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麥田養鵝新技術,掌握好一定轉錢

麥田養鵝新技術,掌握好一定轉錢

麥田養鵝不僅要以收穫小麥為目的,而且要以為鵝提供充足的飼料為目的。因此在小麥返青以前要以提高小麥營養體的生長量為目標,提高播量、提早播期、增加施肥量,返青以後要增加肥料投入,以促進麥苗恢復,提高小麥產量

麥田養鵝有兩個效果:

一、改變田間生態環境

鵝在田間活動,其糞便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質,同時減少了田間的農藥施用量,有利於小麥的無公害生產。

二、提高麥田效益

利用麥田養鵝,每畝麥田可養鵝40~60只,畝增效益1000元以上,同時不影響糧食生產,能達到種養結合、共同發展的目的。

麥田養鵝的技術要點:

1、選擇適宜的品(鵝)種:播種適合本地氣候及土壤特性的小麥品種,鵝種選用性情溫馴、生長速度快、耐粗飼的隆昌鵝(四川白鵝)、四季鵝、揚州鵝等。

2、合理密植:用於養鵝的麥田每畝的播種量應比常規播種量增加1.5~2公斤。

3、短期早播:因鵝採食麥葉,用於養鵝的麥田其小麥播期應比當地的正常播期提早7~10天。

4、短期放牧:鵝苗在12月10~15日按每畝50只左右購進,室內飼餵15~20天后可逐步到麥田放牧,直至2月底肉鵝上市。

5、增施肥料:12月中旬和1月中旬各追肥1次,每次每畝施尿素7.5公斤;放牧期間要補施促苗肥,隔20天左右每畝麥田施尿素5公斤;2月下旬小麥拔節時停止放牧,麥田要重施拔節孕穗肥,同時做好後期管理工作,這樣可獲得接近常規栽培小麥的產量。

溫馨提示:多雨季節,各種細菌和病毒大量繁殖,為家禽帶來很大危害,特別是感冒、大腸桿菌病、漿膜炎、沙門氏桿菌,不僅死亡率高,還經常發生,難以治癒。如果出現呼嚕、咳嗽、甩鼻、流鼻涕,張口呼吸,包心包肝,漿膜炎,心包積液,縮頭閉眼,零星死亡,糊肛,關節腫大,蛋禽卵黃性腹膜炎,蛋色差、 頑固性腹瀉,壞死性腸炎,腸毒,飼料樣便,癱瘓消瘦,冠變薄、 白色稀便儘量快速治癒,不然對鵝群傷害更大。我有成熟治療方案,12小時見效,3天治癒,嚴重用四天。瞭解該方案請點擊文章下方“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