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9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祕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孟子說“大治之後必有大亂”;《三國演義》開篇也說:“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羅貫中也借崔州平之口道出了歷史輪迴的必然: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州平曰:“將軍何故欲見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亂,四方雲擾,欲見孔明,求安邦定國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亂為主,雖是仁心,但自古以來,治亂無常.自高祖斬蛇起義,誅無道秦,是由亂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亂;光武中興,重整基業,復由亂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復四起:此正由治入亂之時,未可猝定也.將軍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補綴乾坤,恐不易為,徒費心力耳.豈不聞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乎?”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中國人也普遍相信,每隔三十年可能會有一次小亂,每隔一百年便會有一場大亂。這種王朝輪迴現象似乎成了封建王朝衰亡讖語,歷來是嚴禁人們傳播的。

那麼,“大治之後必有大亂”這句話有什麼根據嗎?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揭示這種現象的政治、經濟、社會根源。

1、社會經濟因素

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的兩千年裡,中國的社會結構和生產方式幾乎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基本上是一個農業社會,社會的秩序和混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土地分配的適當與否。在每一次大亂之後,許多人被殺,以致有足夠的土地供倖存者耕種,但經過一段和平時期,人口的增長不可避免地導致人均耕地面積下降。這引起了民生之艱辛,而艱辛又引發了盜匪和起義,這些致亂的狀況通常伴隨著治理不力、政治腐敗和道德淪落。隨後便出現一段混亂時期,在混亂中人口再一次大減,直到----從理論上來說----土地和人民之間達成一種新的平衡。此後便出現一段和平安定的時期,標誌著新一輪循環的開端。總之,由亂到治和由治到亂乃是保持社會平衡的自然方式,中國人從遠古時起就一直聽憑這一程序的支配。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2、政治因素

戰爭剛結束時,歷代新皇帝大都注意吸取前朝滅亡的教訓,注意與民休息,提倡節儉,政治清明。但一旦國家昇平日久,經歷過一番盛世局面以後,驕奢淫逸的風氣逐漸盛行,貪汙腐敗叢生。當國家逐漸走向衰落時,仍然無法改變奢靡貪汙之風,就像是一個富二代很難習慣窮日子一樣。一些統治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窮奢極欲,加緊搜刮百姓,種下了內亂的根源。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慈禧用膳

3、皇室繁衍過快,吃皇糧的隊伍越來越龐大。王朝初創時期,皇帝的龍子鳳孫不算太多,皇子皇孫們得到的封爵和賞賜都極高,多數獲封王爵,每年國家財政要支出一筆不小的費用給這些金枝玉葉。再經過幾十年的繁衍發展,宗室人口激增,養活這個特殊的群體已經成為國家財政的沉重負擔。這還不包括他們的婚喪嫁娶等費用,若加上,消耗將極為驚人,幾乎成為財政不能承受之重。錢從哪來,只能從百姓身上搜刮,上行下效,各級官員也像蛀蟲一樣,蛀壞了國家的基礎。這也是為什麼越到王朝後期,社會越黑暗的原因。老百姓實在過不下去,不得已起義推翻朝廷。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公主出嫁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3、外患因素。

國家初創時期,國力衰弱,常會遭遇少數民族入侵,新建的王朝雖然抵抗外族較為吃力,但經歷了王朝戰爭,武力不是太弱,加上游牧民族劫掠而回的短視,再加上對待外族入侵常採用和親辦法,基本可以應付。但到王朝後期,貪汙腐敗現象橫行,士兵多不訓練,缺兵缺餉,官員多無抵抗的勇氣和辦法,皇帝多昏聵,一般無法抵禦外族入侵。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靖康之恥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揭秘封建王朝亂與治的根源

清兵入關

內亂和外患兩者同時發生在中央政權衰敗之時,便是國家形勢危急和傾覆的象徵。如統治力量夠強大的話,這些麻煩或可得到化解,而不至於不可收拾。如果王朝積習了從前許多根深蒂固的社會經濟弊端,積重難返,光靠一個英明的皇帝和幾個忠心的大臣也無力迴天了。

總之,銘記歷史是一種前行的動力。老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算是王朝輪迴現象的一種解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