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摆脱“圈养”,突破舒适区为自我成长助力

温水煮青蛙故事告诉我们,当身处安逸的环境中时,我们会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迷惑而失去对其的戒备能力,等到完全适应和习惯了周围的环境时就会被其“圈养”,最终导致消沉、放纵和堕落,直至走向深渊。

摆脱“圈养”,突破舒适区为自我成长助力

何谓“圈养”?

其实,我们可以用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词语来解释“圈养”,那就是“舒适区”,即我们习惯保持的状态、角色、态度,甚至是工作等,简单讲就是我们习惯并形成本能的一切事物。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在这个区域里我们得心应手,所处的环境是熟悉的、处理的事务是熟悉的、交往的人群是熟悉的,在这个区域内我们会觉得很安全不会有任何的不适感。

舒适的本意是正面的,体现了美好的生活,但在生存竞争这条道路上,它就变成了屏障。如果长时间的龟缩于舒适区中,人就会变得麻木没有激情,一旦遇到突发事件就会变得不知所措,就无法在这条通往生存的路上继续前行。

摆脱“圈养”,突破舒适区为自我成长助力

A以前在一家外企工作,工作内容不复杂,工资待遇福利都很好,她非常满足,当朋友们每天都苦逼加班的时候,她没少奚落他们尽找些不正规的公司上班。就这样3、4年吧,A每天除了本职工作外,不是逛淘宝就是跟朋友聊天,朋友们不止一次劝她学点其他的知识技能,她总说自己的岗位用不上。终于在一次部门整合中,她由于没有过硬的技能傍身,被劝退了,那段时间感觉她的天都塌了,像祥林嫂一样逢人便诉苦,说公司怎么怎么不近人情,外面的工作怎么怎么辛苦,自己什么都不会根本找不到像样的工作什么的……现在,她在家带娃,感觉整个人跟社会都脱节了。

突破舒适区的重要性?

相信你不少听人抱怨或你自己就在抱怨说,现在做的事不是自己喜欢的事。但,你有问过为什么吗?

在这儿跟大家分享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中的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在我看来,这就是答案,因为我们没有权利选择做自己喜欢的事。若要究其根源,就是我们在该努力的时候,选择了安逸舒适,故步自封,没有去努力学习丰富自身,进而导致自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

前面我们说了,舒适区会带给人熟悉感和安全感,长期处于舒适区,人就会变得不愿意去尝试新鲜的事物,去挑战高难度的任务,同时会惧怕那些未知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事物。然而,如果想要得到大的发展,那就要敢于面对风险和挑战,一定不能待在安全的舒适区内,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彩虹!

摆脱“圈养”,突破舒适区为自我成长助力

如何突破舒适区?

我们的心理状态除了舒适区,还有成长区和恐惧区。成长区,是指那些有一定挑战性和困难性的、但是只要我们花时间努力去做还是能达到的事物;恐慌区,则是指那些已经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想想都令人恐惧的事物。

现在不是很流行“生活正在狠狠奖励哪些XXX样的人”嘛,而他们正是奋力突破了舒适区努力让自己变强大的那群人。若你也想要被生活狠狠奖励,突破舒适区则是必经之路,简单来说就两点:

▶▷▶找到自己的舒适区

想要解决问题,前提必须得先发现问题所在。因此,想要突破舒适区,我们首先得思考并明确自身哪些领域是舒适区,才能求突破方法,比如可以通过高质量的社交反馈来帮助了解自身的舒适区。此外,还需要识别哪些舒适区是能够突破并取得成功的,而哪些是强行突破注定会失败的。

摆脱“圈养”,突破舒适区为自我成长助力

▷▶▷主动出击寻求突破

突破舒适区大致上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跳出舒适区,即脱离原本自己熟悉的环境去挑战新的环境,比如从搬砖转行码代码;一是扩大舒适区,即在原来舒适区的基础之上向成长区扩张,比如会计考CPA、ACCA、CMA什么的。

当我们找出可突破的舒适区后,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做上才能有真正的效果,因此需要我们主动出击去挑战即将面临的不适感,然后慢慢熟悉它适应它,形成新的舒适区,再不断循环。

摆脱“圈养”,突破舒适区为自我成长助力

总而言之,要突破舒适区,首先就是要让自己难受不舒服,让自己进入成长区,甚至进一步达到恐慌区,通过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做出突破和改变,战胜恐惧,建立新的安全区,形成循环往复的螺旋式上升阶梯,以此实现自我成长。

文 / 叁叁

摆脱“圈养”,突破舒适区为自我成长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