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64大叔誓守山東絕活一輩子,15天出一件活兒,千年技藝後繼無人


千年古鎮柘溝鎮,位於山東西南部。千百年來柘溝土陶技藝世代相傳,被譽為“土陶之鄉”。

柘溝大缸曾暢銷大江南北,鼎盛時窯口達400餘座,暢銷魯、冀、豫、蘇、皖等8省110餘縣市。

但隨著土陶用品的淡化,堅守土陶的藝人也寥寥無幾了。目前當地土陶藝人平均年齡60歲左右,年輕人不願幹,土陶技藝基本後繼無人。64歲的劉敬傑就是柘溝土陶最後的“守望者”。

劉敬傑的作坊是個低矮的土坯房,在這裡劉敬傑摸索出了60多種柘溝土陶,他做的陶質細、耐酸、耐鹼、耐撞擊。

製陶工藝複雜,需經過曬土、澄泥、製坯、弓削、晾曬、成型、燒製、出窯等10餘道工序。每一道工序憑的是感覺,靠的是手上功夫。

圖為給大缸做圖案。劉敬傑說,做陶看著簡單,但想學會全套手藝,沒有個三、五年學不成;

圖為燒窯。過去燒製的匠人多,大家分工作業,一週的時間就能夠完成。現在只有劉敬傑和徒弟兩個人,完成所有環節要半個多月。

圖為出窯。每年的春秋兩季是製作土陶的最好季節。

出窯時,用手指扣擊陶器發出的“叮噹”聲,是劉師傅最鍾愛的聲音。劉師傅說,“我做了40多年陶,還沒幹夠,我會做到老!”

擁有300年曆史的濟寧玉堂醬菜,就是用柘溝大缸醃製的,清脆香甜走出國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