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三姓家奴”郭藥師:靖康之恥的幕後推手,兩宋最不要臉的小人

如果列一張屈辱事件排行榜,大宋朝的"靖康之恥"肯定能獨佔鰲頭,八萬金軍打到汴京城下,百萬軍民無還手之力,最後舉朝被擄,國破家亡,就這等智熄操作,不坐頭把交椅確實說不過去。而提及此事,徽欽二帝免不了又要遭受口水暴擊,當然,以二位"昏德公"的所作所為,就算被噴死也是活該。

但所謂"歷史是由小人物創造的",在"靖康之恥"的幕後,實際上也有一位小人物推手。

“三姓家奴”郭藥師:靖康之恥的幕後推手,兩宋最不要臉的小人

此人先為遼將,繼而歸宋,後又叛降金國,是典型的"不要臉式"人才,而觀其輾轉三地,依舊混得風生水起,恐怕演技也是一絕,這位技多不壓身的幕後推手,既"三姓家奴"郭藥師。

郭藥師,遼國漢人,生卒年月、家庭背景、文化水平一概不詳,但有一點很明確,其早年過得比較慘,慘到首次登上歷史舞臺,還是以饑民身份加入"怨軍"。而怨軍,既"常勝軍",是遼國後期一支重要武裝。在這裡,憑著勇武果敢和一米八的身高,郭藥師逐漸脫穎而出,併成為事實上的首領。

當時,宋金達成"海上之盟",正合力圍攻遼國,郭藥師雖然能打,但架不住兩方群毆,遼國很快被揍得奄奄一息。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郭藥師不是君子,但這個道理明顯還是懂的,眼見風向有變,直接捲起鋪蓋,投了大宋。

當然,理由是很好聽的,什麼為了民族大義、為了天下蒼生、仰慕上國一類,全都信手拈來。

“三姓家奴”郭藥師:靖康之恥的幕後推手,兩宋最不要臉的小人

之後,郭藥師便投入到了"收復燕雲"的百年大計中去,並兩次為宋軍攻取燕京出謀劃策,雖然最終都以慘敗收場,但這種迫切立功的"投名狀"行為,還是引起了宋徽宗的注意。於是,郭藥師來到了汴京,受到徽宗皇帝的親切接見。

甫一進京,郭藥師便演技爆發,伏在地上痛哭流涕道:"臣在虜,聞趙皇如在天上,不謂今日得望龍顏。"並信誓旦旦的表示:"為大宋朝,願效死力。"這一番馬屁拍下來,把宋徽宗唬得一愣一愣,如獲至寶。為了裝得更像,郭藥師又再三推辭捉拿天祚帝的命令,含淚曰:"天祚乃臣故主,實不忍從命。"這下宋徽宗被徹底折服了,好一個忠義兩全郭藥師!

取得徽宗皇帝信任後,郭藥師算是過上了幾年好日子,不但接連加官進爵,賜予良宅美姬,甚至新打下來的燕雲地區也交由他全權管理,可謂恩寵備至。從一介降臣到封疆大吏,郭藥師不過略施演技,升遷如此之快,足見大宋朝確實無人。

“三姓家奴”郭藥師:靖康之恥的幕後推手,兩宋最不要臉的小人

但坐著火箭上升的郭藥師,覺悟卻沒有提高多少,仗著皇帝賞識,其在燕山府(燕京)任上飛揚跋扈,大肆斂財,且依舊穿著左衽契丹服招搖過市,動輒老子當年如何如何,大有成為"燕山一霸"的勢頭。於是,很多人將郭藥師與安祿山類比,並捅到了宋徽宗案頭。但郭藥師是什麼人,從不知臉皮為何物,以一招認童貫做乾爹便輕鬆化解,誠可謂"至賤者,無敵也"。

"無敵"的郭藥師就此官運亨通,成為大宋朝北部擎天之柱。雖然沒什麼異心,但郭藥師的忠心好像也不多,準確的說,保質期:兩年。

1125年,金軍分兩路攻宋,郭藥師所在的燕山府首當其衝,雙方幹了一仗,慘敗。於是,郭藥師的"不要臉"技能再次發作,二話不說,掉頭就降了金國。

這一降事情就鬧大了,為了給新主子一個見面禮,郭藥師竟無恥地幹起了帶路黨的活。

作為一方大員,郭藥師對宋軍的佈防瞭如指掌,而又曾受到宋徽宗禮遇,東京汴梁的情況也爛熟於心,憑著這兩點,郭藥師成為金軍南侵的高級嚮導。但所謂"最壞莫過二鬼子",當徽宗禪位的消息傳來,金國人本以為宋朝有防備,打算退軍北返。豈料郭藥師大肆吹噓汴京繁華,並建言兵貴神速,金軍可一舉蕩平,唯恐這個大禮送不出去。

“三姓家奴”郭藥師:靖康之恥的幕後推手,兩宋最不要臉的小人

在郭藥師的引導下,金軍如入無人之境,順利攻到東京汴梁,但汴京畢竟城高池厚,金軍一時也難攻下,雙方議和。於是,郭藥師再次出場,充當金軍談判幕僚,把汴京城內的好東西悉數取光,這才心滿意足。

雖然沒有攻下汴京,但金軍卻為第二次攻宋創造了條件,宋朝的軟弱、虛實、山川地形暴露無遺,而經此前奏,"靖康之恥"也就是時間問題了。

順便提一下郭藥師的結局,退兵之後,金軍"始奪其兵馬,繼奪其家財,藥師幸得不死。"可見叛徒就是叛徒,在哪裡都別神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