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雲南創新推進河(湖)長制工作

雲南創新推進河(湖)長制工作

6月27日,記者從雲南省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新聞發佈會上獲悉,到2017年底,雲南已全面構建設省、州(市)、縣、鄉鎮、村五級河長和省、州(市)、縣三級河長制辦公室組織體系,全面建立了省、州(市)、縣黨委副書記擔任總督察、人大、政協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副總督察的三級督察體系。河長制湖長制覆蓋全省7127條河流、41個湖泊、7103座水庫、7992座塘壩、4549條渠道。全省67928個河(湖)長全面到位,開展巡河巡湖,2017年各級河(湖)長共巡河巡湖318530人次。2018年1月,雲南省全面建立河長制工作順利通過國家專家組中期評估核查。

創新推動彰顯雲南特色

“雲南省河(湖)長制工作既全面貫徹中央要求,又充分結合雲南實際。”雲南省水利廳黨組書記、廳長、省河長制辦公室主任劉剛在發佈會上介紹。

雲南創新推進河(湖)長制工作

陽宗海

昆明市率先在滇池流域河道實行生態補償機制,並在陽宗海示範施行“黨建+河長制”雙推進;大理州啟動全民保護洱海“七大行動”,緊緊圍繞洱海水質提升目標創新洱海流域河長制考核工作;玉溪市統籌撫仙湖保護治理方案,實施“四退三還”,開展撫仙湖“百日雷霆行動”;昭通市採取無人機參與河湖監控,下達“河長令”;普洱市將河長制列入村規民約;德宏州河長公示牌展示民族特色。昆明、麗江、保山、普洱等州(市),結合本地的實際,引入“企業河長”“民間河長”“學生河長”等方式參與落實河長制,全省聘請社會監督員4475人,營造全社會關愛珍惜保護河湖的良好風尚。

各地在實踐中大膽探索,不斷創新豐富了我省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內涵。

雲南創新推進河(湖)長制工作

洱海

2017年進行督查4522次

2017年,雲南省共進行督導檢查4522次,省、州(市)、縣三級人大、政協共督察1424次,聯合雲南電視臺明察暗訪3次。省人大、省政協從4月份開始,每月督察一湖一河,已完成異龍湖、杞麓湖、陽宗海、牛欄江、星雲湖的專項督察;有力推動河(湖)長制工作落實。

雲南創新推進河(湖)長制工作

滇池

2018年3月28日,制定了《2018年雲南省全面推行河(湖)長制考核工作方案》《2018年雲南省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督察工作方案》《2018年雲南省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省級監測方案》三個工作方案,為下一步開展考核、督察和監測提供依據。同時,還制定了九大高原湖泊、六大水系和牛欄江等16個省級河(湖)長的工作要點,為省級河(湖)長開展2018年河(湖)長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9大高原湖泊治理顯成效

一直以來,雲南省就把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作為湖長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雲南創新推進河(湖)長制工作

撫仙湖

玉溪市緊緊圍繞穩定保持撫仙湖Ⅰ類水質的目標,大力實施綜合保護治理三年(2018—2020年)行動計劃,著力實施關停拆退、環湖生態建設、鎮村兩汙治理、面源汙染防治、入湖河道綜合整治、城鎮規劃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新時代“仙湖衛士”八大行動,紮實開展突出問題整治的“百日雷霆行動”,撫仙湖穩定保持Ⅰ類水質。大理州把“洱海清、大理興”作為根本發展理念,全面實施洱海流域“兩違”整治、村鎮“兩汙”治理、面源汙染減量、節水治水生態修復、截汙治汙工程提速、流域綜合執法監管和全民保護洱海的“七大行動”,實現了148公里環湖岸線和29條入湖河流岸上、水面、流域網格化管理全覆蓋。滇池流域通過牛欄江向滇池生態補水近25億立方米,與滇池環湖截汙、入湖河道整治等治理措施聯動,水質由劣Ⅴ類轉為Ⅴ類,今年一季度,滇池總體水質持續保持企穩向好趨勢,外海、草海水質均為IV類。異龍湖加快了生態溼地和補水工程建設,實施生態補水,水量水質有了大幅改善。瀘沽湖水質保持Ⅰ類,陽宗海為Ⅲ類。雲南省納入國家考核的100個監測斷面地表水,2017年監測數據優良比例比上年提高6個百分點,全省重要控制斷面、主要水功能區達標率都明顯提高。

(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陳慧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