大方;朋友來找我玩,吃好的喝好的,不讓朋友花一分錢,這才是大方。

小幫手個人認為,所謂的大方,不是說錢的多少,而是在你需要幫助的時候,伸手幫你的行為才是大方。

其實,不論城裡的還是農村的,都有大方的人,也有不大方的人,這不是根據農村城市來劃分的,相信大家都有這個感受。

有些農村人的經濟實力不比城裡差,也有的城裡人的經濟條件,還沒有大多人農村生活的好,也有的人是看對象大方的,假如你生活中不會辦事、不會做人、不招人待見,誰也不會對你大方。

最後,小幫手個人認為,大方不分農村人和城裡人,也不分生活條件是否富裕,主要在於個人,你覺得呢?

【我是農民的小幫手,感謝大家的關注,查看更多相關內容】


農民的小幫手


如果大家的身邊有農村朋友的話,很容易就能夠感受到他身上的熱情,待人待事真的是用心去對待的,這和城裡人之間似乎有很大的反差。到農村親戚家裡做客,那自然會將家裡最好的東西招待給客人。但在城裡去做客,那基本上只能喝喝茶了,他們則會將最好的東西留給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呢?

1.人情關係網

在農村基本上處處都講究人情,大家都知道在農村找人辦事都需要請人家吃飯的。但一般誰家裡有什麼事情了,那大家都會去幫忙,畢竟這樣一來大家相互之間能夠更好的照顧。而人情之間的往來就是酒菜和煙,一般辦事送上一包煙那大家也都樂呵了。

2.好客

在農村只要有親戚來了,那絕對會將家裡的好酒好菜備上。很多人專門購買了一些好酒,但平時都不捨得喝下,等什麼時候親戚來了才會備上。並且在吃飯的時候還會請上很多人,這樣一來就顯得親戚特別的重要。而對於其他人,只要來到家中那大家也都會弄上一桌小酒,這樣一來雙方的關係也就更近了。

3.好面子

在農村大家都比較好面子,大家都害怕別人說自家小氣、窮等等。所以大家在客人來到家裡的時候都會備上一些好菜,這樣的話給別人就能留下一些好印象。大家都不想比別人家裡過得更差,這樣一來也能夠展示自家的闊氣。

在農村待人待事都本著一顆真誠的心,大家之間醜話說在前頭,情義也在酒杯之中,並沒有什麼算計的意思在裡面,但在城裡似乎酒桌上就會出現微妙的功利場。大家怎麼看呢?


惠農圈


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為什麼呢?


關於這個問題,我要為農村人點贊。農村人雖然賺錢不多。一年到頭辛辛苦苦,面朝黃土背朝天,所剩的錢無幾。如果要送小孩上學,要置辦結婚等大事,可能還得欠債。但農民在很多方面,卻表現得比城裡人,還要大方。

本人出身農村,長大在農村,也算是個地道的農村人了,對農村人的品性也瞭解很多。農村人的大方,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農村人很好客,對待客人總很熱情。遠來都是客,在農村裡,每逢家裡有客人來,家主總會非常熱情,哪怕是再窮,也會去置辦一些好肉好菜來招待客人。

以前的招待客人,最起碼的菜是煎幾個雞蛋,有時候連老母雞也會拿出來殺了接待。現在農村生活好了,一般都會買有魚有肉接待客人。這一點,農村人還是很大方的。


二是農村人很義氣,對待鄰里朋友很好。大凡農村人,對朋友都很講義氣。這種義氣就是一種團結。村裡鄰里朋友之間,如果誰家有困難,農村人都會願意互相幫助,借錢借物大多數都不打借條、不收利息。大家經常看報道就可以知道,很多農村自發成立村民互助組,說的也是這種幫。

團結互助,這是農村人的優良傳統,但有時也會成為缺點。比如宗族抱團起來,為了一些局部利益如爭祖墳、爭水去打群架。

三是農村人很熱心,對待公益事業很支持。農村人錢沒有多少,但對村裡族裡的公益事業非常支持,也非常大方。比如修建祠堂,修路,修建學校,等等,都很踴躍捐款捐物。這既是一個面子,更是一種團結,也是一種傳統習慣。如果大部分人都捐了,個別人不捐,會被村裡人看不起,抬不起頭來。


四是農村人很明智,對待上級號召很理解。在我們老家,農村人都很聽從政府的號召,對一些需要徵田徵地的建設,都非常大方支持。因為他們都知道,這種大規模建設,會對地方的經濟發展帶來推動,雖然不是直接恵及自己家。

其實說來說去,是因為農村人有著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要忘記自己的農村人出身。即使現在你的老爸爺爺不是農村人,但他們的上輩上上輩可能就是了。


桂農通


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


問題被提出,二點村姑不認問,第一,城裡人真的都比農村人富裕?出手大方,換句話說,農村人比城裡人窮,還這麼大方?問題本身就有許多疑問,提出問題有點太過偏激和片面。


農村有鄉土文化底蘊存在,古時代文化遺存在農村紮根,習俗、美德、口口相傳的“禮尚往來”的傳統習慣,一時沒法改變,“大方”有很多人認為“打腫臉充胖子”,真的麼?看來你並不瞭解農村,農村人,農村事。


城市的繁榮,物慾橫流的社會風氣,有一部分人,講究的是利益,過於現實,讓很多基本美德喪失,這樣讓我想起了“百家講壇”、“孔子”、甚至“三字經”,古代小孩子啟蒙書籍,連帶我們農村青年都深度“傳染”,正是我們痛心的根源所在。


為什麼農村人沒有城裡人富裕,出手卻很大方?村姑認為,農村傳統美德“禮尚往來”遺留和延續,祖祖輩輩教導沒有遺忘,人情味還是比較濃厚,這才是“大方”的本質根據。人窮不怕,不要失去本性,失去本質,這是農村人的傳統,這也是我們應該保留的“鄉土遺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