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8個月獲近20項世界第一 達摩院首批科技成果落地

2018-06-26 19:0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李知政

8个月获近20项世界第一 达摩院首批科技成果落地

2017年10月,阿里巴巴宣佈成立達摩院,馬雲要求達摩院“活得要比阿里巴巴長”、“服務全世界至少20億人口”、“必須面向未來、用科技解決未來的問題”。目前,達摩院已經成為阿里聚集科技人才、進行技術研發和成果輸出的“科技中心”。

6月26日,在達摩院成立8個月後,阿里巴巴又倡議發起了“羅漢堂”。未來羅漢堂將與達摩院一起,研究與科技創新伴生的社會經濟形態變化等新課題。

8个月获近20项世界第一 达摩院首批科技成果落地

全球架構初見雛形 達摩院“高手如林”

據悉,達摩院已經開始在中國、東南亞、歐洲、中東、北美等地籌建全球研發中心,並與全球科研院所緊密合作,建立了包括浙江大學-阿里巴巴前沿技術聯合研究中心、阿里巴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阿里巴巴量子計算實驗室、清華大學-阿里巴巴自然交互體驗聯合實驗室在內的多家聯合研究所。

目前,阿里巴巴共有9名國家千人計劃科學家、數十位終身教授。很多人離開了耕耘多年的領域,放棄了舒適穩定的生活,因為 “在阿里,我的研究成果真的能改變和影響世界,給更多人平等的機會。”

獲得近20項“世界第一”全面賦能各行各業

得益於過去多年的技術積累,成立不到一年時間,達摩院在國際頂級技術賽事上獲得了近20項世界第一,並落地了多項研究成果,全面賦能各行各業。

8个月获近20项世界第一 达摩院首批科技成果落地

在農業領域,達摩院在計算機視覺知名賽事Pascal VOC comp4目標檢測上奪得第一,這項技術將用於農作物檢測,預防早期病蟲害;在醫療方面,通過AI系統對CT影像進行智能檢測和識別,幫助醫生提升肺結節診斷效率;阿里雲將AI應用於工業生產中,解決良品率提升、故障率預測等製造業難題,幫助協鑫光伏、中策橡膠等大型企業創造利潤數十億元;在自動駕駛方面,達摩院首次參加國際最大的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算法集KITTI,就一舉囊括了三項道路場景分割任務第一;為幫更多中小商家實現跨國交易,阿里的機器翻譯技術奪得了國際頂級大賽WMT 5項第一,目前機器翻譯的日均使用總量達7.5億次。城市治理方面,達摩院與阿里雲城市大腦一起,將杭州試點區域通行時間減少15.3%,救護車抵達現場時間減少一半。

與全球巨頭同臺競爭 立足長遠投入核心基礎科研

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上,達摩院也交出了出色的答卷。今年4月,達摩院宣佈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該芯片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5月,達摩院量子實驗室宣佈,研製出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並在全球率先成功模擬了81比特40層的作為基準的谷歌隨機量子電路,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教授 Itay Hen形容這一發現,“使量子計算的遊戲規則發生改變”。

8个月获近20项世界第一 达摩院首批科技成果落地

此外,達摩院開源了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語音識別模型——DFSMN,使全球開發者都能共享這一成果。阿里巴巴還正式加入了JCP(Java Community Process)最高執行委員會,成為了第一個參與Java全球標準制定的中國企業。

科技進步同樣會帶來各種經濟和社會形態、社會治理、人們生活方式等各領域的變革,“達摩院研究的是生產力,羅漢堂研究的則是生產關係。”羅漢堂召集人陳龍表示,達摩院和羅漢堂的研究成果最終將服務於全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