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原創必死:任何創新都是對傳統的模仿和改良

談到創新你會想到什麼?有創造力、打破舊思維、組織變革、發明創造、改變世界。總之,你不會認為它跟以下這些詞有什麼聯繫:“邯鄲學步”、“Copycat”、“猴子學樣”。形容模仿者的詞總是充滿了嘲笑意味,這是因為很多人都誤認為模仿會失去獨特性和創造性,但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優秀產品都並非原創,原創產品往往有更大概率粗糙、低劣,在市場競爭的洪流中被淹沒。

在商業領域,我們所熟知的很多成功的企業大多都不是第一個進入該領域的企業:平板電腦是IBM先研發出來的而不是喬布斯,蒸汽機在瓦特之前就已經存在,Mp3是韓國三星發明的,Q當年模仿了ICQ,微軟沒有一樣東西是原創的,Windows、office都是改良的。而如果不查資料,我們很容易認為這些都是他們的原創,而真正的原創者卻幾乎都銷聲匿跡,只存在鑽研歷史的小部分人的腦海裡。

原創必死:任何創新都是對傳統的模仿和改良

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今天,我們大談創新,絞盡腦汁追求一炮而紅的創意,總是想做出與眾不同的東西,不同的產品、不同的管理模式、不同的運營、不同的市場。總之,如果一個創業者走到臺前,說他做的是已經是市場上存在的事情,我們就對他接下來的敘述內容失去了興趣。殊不知,已經存在並被市場驗證站得住腳的模式,不恰恰說明這個路子是可行的嗎?如果你看過來自哈佛商業評論的這樣一組數據:主動創新的企業成功率11%,跟隨模仿的企業成功率45%。你就會明白,追求與眾不同或者出其不意的絕對性創新,根本不是大多數企業應該做的事。這個數據不一定有一百分的準確,但也確實在說明一個大概率事件:最開始的創新者由於面對的是市場的未知反饋,所以往往失敗的概率更高。第一個爬上山頂的人,可能需要24小時,因為他大部分時間在探路,而第二個爬上山頂的人,可以只需要兩小時,他只需要沿著前一個人發現的路走就好了。很多成功人士的輝煌成就都不是有什麼重大的創新,而是巧妙地借用了人家的智慧。

沃爾瑪的創始人山姆·沃爾頓說:“我做的事多半都是模仿別人”。

德魯克說,“模仿本身就是創新,模仿是創新的前提,創新是成功的關鍵。”

三星的李健熙說,“如果付出一億韓元就能以一週的時間獲得技術,硬要投入十億韓元,還必須經過三到五年的研發,那是一種浪費。”

②從零開始的創新已經成為不可能

從零開始做一樣全新的產品不僅意味著巨大的投入浪費,而且很可能你根本就做不出來。《金融時報》的經濟學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在他的《適應性創新》中提到:“從零開始製作一臺有400多個零件的多士爐,需要花費一輩子的時間。”現在社會的複雜程度無法想象,這些年,專利申請的數量在批量減少,而且越來越難以出現宏大而完整的創新項目,社會化分工的趨勢是細分再細分,你想要完整地掌握一個鏈條,不管是管理鏈條還是生產鏈條,都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所以,作為企業,首先要先學習模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快速複製老套而成熟的管理或生產經驗,在這個基礎上針對市場去改良,從而做出更具價值的產品,這就是偉大的創新。

③創新不是平地起高樓

創新不僅無法從零開始,也無法跨越前人的經驗。無論是商業還是藝術,創新都沒有辦法空中蓋樓。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曾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任而作之,蓋學之既久,自然純熟”,在古代文人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模仿前人的痕跡:王勃的“落霞如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模仿庾信的“落花與芝蓋齊飛,楊柳共春旗一色”;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是模仿韓預付的“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藝術是一項創造性很強的活動,但藝術的根基依然是模仿。想要當畫家那就要先大量練習寫生,想成為優秀的設計師也要先會抄大師的廣告創意。天才畢加索在年輕時,經常“剽竊”朋友的畫作,從別人的畫中獲取繪畫靈感和技巧,以至於畢加索的朋友在畢加索來拜訪都提前把最新作品藏起來。我相信這裡會有很多人站起來砸臭雞蛋,他們會說,藝術這個領域多天才,比如很多沒有繪畫基礎的人就能畫出藝術感很強的畫,是,這種情況有,但這種能力不能延續!有多少天才少年都是曇花一現,運用概率論思維,我甚至可以說他們少有的優秀作品只是“巧合”。

所以,如果現在你要給自己新成立的公司寫一段介紹,最好的方法不是找個大作家來寫,而是要先去看100個優秀同行的公司介紹,研究他們的“套路”,總結其中的規律,之後模仿、套用。“一條”的視頻拍的很有調性,但它的創始人徐滬生是第一次做這件事,他在拍視頻之前到YouTube上下載了六七千條點擊量上百萬的視頻,回家反覆看,最終確定了自己的定位和方向。你要做一個奶茶品牌,最快的方法是先加盟一個,把對方的商業模式複製過來,然後針對該品牌的痛點進行個性化改進。不要說這些太土,我就要跟他們不一樣,我的產品要與眾不同,我的商業模式要顛覆傳統,殊不知,這些“一樣”中蘊含著無數次前輩的試錯經驗,你首先要先和他們一樣,才能活下來,做到未來和他們不一樣。

④模仿不是山寨,而是精進。

創新始於模仿,但有時候我們又會進入另一個極端,一味模仿,最終在模仿的泥潭裡不能自拔,很多企業長期生活在被模仿企業的陰影裡舉步維艱。這些企業彷彿完全失去了“大腦”,只能等待頂端的公司做出新的產品,他才能進行快速跟進,沒有任何能力去進行彎道超車,於是經常陷入焦灼而低劣的價格戰、廣告戰、渠道戰。模仿不等於“山寨”,山寨是低劣的模仿,模仿是要在原創優秀者的基礎上做到更好、更細分、更實用。真正的模仿是理解“為什麼”,看到模仿的本質,而不僅僅是表象,這才是後期超越的關鍵。隸屬於伊藤華堂的7-11便利店是目前國內最成功的便利店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這種小型便利店理念最早是緒方知行先生從美國南方公司“搬”來的。他非常認同這種“便利店”的概念,在保留了商標的基礎上,對7-11進行了品類、配送系統等方面的改良,使之更加適應日本人的消費習慣,同時擁有了更為高效的庫存管理系統,並最終發展壯大,在1987年購買了美國南方公司73%的股份,成為7-11最大股東。

先模仿,再精進。我們很多時候把創新的概念搞錯了,以為創新是一場爭奪戰,誰第一個攻下山頭誰就是王者。其實創新是一場進化戰,適者生存而不是強者生存,第一個攻下山頭的往往費時費力,消耗巨大,經常被後來者直接割了韭菜。如今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才不管你是模仿的還是原創的,只要你適應環境就可以。文章來源於微信公眾號:物物爾wuwu_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